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首页>业界资讯 > 正文

每周业界资讯集萃2024年05月17日第853期

2024-05-22 15:32:35

来源:综合   作者:综合

摘要:目录丨contents广电总局金声计划:5年培养1000名播音主持骨干人民数据与河北日报共建数据要素x联合实验室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

目录丨contents

广电总局“金声计划”:5年培养1000名播音主持骨干

人民数据与河北日报共建“数据要素x”联合实验室

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总台“品牌强国工程”在14城市联动发布大屏海报

广西日报-广西云与柳州融媒构建三级贯通内容策划机制

OpenAI发布 GPT-4o

浙报集团2023年营收47.48亿元

新媒体时代党媒“内容智慧工厂”建设思考

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的“三个坚守”

应对Z世代“新闻回避”的七大新兴策略


 

  广电总局“金声计划”:5年培养1000名播音主持骨干

  微信公众号“广电业内”/2024-05-14

  在第2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颁奖典礼期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启动“金声计划”。“金声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综合采取脱产培训、实践研修、交流研讨、网络轮训、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播音主持领军人才特别是“金声奖”获奖者作用,推动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强化职业素养、发挥示范作用。

  该计划力争自2024年到2028年,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1000名播音主持业务骨干和100名播音主持教学骨干;培养100名“金声奖”后备人才;对5万名以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播音员主持人及网络主播等相关人员进行网络培训,实现各级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全覆盖。

  人民数据与河北日报共建“数据要素x”联合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中国报业协会”/2024-05-14

  5月13日,人民数据?河北日报“数据要素x”联合实验室在石家庄揭牌,同时举行了河北日报与人民数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实验室由人民日报社旗下人民网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与河北日报数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将依托人民数据在数据、技术、产品方面的实力和实践,结合河北日报人才、品牌、渠道优势,共同开拓河北数据要素产业化服务市场。

  联合实验室成立后,双方将从数据确权、数据人才培训等业务入手,共同打造并运营河北省数据要素服务平台,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河北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5-13

  5月14日起,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有关地方媒体开展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更好凝聚共识、促进发展、服务大局。第一批次采访首站为广东。

  参与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将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深入基层火热实践进行调研采访,挖掘展示各地区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突出成就;在深化调研采访中,梳理分析实践背后的思想脉络和发展规律,研究提出有指导借鉴意义的思路办法,通过高质量调研采访助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活动计划聚焦4个方面大主题,选择相应典型地区进行多批次的调研采访。其中,将于14日启动的第一批次将陆续深入广东、上海、江苏、辽宁开展集中调研采访。

  致敬中国品牌日!总台“品牌强国工程”在14个沿海城市联动发布户外大屏海报

  微信公众号“传媒圈”/2024-05-13

  今年5月10日是第八个中国品牌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品牌强国工程”在精心策划推出合作伙伴AI定制短视频的同时,也同步在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及北京联动发布户外大屏海报,展示中国经济活力和信心,讲好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品牌故事。

  全新的“品牌强国工程”形象海报以“国潮新国品 品牌筑强国”为主题,依托AI技术,设计了三个版本:版本一展现了新时代文旅生活场景,人们在绿水青山间听着音乐,无人机、平板电脑、智能科技、新能源汽车等新国品让生活更美好;版本二呈现了城市夜生活场景,静谧夜色中,三五好友相聚畅谈,窗外是高楼大厦、霓虹闪烁,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事业红红火火;版本三勾画品牌引领消费新生活,热闹的街头,人们手提“品牌强国工程”购物袋,无人机快递、移动电商、新潮流消费元素生动呈现节庆氛围,整体色彩明亮且富有活力。三个版本的海报通过生动描绘品牌带给人们的丰富物质文化生活,展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立体诠释了“国潮新国品 品牌筑强国”的主题理念。

  广西日报-广西云与柳州融媒构建三级贯通内容策划机制

  微信公众号“全天候融媒”/2024-05-13

  5月11日上午,广西日报-广西云与柳州市融媒体中心进行了一场“云上”会话,共商媒体联动新闻策划,探讨构建互联、互通、互融的三级贯通常态化工作机制。

  会议打破地域限制,广西云数字媒体集团、南国早报、柳州市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及三级贯通工作组成员,以视频形式进行“云上”交流。会上,广西日报-广西云、南国早报、柳州市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分别就非遗传承、乡村振兴、防灾减灾、国际博物馆日等主题宣传,提出新闻报道方向和重点。自由讨论环节,大家就如何构建新闻策划联动、传播渠道融通、新闻资源融汇、先进技术共享等方面的三级贯通常态化工作机制,交流了看法和建议。

  OpenAI发布 GPT-4o

  微信公众号“财联社”/2024-05-14

  北京时间周二(5月14日)凌晨,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在线上举办了“春季更新”活动。整体来看,活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推出新旗舰模型“GPT-4o”,以及在ChatGPT中免费提供更多功能。

  OpenAI在活动中发布了新旗舰模型“GPT-4o”,“可以实时对音频、视觉和文本进行推理”。据介绍,新模型使ChatGPT能够处理50种不同的语言,同时提高了速度和质量。GPT-4o的“o”代表“omni”。该词意为“全能”,源自拉丁语“omnis”。在英语中“omni”常被用作词根,用来表示“全部”或“所有”的概念。

