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时统宇:汤计·桑兰·姚贝娜

2015-03-19 17:11:28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3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文/时统宇

  中国电视的“一剧两星”政策造就了“920节目带”,其中一类节目是传统的新闻评论。受吉林卫视《新闻纵贯线》的邀请,我担任节目的评论员。经过这些年“限娱令”、“限唱令”、“限晚令”等的历练,卫视节目的正能量有了明显的增强。在节目中,汤计、桑兰、姚贝娜等人的故事传递着真善美,传递着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呼格案”重审直至冤案得以昭雪,这是中国人的年度法治记忆,新华社记者汤计功不可没。为此,新华社给汤计记个人一等功。新华社党组在表彰决定中将汤计的事迹归纳为“勿忘人民的新闻情怀”、“深入实际的采访作风”、“坚持原则的职业精神”、“不畏困难的宝贵品质”。在《新闻纵贯线》节目的录制现场,我与汤计面对面。说起近十年坚持不懈的采访,汤计不禁潸然泪下。

  让我感佩的是:汤计一再说若没有新华社总社和分社的全力支持,他坚持不下来。这种“全力支持”,他在叙说中同样如数家珍,他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定位令人信服,绝非故作谦虚。不夸张地说,汤计这样的记者只有在真正的主流媒体中才能出现,才能保证他“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不抛弃和不放弃。或者说:汤计的坚持就是国家媒体的坚持,汤计的追求就是国家媒体的追求,汤计的精神就是国家媒体的精神。

  桑兰曾是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1998年,17岁的桑兰正准备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时候,在世界友好运动会的赛前练习中不幸摔倒造成高位截瘫,从此无法站立。前几年性侵案风波、飞机上的耍大牌等,使得身残志坚的桑兰备受争议。在几年前的一次活动中我曾与桑兰同台,不过是敬而远之。而在2014年岁末的节目现场,桑兰深深感动了我。

  这期节目的主题是桑兰生子,其一家三口来到现场。桑兰的儿子已经8个多月了,虎头虎脑,十分可爱。初为人母的桑兰洗去铅华,完全没有了励志楷模的拿捏和做作,言谈话语、举手投足都显得从容而淡定。据说世界上有四种人最幸福,其中就有刚给婴儿洗完澡的母亲。此刻,桑兰就是这样的母亲。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桑兰小两口平静地叙说从怀孕到分娩的惊险历程,大家却听得目瞪口呆。为什么?因为桑兰高位截瘫,能想象得出她生孩子会有多难。

  受到极大震撼的我说了这样的话:一个女人孕育生命时吃的苦、受的罪桑兰吃了、受了;一个女人没有吃的苦、受的罪她也吃了、受了,还要怎么样?体育英雄不见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向我们走来。桑兰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一个女人为了生命的诞生会焕发出多么惊人的力量。

  姚贝娜带给国人的感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因为她的临终义举——捐献眼角膜。

  姚贝娜去世后的48小时内,新浪网相关内容的跟帖超过12亿次,人们在刷屏“姚贝娜一路走好”。她没有12亿粉丝,如此大的跟帖量一定是普通网友。当然也有“小编”卯足了劲准备大炒“病房中的姚贝娜”,可惜被淹没在把光明留在人间的正能量之中。毛泽东有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面对姚贝娜,我们还应当加上一句“更难的是临终还在做好事”。那种“敬天地,敬苍生”的人文境界,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高山仰止,肃然起敬。这个时候所谓新闻伦理变得十分简单——想去展现姚贝娜惨状的一定是疯子,正常人怎么能和疯子吵架呢?

  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53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3月上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