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首页>边看边说 > 正文

没有信息公开,网络发言人能走多远

2009-09-21 10:07:36

来源:   作者:

摘要:

  ●  王彦飞(湖北)
  最近,广东省职能部门设立“网络发言人”,对网民的质疑进行一一回应。
  网络发言人的创举,最大的意义在于敞开信息的大门,简单地将其看作执政方式的华丽转身还不够,网络发言人背后,是亿万网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盼。令人高兴的是,网络发言人使得民众与政府沟通更方便。但令人担忧的是,没有真正的信息公开,网络发言人能在虚拟的世界存活多久。
  重视网络,重视网民的意见,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新奇的事情。然而重视的结果,则是换来政府对网络言论的管制加强,删帖、政府部门网页不更新,等等。前段时间的王帅发帖事件,可算是将目前政府对待网络的心态表露无疑。网络发言人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目前的执政窘境。
  网络发言人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延伸和扩展。它的发言能否有别于传统新闻发言人,怎样用网民熟悉的讲话方式而非“网八股”,用网民可以接受的态度而非“无可奉告”,来解释和解决网民的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网络发言人利用不好,将会变成政府用来安抚网民情绪的工具,而真正的信息公开,仍旧是指日难待。
  更重要的是,“替谁说话”就成了网络发言人必须面对的大考,这可不是及时回应和实名发帖那么简单。出于各种原因,网络发言人对网民提出的问题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明确的解答,这个可以理解,但是,网络发言人在发言时,应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改革的精神。
  网络发言人,如果仅仅捕捉到网络这种新的技术形态,却未能理解其中更深刻的公共生活变迁,网络就难免成为公权者的秀场。如果网络发言人只是把现实中的“太极拳”打到网上,就会成为一种空虚的形式,将会耗尽公众的信心。
  不论是新闻发言人还是网络发言人,他们都不应制度化、程序化地说一些堂而皇之的官话,而避免实质的信息发布。以目前情况而论,网络发言人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辟谣、问答上。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对民间和政府、公民和权力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隔阂、屏蔽的打破,而没有现实中实质的政府信息公开,却期待网络发言人化腐朽为神奇,只能是一种本末倒置。○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9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