  新闻稿称,GPT-4o是迈向更自然人机交互的一步,它可以接受文本、音频和图像三者组合作为输入,并生成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出,“与现有模型相比,GPT-4o在图像和音频理解方面尤其出色”。

  在GPT-4o之前,用户使用语音模式与ChatGPT对话时,GPT-3.5的平均延迟为2.8秒,GPT-4为5.4秒,音频在输入时还会由于处理方式丢失大量信息,让GPT-4无法直接观察音调、说话的人和背景噪音,也无法输出笑声、歌唱声和表达情感。与之相比,GPT-4o可以在232毫秒内对音频输入做出反应,与人类在对话中的反应时间相近。在录播视频中,两位高管做出了演示:机器人能够从急促的喘气声中理解“紧张”的含义,并且指导他进行深呼吸,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变换语调。

  性能方面,根据传统基准测试,GPT-4o在文本、推理和编码等方面实现了与GPT-4 Turbo级别相当的性能,同时在多语言、音频和视觉功能方面的表现分数也创下了新高。

  OpenAI新闻稿称,即使是ChatGPT Free(免费)用户也可以有机会体验GPT-4o,但当达到限额时,ChatGPT将自动切换到GPT-3.5。

  浙报集团2023年营收47.48亿元

  微信公众号“编前会”/2024-05-13

  近期,浙报集团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浙报集团资产规模和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集团营收47.48亿元,新媒体新业务收入占媒体板块总收入59.5%,传播力、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中,浙报集团多年位列全国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第二位,连续7年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

  报告显示:2023年,浙报集团围绕新的战略规划,扩大对数字文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具备先发优势产业的投资规模。截至2023年底,浙报集团实际管理的基金规模近50亿元,参与、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150亿元(含参股)。

  新媒体时代党媒“内容智慧工厂”建设思考

  ——以南方产业智库智慧生产服务实践为例

  微信公众号“南方传媒研究”/2024-05-10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加快了中国传媒业生态进化。南方日报专刊部(南方+产业新闻部)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一支探索融合创新、智慧转型的“铁军”,依托南方产业智库,在内容生产和传播上提出向先进制造业学习的发展思路,大胆探索建设党媒内容“智慧工厂”,先后推出了产业面孔、冷眼看财报、专+帮你忙、冷眼看市、上市房企60健康指数(HFI-60)、房向标、置业查询小助手等多个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明显辨识度的智慧型内容平台,在提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外提供智慧支撑和智慧服务能力的同时,亦为有效应对用户连接失效的风险以及化解党媒优质内容传播力、影响力和营收力不足的矛盾,提供了有益经验。

  笔者作为上述平台的主创者和“开荒牛”之一,经历了南方产业智库建设“从0到1”和“从1到N”的艰辛过程,对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型路上的各种矛盾和危机有着切身感受,对如何应对党媒内容“智慧工厂”建设的困难和挑战亦了然于胸。

  一、南方产业智库探索智慧生产服务的实践思考

  (一)上市房企60健康指数(HFI-60)和房向标监测平台

  房地产上下游联结数十家细分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举足轻重。此前,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各类统计数据和排行榜,由于存在发布单位与企业利益捆绑、故意注水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对行业的政策研究和科学管理,并直接影响到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

  2019年,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开创冷眼看财报数据专栏,并首次发布上市房企60健康指数(HFI-60),成为国内率先以上市企业业绩报告等权威数据为依据,对龙头企业进行持续监测、定期发布“体检”报告并获得广泛关注的媒体智库。在此基础上,为深入贯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智慧转型战略,进一步提升党媒智库对省委、省政府以及各金融机构和学术组织的智慧支撑和智慧服务能力,南方产业智库依靠集团自有的技术团队,在2022年成功研发并上线了南方+房向标——中国上市房企健康大数据监测平台。该平台基于对全国数百家权威媒体、网络平台以及海量的上市企业公告、业绩报告等权威信息来源的全方位覆盖和实时监测,自动计算和汇总数据分析,专业把脉企业和行业发展健康状况,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乃至社会各界了解和掌握上市房企健康发展的真实状况提供实时、动态和权威的数据服务和舆情分析工具。仅截至2023年12月末,平台累计监测房企舆情超100万条,通过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对房企正负面舆情进行把脉。除此之外,平台还录入了60余家代表性上市房企最近三个财年的财务数据、公司管理层信息、健康指数榜单等数千条数据。

  近年,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防控和健康发展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南方+房向标平台,能够实时反映房地产企业和行业整体态势,多维度展示企业和行业的舆情生态图谱,在同行媒体中独树一帜。近年来,南方日报利用该平台大量产生的原生数据,定期推出各类对市场和产业有重要影响力的指数、榜单和报告,多份研究报告被纳为政府部门决策和舆情管理参考工具,协助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机构提前研判和应对处置房地产领域各类重大矛盾风险。HFI-60指数目前已经被纳为政府决策参考工具。

  复盘该系列项目的探索实践过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分享:

  1.扎根产业,定位精准。聚焦行业管理和市场需求痛点,瞄准房地产行业公共信息服务长期被商业智库把持,集成各种排行榜和研报的原始数据普遍注水、真假难分,房企参股其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政府决策机构缺乏权威参考数据以及在宏观调控和产业市场监管方面存在较多盲区的现实,在行业开创以上市房企业绩公告等权威信息为基础数据、结合媒体舆情监测和专业模型分析工具来集成指数榜单的智慧生产方式,填补了行业空白。

