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新媒体焦虑症

2015-04-10 12:22:55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3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无论新老媒体,都不外乎这两点。把内容做好了、做精了,把渠道控制好了,“任督二脉”打通了,不管什么症状,就都不可怕了。

  文/高金国

  有人很会趁热打铁。春晚红包一热,立马就有《春晚微信摇一摇将颠覆的八大行业》之类耸人听闻的文章出炉。动不动谈“颠覆”,似乎是新媒体研究者的一大嗜好。

  马云很少说什么“颠覆传统行业”,甚至为了示好,让淘宝网在报纸上投放广告。马化腾似乎也没这么说过吧?他们是实干家,不是侵略家;他们的目的,就是做好自己,何必去管有没有颠覆别人?不颠覆,合作共赢,岂不更好?

  他们没工夫想,也没心思说这些。那是谁在说呢?新媒体的研究者,以及传统媒体的研究者。

  老高渐渐发现,越是研究传统媒体的人,越是喜欢强调传统媒体的“危机”。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想明白了,传统媒体如果没有危机感,日子过得太舒坦,谁还去请教专家呀!

  传统行业,是“被攻击者”,处于守势。新兴行业的呐喊者,为了抢夺传统行业的蛋糕,必然会采取各种宣传战、心理战,让传统行业害怕,以为不走新媒体的路子就死路一条。把自己描述得很锐利,没吓倒别人也没壮大自己,渐渐地,恐吓就转变为自身的焦虑。

  这种焦虑一旦积攒、挥发,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心理层面来分析了。深层的原因,更值得关注。

  其一,焦虑感来自于对比,传统行业有着几十甚至上百年的积累,新媒体没有。

  其二,焦虑感来自于行业内部。一个新鲜而且有市场空间的事物出现,如果不能尽快做大,一旦被阿里巴巴、苹果、腾讯之类的巨头盯上,被吃掉就是分分钟的事儿。任你思维如何先进、如何锐利,你又如何保证不被巨头们利用其雄厚的资源优势捷足先登?可以说,这种焦虑感,来自于行业内的寡头垄断。

  其三,焦虑感来自于越来越快的更新频率。从QQ开始,网络社交工具、传播手段的更新换代逐步加快。QQ至少火热了十几年,而微博2011年前后爆发式增长,仅仅3年后便进入“滞胀期”;微信2013年前后开始火爆,今天依然在火爆中等待着它的后继者……以前十年一个周期,如今,两三年就够了。

  和传统媒体相比,这频率实在够快。微博火热的时候,出现了不少依托于微博的网络公司以及无数靠“网络水军”谋生的公关公司,现在都去哪儿了?它们的更迭速度,比微博还快。

  其四,焦虑感来自于模式和道路的不确定性。QQ走了很长的路,已经成了新媒体中的“传统媒体”。即便是它,在赢利模式方面也走过弯路,也曾“摸着石头乱过河”。比如,有一段时间,申请QQ号码要收费,虽然只有几块钱,还是让不少人感到窝心;后来它想明白了,充分利用庞大的用户数量,把用户作为最核心的资源,“多种经营”,才是最佳出路。

  淘宝和京东,走的是不同的路子,前者本质是“店铺平台”,后者本质是“商品平台”;前者是网络上的“义乌小商品城”,后者是网络上的“银座商城”。它们创办的时间有早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创业之初,谁都不知道哪一种模式最佳。另辟蹊径,可能一举成功,也可能一败涂地。

  至于微博,它的盈利模式,依然没有走出新意。和传统媒体一样,它插播广告;和传统的QQ一样,它实行会员制,收取会员费,照抄照搬……微博的经营者,是否也在为此而焦虑呢?长了个新媒体的脸,骨子里流着传统媒体的血,把传统的广告经营模式照搬到网络上,能否持久呢?如何才能走出像阿里巴巴那样不同的道路呢?真是有点困难,真是令人焦虑。

  当然,焦虑症不仅新媒体人存在,传统媒体人也有。这不是坏事,好比感冒引起的发烧,就是人体的免疫反应、自卫本能。这种本能都没有了,那才真麻烦。

  问题是,焦虑不要扩大化,感冒不能成肺炎。怎么办?处方何在?思来想去,老高也想不出好办法,就跟人类无法消灭感冒一样。那就只有一种手段了:厘清根本,抓住要点。

  要点是什么呢?一是内容,二是渠道。无论新老媒体,都不外乎这两点。把内容做好了、做精了,把渠道控制好了,“任督二脉”打通了,不管什么症状,就都不可怕了。

  有些病可怕,其实不在病,而在自身。自身未“通”,不通则痛;自身“通”了,通则不痛。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53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3月下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