  2.立足传媒,搭建车间。既发挥党媒在信息采集和内容生产传播的优势,又明确区分传统新闻报道与智慧生产服务在生产方式和内容形态上的不同。为搭建新的内容智慧生产车间,先后与南方舆情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万得信息、东方财富网以及企查查、天眼查等内外部机构合作,借助集团产品研发中心的力量,形成南方产业智库特有的产品“配方”(数据集成方式和计算公式),从而确保了智慧生产能力和产品服务的专业性。

  3.拓展应用,变现价值。在保持定期和常态化的智慧生产传播紧密配合、相互补位的基础上,做好数据沉淀、数据挖掘和产品延伸开发,一方面开设以数据深加工为核心的新的内容生产线,另一方面借助党媒的优势平台和权威渠道,不断创新产品形态和服务方式,对外拓展应用场景,加强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的影响力渗透,提升产品的综合价值效应。

  (二)广东民营企业百强智慧服务项目

  2023年,受广东省工商联委托,南方产业智库内容“智慧工厂”,组建临时数据生产车间,对2022年360余家广东省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统计梳理分析,最终形成《2023广东省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分析报告》《2023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等多份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2023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2023广东省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等多份排名榜单。2023年9月22日,由广东省政府、省政协和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的2023世界粤商大会在广州开幕。为加强南方产业智库产品和数据成果的二次传播效应,南方日报结合智库研究员前期在产业深调研中取得的大量数据和内容成果,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主旋律宣传的要求,对上述调研报告和排行榜进行了深度加工和创新呈现,一口气推出了12个整版的专题特刊《粤商新飞跃——2023广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首发广东民企百强名单,数据图表、数据分析、专家点评,全面展现广东奋进姿态拼出民营经济发展强劲势头、广东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奔涌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特刊提前送进世界粤商大会现场派发给参会代表,引起与会人员强烈反响,并得到省、市多个有关部门认可,一批龙头企业负责人点赞。这一系列数据产品,不仅有力展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外提供数据分析、研究报告的智慧服务和智慧支撑的能力,而且发挥“智库+传播”独有优势,在二次传播中促进了高价值内容的有效转化,成为真正有传播力、影响力和营收力的数据产品。

  作为南方产业智库内容“智慧工厂”对外提供智慧支撑服务的典型案例,该项目虽历时较短(仅几个月),且属于单个的定制服务项目,但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现有十多个特色智库里,类似的智慧服务产品(项目)并不多见。概而言之,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最终汇总集成的专业分析报告,总字数超11万字,包括133个原创表格和34个原创图表,涉及的计算公式和呈现方式五花八门,需要临时搭建一个相对“庞大”的智慧生产车间来独立完成该项任务。虽然大部分产品属于“来料加工”,但南方产业智库组建的虚拟团队,必须是有许多不同专业背景且产业一线扎实工作多年的研究员,与流水线车间工人的简单机械操作岗位有着本质不同,而且大部分内容生产和信息数据处理属于深加工,呈现方式亦具有开创性。何况有些原始数据还需要大量核实、勘误。

  2.政治性强,不可有失。广东全省民营100强系列调研报告和榜单,不仅要与全国工商联的总数据库以及当年形成的全国民营500强系列调研报告和榜单保持一致、逻辑自洽,而且部分核心内容和数据榜单要作为广东省关于民营企业的重要信息数据在当年世界粤商大会上宣读和发布,必须能够真实反映广东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主要亮点趋势,并作为权威信息源提供给与会的所有媒体,容不得半点虚假和纰漏。

  3.应用性强,转化方式多。该项目虽为省工商联定制的智慧生产服务,但最终形成的智慧成果,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部分成果经省工商联输出直接作为公共信息服务向社会公众开放,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这些核心成果资源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可以作为高价值的原始数据转化成视频、图文、H5等各种形态的高流量新闻产品,而且可以通过二次加工形成新的数据榜单、查询工具。

  4.实验性强,培育新能力。通过搭建临时智慧生产车间,对南方产业智库的内容“智慧工厂”建设运营,不仅是一次全方位的操练实验,而且提升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智慧生产团队的新服务能力,形成了一套可以在将来复制推广的生产服务模式。

  二、用“智慧工厂”重塑生产传播方式和生存发展理念

  (一)向先进制造业学习,推进智慧转型

  新媒体时代内容信息的生产传播,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多重特征。在“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南方日报为龙头,虽已构建起包括5家报纸、5种期刊、9家网站、6个客户端、1家出版社以及3000块互动触控屏、1万平方米户外LED大屏的报刊网端微屏全媒体传播体系,但面对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重重挑战,在传播力这个最根本、最基础的能力上,仍然存在诸多难关,若未能有效化解和弥补,很可能面临“用户连接失效”的尴尬。

  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也是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构建新核心竞争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引擎。智慧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通俗来讲,智慧工厂是现代制造工业理念的重要体现,它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制造过程全面优化的高端制造平台,以实现生产环节的高效、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生产质量。

  同理,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和危机,要想突出重围,也必须向现代的先进制造业学习,借助融合创新和智慧“双轮驱动”内容生产以及传播上的“新一轮革命”,彻底摆脱落后的生存方式和发展理念,只有对内不断探索和实施智慧型生产方式,坚定不移地培养和锻造传统报人的新能力,对外才能向党政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源源不断的有价值的智慧服务和智慧支持,在内容建设方面先搭建起与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智慧工厂”则是必由之路。

  (二)党媒具备建设“智慧工厂”的基本条件

  当前,我们已处在新媒体时代,移动通信、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媒体行业的生态环境和业态结构。尤其是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大数据在媒体的应用和渗透,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推动主流媒体逐步朝多媒体和智慧化方向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更进一步地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曾经历媒体智库化发展的“新浪潮”,是国内最早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传媒集团之一,在积极推进高水平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过程中,不仅早已认清和掌握了建设内容“智慧工厂”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且已初步具备“智慧工厂”建设所需要的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基本条件。

  在系统设备方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通过前期的智慧转型和媒体融合发展,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先后建设了南方融媒系统(中央厨房)、南方+内容管理系统、资源中心、融媒体中心数据平台等一系列与高水平新型主流媒体的地位相匹配的自主技术平台,技术研发应用能力位居全国主流媒体前列;尤其是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了南方+客户端等自主可控、传播力强的新型传播平台。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南方智媒云”系统涵盖内容生产、经营服务、运营管理三大业务平台和业务、数据、技术三大基础中台,包括200多个子系统和服务,可以支撑亿级用户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贯穿策采编审发评馈全流程。这为下一步建设各种内容“智慧工厂”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才队伍方面,为了贯彻落实“内容一体化生产、技术一体化支撑、经营一体化统筹”的战略要求,深入实施“移动化、平台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改革措施,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已经重新培养、严格训练和全新招聘了一大批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融媒体生产和传播设备系统、技术手段,以及适应各种新媒体和智慧化生产要求的管理流程、管理制度和创新理念的全媒体采编和管理运营人才,使得“智慧工厂”建设有了最基本的人才保证。

  机构改革方面,以新业务需求为导向,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全面、系统和多轮的机构调整优化,在各条业务战线的采编和管理人才均已实现脱胎换骨的基础上,按照深度融合和现代传播力建设的新要求,重新组建了新的部门机构,并在所有的采编管理部门下面建设不同功能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独立的业务分工、人才队伍,可以独立与单位内部的公共支撑部门协同合作推进各种业务生产管理。

  在管理方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目前至少拥有南方党建智库、南方经济智库、南方产业智库等十二大媒体智库,南方日报几乎每个采编部门均已建立智慧转型的固定平台和阵地,南方都市报曾提出“做中国一流智库媒体”的口号,《南方》杂志、南方周末、南方农村报等亦已在其他垂直细分领域建成自有的特色智库。南方日报专刊部(南方+产业新闻部)一直深耕垂直领域,在产业新闻报道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源数据,加上其创设的南方产业智库管理架构和研究团队实践和磨合多年,已初步具备管理和使用海量一手资源信息以及组织数据再生产的能力和经验,大部分采编人员均能适应融媒体、全流程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

  由此可见,搭建内容“智慧工厂”,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完全可行。

  三、党媒“智慧工厂”的搭建和运营

  “智慧工厂”意味着新内容、新能力、新服务的生成和对外输出。按照设备是基础、技术是手段、管理是保障、人才是动力的基本思路,结合南方产业智库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未来党媒内容“智慧工厂”可以尝试循着以下几方面的思路去建设和运营:

  (一)建设思路

  1.借助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内部现有平台设备

  常言道,背靠大树好乘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现有平台设备,不仅集中了目前集团内部最优势的资源,而且经历多次重组整合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新、完整、成熟的媒体融合生态体系。在现有的架构体系下搭建内容“智慧工厂”等新的智慧型生产平台,既可以降本增效,也可以更好融入有南方特色的高水平新型主流媒体。反过来,若新的智慧生产和传播平台独立或游离在这个生态系统之外,不但无法充分、便捷地利用集团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而且在日常的生产、运营和管理上也无法适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三个“一体化”的要求,更谈不上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最后生产出来的智慧产品和智慧服务,亦可能与现有的南方特色、品质标准无法兼容。

  南方产业智库近年与产品研发中心合作开发的专+帮你忙、南方+排行榜、上市房企60健康指数(HFI-60)、房向标监测平台、置业查询小助手等智慧平台以及实用小程序,均是在南方+内容管理系统框架内搭建起来的。南方产业智库的智慧生产服务主阵地,可以理解成一个虚拟的内容“智慧工厂”,上述这些新平台、新应用、新工具,可以理解成是“工厂”下面的一个个生产车间或生产线。南方+为“智慧工厂”下设的所有生产车间和生产线提供唯一管理入口,南方智媒云的各种一体化平台直接为“智慧工厂”提供各种内容生产的原材料,同时为出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提供展现平台和分发渠道,并为“智慧工厂”的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沉淀的仓库和组织再生产的平台,以形成新的数据成果和产品形态。

  当然,即便背靠南方融媒系统这棵大树,仍然需要解决新平台、新应用与整个媒体融合生态系统的兼容问题,否则就无法实现真正的信息交互、数据整合、协同生产和一体管理。

  2.引入外部先进生产工具和管理经验

  大数据时代,随着数字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应用的兴起,只要有钱,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到海量的高价值数据产品和服务,同时包括制造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设备和人才。

  2022年底爆火的ChatGPT,引发了百度、360、阿里、腾讯等国内互联网的“百模大战”,到了2024年,越来越多代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AI)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Sora文生视频新模型的横空出世,更标志着AI对新闻传媒的冲击和影响进入新阶段。

  客观来讲,除了一些与新闻采编密切相关的“传统优势”以外,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乃至全国其他传统主流媒体集团依靠现有的技术平台、设备和手段组织的智慧生产,与互联网巨头、商业智库相比,某些方面仍存有较大差距,甚至与一些客户单位的先进系统设备、工具和解决方案相比,亦存在明显短板。因此,在用好集团内部现有平台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我们主张有条件的情况下,大量引入外部资源设备和平台。

  譬如,南方产业智库搭建的内容“智慧工厂”,就充分利用了百度、360、腾讯等大企业的平台工具,同时非常重视与WIND数据、东方财富网、克而瑞、中指院等数据服务公司或商业智库机构的合作。此外,与一些政企事业单位,包括省工商联、省三旧改造协会、阳光家缘网等相关数据团队和数据平台亦有互动。至于一些特色小工具、小程序、小软件,来源就更加广泛,只要对智慧生产有利,都可以拿来使用。

  3.资源整合、重新开发和制度建设

  有了大数据和AI技术的赋能,南方报业现有的十几个智库平台,都可以有条件地建设“智慧工厂”,并背靠南方融媒系统下面的各种平台设备和技术手段,组织和开展智慧化生产,并对外提供有价值的智慧支撑服务。

  但毕竟每个智库都有其独立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人才队伍、主攻方向和数据资源仓库,尽管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数据研究和管理部门经过长期努力已经采集构建了一个具有公共资产属性、可供全集团共享使用的大数据库,但在一些垂直细分领域,尤其是带有实时性、定制化和较高稀缺性特征的信息数据,仍然存在纵向和横向打通的天然壁垒。尤其是当前集团各单位对行业线条资源普遍采取条块分割的方式管理,彼此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甚至在同一部门亦可能存在“隔行如隔山”的现象。要推进不同“智慧工厂”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和内部整合,短期内仍面临沟通合作成本较高的问题。

  因此,南方产业智库在建设“智慧工厂”的过程中,凡是涉及要增设新的“生产车间”或“生产线”,均必须会同技术部门,单独申请立项,并根据自身需求开展高成本、低效率的独立研发。未来要降本增效,就必须加强集团内部组织的沟通协作和资源的盘整共享利用。

  (二)运营思路

  1.能力建设和团队合作

  媒体智库的研究员,除了外聘专家库的人员以外,多由内部采编人员兼职。尽管在融合创新和智慧转型过程中,大量采编人员通过内部培训和专业学习,已经具备全媒体生产传播的职业技能,但由于其主业仍为新闻采编,因此,与专职研究人员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党媒内容“智慧工厂”建成后,不仅配备专业人员,而且要有负责日常生产服务和运营管理的专职人员。对兼职从事智慧生产服务的采编人员,一定要有严格专业的上岗培训和定期继续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对智慧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传统调查记者普遍推崇“单打独斗”和“独来独往”不同,智慧型生产服务人才往往需要采集和处理海量的信息数据,对一些工具、平台的使用和管理更依赖团队成员的分工协同。

  2.产品研发和项目管理

  在“智慧工厂”下面的每个生产车间(工作室),都会周期性地负责一个或多个不同的研究项目或服务项目。每个项目往往都需要组建独立的虚拟团队来完成。有的项目,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需要专门研发新的应用工具或管理平台,从立项、执行,再到验收、完成,整个过程需要拉长到一年、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此,用项目制来管理智慧工厂的日常生产服务比较合理。对一些重大项目,需要单独立项,单独核算成本收益。产品研发以及新技术应用的研发,尽量建立中长期目标,管理思路要坚持长期主义,杜绝“打一枪换一炮”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对个性化、定制化的应用工具,也要尽量避免做成“一次性消费品”,而应该考虑更多通用功能、普适价值。项目成果和专业服务,要有复制推广和多次利用的规划准备,尽量开展具有前瞻性、远景式和普遍应用价值的项目。

  3.内容推广和价值变现

  从“智慧工厂”输出的都是一些高价值的产品服务。所谓高价值,不是由我们内部评定的,而应该体现在市场上。

  主流媒体本身具有的品牌优势、平台优势、渠道优势和网络优势(客群),对智慧产品服务的推广和变现都有明显帮助。根据南方产业智库的实践经验,要想让“智慧工厂”的出品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办法:一是自主立项的项目,要尽可能聚焦行业痛点需求,或者填补行业某项价值空白;二是拓展产品服务的应用场景;三是多做定制化的产品服务,比较典型的就是政企事业单位购买的智慧服务。

  四、总结和思考

  以大数据和AI技术为核心,聊天机器人的加速进化,将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生态圈。业内预测,2024年会有更多“杀手级”和现象级应用产品诞生,尤其在生成式AI方面,大模型的文生图、文生视频能力会得到突破性增长,有望在千行百业掀起更多颠覆性的改变。这对媒体的智慧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前,智慧转型仍然是党媒等传统主流媒体转型的重点方向和路径。媒体智库是所有类型的公共智库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由于党媒与党政机关体系的特殊关系,其在信息获取、加工、生产、管理和传播等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能力,加上新闻专业管家和传播专家等多重角色的叠加优势,使得其对外提供智慧服务自然有了相对权威和专业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更为重要的是,媒体智库对内服务于自身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能力和作用亦非常重要,甚至还可能成为未来影响和推动党媒与聊天机器人融合发展的关键。

  在推进内容“智慧工厂”建设的同时,我们应该提前思考,如何加快引进和推广高价值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速度和力度,加速清理和淘汰专门适应传统媒体生产和传播方式的落后技术应用,加快数据、技术和功能的“大整合”,以及人才融合转型速度和力度,加快建立与智能化生产传播和运营管理相适应的机制,加快构建新的政策法律、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伦理规范。

  (作者为南方产业智库研究员、南方+产业新闻部房产融媒体工作室主任冯善书)

  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的“三个坚守”

  微信公众号“传媒评论”/2024-05-09

  微信公众号进入第12年,互联网巨头对用户的注意力争夺进入白热化。以都市报为代表的老牌传统媒体,从十多年前开启“两微运营”深度触网,到如今加速投入短视频和直播阵地,拥抱全媒体时代的脚步从未停止。

  不可否认的是,公众号作为曾经的“图文赛道王者”,早已红利不再,大批媒体号近两年进入数据平台期,10万+数量或许在增加,但阅读量新高却陷入瓶颈。面对涨粉难、爆款难、变现难,仍在坚守其中的媒体人进退维谷,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2024年初,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一个多月内连夺5条百万+爆款,单条阅读超188万。这背后,是编辑组十多年来坚守“专业主义、长期主义、敬业精神”的深耕与热爱——通过敏锐的新闻挖掘、高效的协同作战,以及精良的内容制作,即便经历多轮平台规则更迭与用户习惯变化,依然保持高质量发展,不断输出爆款提升品牌影响力。

  1.坚守专业主义打造专家型新媒体队伍

  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编辑组成员都有8年以上采编经验,既有初创期一路见证的元老,也有从钱江晚报头版编辑转型的强将,还有集“采写编拍剪”技能于一身的多面手。公众号竞争,最终拼的是人才硬实力,只有打造业务强、会战斗、有团魂的专家型队伍,才能在公众号下一个十年中破局突围。

  精准网感预判热点。大年初一早上,贾玲微博曝光正面照海报,编辑捕捉线索后20分钟内完成整合,加入对比图增强视觉冲击,挑选网友评论提升话题互动,补充杭州本地医生关于科学减重的健康科普令导向更正,成功抢下公众号端原创首发,阅读超122万。贾玲作为开年最大爆点,钱报微信多次敏锐跟进,4次推送总阅读超360万。

  快速反应主动出击。4月3日,台湾突发7.3级地震,杭州震感强烈。由于事发时仅有中国地震台网的速报,缺少图片、视频以及浙江本地现场反馈,编辑组火速分工配合,经历高楼摇晃的同事用手机拍下画面,坚守电脑前的编辑立即加入视频进行素材整合,仅20分钟完成编稿、标题制作、推送,一小时阅读破20万。评论区涌入大量网友留言:“真快!”“效率也太高了!”。无论是对前方发稿进行大量补位整合,还是对每个头条推送都备足10个以上不同角度的标题备选,编辑必须体现自己的专业思维和工作价值。

  精编打磨收获共鸣。著名浙商宗庆后病危消息传出后,微信编辑组和跑线记者迅速对接。考虑到声画形态展示更具感染力,编辑在记者文字材料基础上,通过央视、浙江发布、浙江省工商联等权威渠道,搜集梳理了大量宗庆后的早期图文资料,对视频报道重新截图、拼图制作,强化其作为老一辈浙商艰苦创业、坚守实业的人生智慧和感人故事。逝世消息公布后,第一时间整合推送,总阅读超124万,超5.7万人转发,超83%的阅读量来自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相较于其他媒体单一的快讯推送,丰富的精编打磨收获了读者共鸣,超2400条留言情真意切。

  2.坚守长期主义为优质内容生产持续“输血”

  商业平台的大环境越发残酷。微信频频改版,一方面强势发力视频号,一方面为公众号打开公域流量入口。只有不断学习、适应、调整、创新,才能让日常推送更有效地触达用户,为优质内容生产持续“输血”。

  实操复盘“对齐颗粒度”。编辑组每天公布榜单,复盘前一天推送的传播情况。每个编辑轮流主持,分析每周、每月战况,通过微信10万+、50万+、原创率、央媒转载率、评论互动、差错率……对重点数据进行“复盘”,分析自己也分析竞品:我们赢在哪里,同题推送差距又在哪里。同时,发挥中心多平台协同优势,对标微博组、抖音组,在线索挖掘、热点包装、业界动态等方面互通有无,并对下一阶段热点进行提前布置。

  考核引领“内容含金量”。坚决反对唯流量论,这是钱报微信团队多年来坚持的共识:要将我们的爆款生产,更多聚焦到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关键民生热点上,要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内容。去年,钱报微信超180条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转载,其中一些推送,在钱报微信首发时阅读并未冲上十万,但反映了民生痛点难点,推动了回应公众关切,展现了动人的小美好和正能量。3月31日,钱报微信推送《“求生欲很强,救活的可能性很大”,19岁姑娘三级烧伤!杭州医生紧急求助》一文后,仅一天时间帮助女孩筹得百万救治款,充分展现了钱报微信的公信力与强大号召力。去年来,编辑组优化考核细则,对这类体现“含金量”的原创内容包装重点奖励。快餐化的短视频,或许夺走了一些公众号用户,但剩下的人们会更趋于理性,我们需要用更具深度且有价值的内容赢得用户尊重,这也是专业媒体的优势与意义所在。

  3.坚守敬业精神“不睡觉的钱报君”永远在线

  “半夜3点大新闻!钱报君不睡觉的吗?”3月23日凌晨,钱江晚报微信首发英国凯特王妃患癌消息,评论区瞬间被网友们刷屏。

  当天凌晨2点,钱报微信编辑组监控到BBC、CNN推送,获知凯特王妃官宣患癌并发布视频声明,立即布置紧盯央媒,确认消息无误后汇报分管领导,得到同意发布指令后立即编辑整合。其间,迅速联动抖音编辑,加入视频素材,经领导审核后于凌晨3:15推送,跑赢所有官媒公众号、资讯类APP、微博热搜及自媒体。高度敏锐的热点预判,让钱江晚报微信再次抢下平台首发,阅读超127万。随后潮新闻微信同步推送,阅读超44万。

  微信编辑组十多年如一日,“白+黑”24小时追热点、抢推送。当天凌晨3点,仍有3名编辑同时在线工作,其中抖音编辑因发烧在浙大一院看病,看到信息后在急诊室门口完成了视频剪辑。

  钱江晚报微信团队目前仅有4名编辑,负责钱江晚报、潮新闻微信两个公众号的日常推送,这样的工作强度在很多同行看来“难以想象”。我们在各个端口人员极致精简的情况下,保持强大的斗志和凝聚力非常重要。钱报微信最多一天14推,没有增加过一个人;每年除夕春晚,全员开电脑找素材、传视频、找亮点,群里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来!”只有经历过无数个黎明与深夜,才能明白网友们夸钱报君“发文快如闪电”时的那份甜和骄傲,这背后,是整个团队的默默付出与彼此扶持。

  (作者为潮新闻传播合作中心应圆)

  应对Z世代“新闻回避”的七大新兴策略

  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24-05-14

  《路透新闻社2023数字新闻报告》表明:持续性和选择性的回避新闻情况正在增加。在46个国家中,超过三分之一(36%)的人表示他们有时或经常回避新闻,因为他们认为新闻令人沮丧、无关或难以理解。许多人抱怨“如今的新闻数量太多”,或者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全球问题感到无助。

  路透社和英国《金融时报》的研究均指出,新闻出版商不应该认为年轻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他们媒体消费的方式,转向新闻媒体的专有渠道,而应立即采取行动。

  新闻媒体工作者们在4月18日的国际新闻节中讨论出七种新兴策略来解决新闻回避问题。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确定了年轻受众常见的五种媒体消费“模式”:从大量信息中过滤有用的故事;证实个人主张;积累知识;社交;寻求意义。对此,路透社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尼克纽曼和波恩研究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伦?海因里希斯表示“在一个信息超级丰富的世界里,节省而不是浪费人们的时间是一个真实的溢价。”新闻媒体工作者们在4月18日的国际新闻节中讨论出以下七种新兴策略来解决新闻回避问题。

  保持简单、简短和有用

  作为记者,我们经常会假设我们的受众和我们一样对新闻感兴趣。我们有时会犯错,例如使用过长的词语或在报道中塞入过多的细节。

  在信息极度丰富的世界中,策展能力变得非常重要,节省人们时间而非浪费它。《The Knowledge》是一份总部位于英国的新闻简报,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创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短短五分钟内,你将获得头条新闻、新的观点以及令人微笑的内容——以机智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呈现。它明确的目标是在混合内容中寻找积极的文章,这使其吸引了12.5万名定期读者,是十八个月前的两倍。

  制作强大的和人性相关的故事

  “人们实际上在寻找希望和灵感,即使我们作为记者看到的并非都是厄运和阴郁。”这是德国国际广播公司德国之声的一位高级领导在波恩学院最近组织的培训活动中说的话。在讨论如何回应时,他们指出了一部非凡的视频,该视频讲述了乌克兰救援队如何帮助土耳其地震的受灾者。

  这是许多强大人性故事中的一个例子,它能够吸引观众并给予他们目标感,即使面对可能让人失去兴趣的故事。在发布者试图抵御对复杂且有时长期存在的冲突(如加沙战争)的新闻疲劳时,纽约时报的一篇关于以色列/巴勒斯坦游泳俱乐部的文章是另一个例子,它展示了如何将复杂的故事还原到人性层面,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不那么抽象。

  倾听观众(然后采取行动)

  倾听练习可以是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弥合观众想要什么与新闻机构目前提供的内容之间的差距。几年前,HuffPost的编辑Lydia Polgreen开始与“未接触新闻”的人交谈,了解为什么他们觉得像HuffPost这样的新闻发布者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得出5个发现:

  创建邻近度:Polgreen建议记者必须弥合差距——如果新闻消费者觉得记者与他们的生活没有联系,就很难信任他们。

  建立倾听的平台:Polgreen认为倾听对新闻业至关重要。由于对“非新闻”人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信息而不是金融信息上,新闻机构必须把倾听受众作为优先事项。

  为新闻消费者赋权:新闻机构必须找到一种方法,给予某种控制权给用户,这就是为什么Polgreen认为他们应该创建一个博客平台,鼓励观众以自己的方式讲述他们的故事。

  技术并不能解决最大的问题:尽管技术改变了新闻机构与受众互动的方式,但Polgreen认为,它不能单独解决在新闻消费者中创造相关性的问题。

  情感、幽默和同理心对吸引“非新闻”至关重要:虽然事实和真相在新闻中至关重要,但波尔格林认为,这还不够。新闻机构也必须运用情感、幽默和同理心。

  认真对待社区,建立多样化的新闻编辑室

  建立更多元化的新闻编辑室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平等的问题,它还关乎接触那些之前避开新闻出版商的目标群体。有很大一部分潜在受众目前没有被新闻媒体触及——因为他们认为报道不相关或没有帮助。

  创建更具吸引力的格式

  研究显示,许多人发现很难阅读长文本文章,特别是在移动端手机上,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年轻人特别喜欢视频或音频格式,以及为什么出版商越来越多地将这些纳入他们的战略。

  德国公共广播公司ARD Tagesschau开发了一种专门针对年轻新闻回避者的格式,通过在每个故事中混合视频和Meme、提供更多解释和希望元素。而瑞典公共广播公司SVT最近也开发了一种名为"Progress"的新的“建设性”短视频格式,该格式关注科学进步如何开辟新机遇。一个例子是一个家具设计师通过蘑菇“培养”出一把椅子。根据他们的研究,这类格式帮助SVT重新获得了年龄在18-40岁的目标群体的影响力和信任。

  重新思考如何建设性的进行政治报道

  研究显示,尽管政治新闻吸引了许多传统用户,但对其他人来说却可能造成很大的反感。许多人认为,对于喧闹的政治人物和选举竞赛的关注过多,而忽视了解释个人和社会面临的重要政策选择。

  德国公共广播公司ZDF在YouTube上成功实现了一种替代方法。该节目名为"13 Questions",以非对抗的方式解决了潜在的两极分化的社会问题,例如是否禁止右翼AfD党。随着论证的发展,参与者在一个展示各种观点的棋盘上移动。年轻人尤其喜欢这个节目有严格的规则、大量的多样性和没有激烈争论的事实。

  许多政治播客也尝试使用更具建设性的模板。《The Rest is Politics》是英国最受欢迎的新闻播客。由来自不同政党的前政治家和政治顾问主持,他们友好地表达不同意见,回答听众的问题,并经常外出录制节目。另一个例子是BBC的播客《Anti-Social》,该播客探讨社交媒体上引发争议的文化战问题,并试图通过引入证据和更广泛的观点,将人们从“愤怒的表情符号”转化为理解。

  寻求解决方案和希望

  寻找更积极或乐观的观点并不意味着你在粉饰或淡化重要的问题。通过基于解决方案的方法,往往可以做到这两点。波恩研究所与当地新闻编辑室《莱茵邮报》合作,研究门兴格拉德巴赫的重建问题。他们发现,那些询问从荷兰邻近城市可以学到什么的文章,平均阅读时间较长。这些文章还更有可能鼓励订阅者进一步阅读,这表明这对于出版商在商业上也可能有所回报。如今,出版商不仅需要专注于销售数字订阅,还需要着眼于降低用户流失率。

  解决方案导向的方法在气候报道中尤为重要,因为其中常常充斥着末日式的叙述,而研究表明这导致许多人对此失去兴趣。阿莱娜?伍德是一位可持续发展科学家、活动家和气候传播者,她非常清楚全球变暖的危险状态,同时也认识到提供希望的必要性。她在TikTok(40万关注者)和Instagram(100万关注者)上的账号以揭穿气候“末日论”而闻名,每周积极的生态新闻综述刚刚庆祝了第100期的播出。

  结 语

  信息过载时代,搜索及智能助理崛起源于信息消费效率提升的需求。新闻回避现象更大程度上归因于传统的新闻报道与用户的相关性有限,在用户“选择性回避”的前提下,算法进一步放大了“回避”的信息消费影响程度和持续度。

  面对这种传播现状,CTR认为媒体、记者作为数字内容的生产者,首先需要转换市场运营的长期主义思维,在社交媒体通过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拓展传播的“可见性”及“可及性”,不单纯依赖媒体既有品牌的影响力,不单纯只考虑新闻任务的运营;其次在内容创作的层面上,需要从人性角度挖掘新闻的故事性,开设建设性的舆论监督与读者热线,提升新闻与百姓生活的相关性,以积极的视角探索内容传播的知识溢价、服务溢价和精神溢价,以实现新质传播力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编译:CTR编辑部;来源: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pressgazette.co.uk)

  (本期责任编辑:王立纲  王玉霞)

来源:综合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