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健康传播视域下大众文化的建构

2020-05-25 08:52:52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董仕衍

摘要: 通过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大众文化建构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健康传播等现实功能提示了大众文化新的内部维度。

  迅速、高效地将健康、防疫知识与医学研究成果通过媒介与人际沟通的方式传递给普罗大众,是健康传播研究的题中之义。按照美国健康传播研究者盖斯特-马丁的观点,“各个文化群落的成员对健康、疾病、疼痛和卫生保健实践的观念是不同的”①,如何跨越代际差异、城乡差异,将卫生防疫知识科学有效地传递给民众,成了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中所面临的问题。大众文化能够有效地深入各种微观文化群落中去,将科学话语以文艺宣传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提高健康传播的效率。

  不同形态文艺宣传作品的融合拼贴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②文艺除了美学功能以外,其现实的社会宣传功能同样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战中,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不同创作主体和宣传指向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以不同形态构成了一种融合拼贴(pastiche),共同为防疫宣传做出了贡献。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态:

  1.流行音乐(歌曲)。流行音乐(歌曲)是现代大众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主流形态之一,通常具有工业化生产(制作)方式、娱乐性、商品性等特征,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时,也时常有研究者从中解读出亚文化的激进批判意味。抛开这些研究者的视角与各种文化理论术语不谈,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作为一种音乐类型,其核心特征便是拥有广大受众、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流行(popular)”一词在英文中原本就有与普罗大众相关的含义。这种作品形态从受众数量层面考量,无疑可以成为防疫宣传的有效工具。

  具体来看,在疫情防控战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例如由北京青年文艺工作者们创作的《最美的温暖》,由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制作的《中国信心》,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武汉籍在校生创作的《春天,再相逢》,由38位武汉音乐学院师生、校友“云创作”的《明天依然最美》,由四川音乐学院两位教师创作的《@亲爱的》,由北京音协艺术家协同湖北音乐人制作的《爱是桥梁》等。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由中国文联牵头制作的文艺界抗击疫情主题MV《坚信爱会赢》,以及由爱奇艺推出的《让世界充满爱》百位明星“战疫”MV,由于明星云集,获得了广泛的传播。除了上述由专业艺术团体、文艺工作者制作的作品之外,还有一些由网民个人制作发布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新浪微博网友“Night-奈特”创作的说唱歌曲《逆行致敬》等。

  2.曲艺、戏曲等传统表演形式。近几十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城市化程度的持续提高,曲艺、戏曲等脱胎于传统农耕社会的舞台表演形式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新兴的大众文化、媒体艺术的挤压,曲艺、戏曲几近成为博物馆里的文化遗产,只拥有数量极少的爱好者群体。但有趣的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宣传中,作为文化遗产的曲艺、戏曲呈现出空前的生机与活力,以较强的叙事能力发挥了宣传科学知识、配合防疫工作的实际效果。具体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曲艺方面有相声演员冯巩创作演唱的快板书《齐心协力打赢防疫阻击战》,魏文亮创作表演的单口相声新版《戴口罩》,快板书演员李少杰创作演唱的快板书《抗击疫情做防范》,北京琴书非遗项目传承人王树才创作的琴书《抗击病毒》,山东琴书非遗项目传承人刘世福等创作的琴书《万众一心就能打赢这场防疫战》,北京曲艺团单弦演员何丹、马小祥创作的《万众一心送瘟神》,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作的黄梅歌《这一场阻击战我们一定赢》,北京曲剧团演员顾伯岳创编演唱、白金鑫伴奏的岔曲《赞口罩》《反 似病毒不露》《蝠兽绕》、石韵书的《白衣战士赞儿》,由天津时调演员刘迎演唱的天津时调《中华情怀永传扬》,河南坠子演员李玉萍演唱的坠子书《要牢记》,上海市浦江镇文体中心防控工作小组成员们创作的上海说唱《勿去棋牌室》等。戏曲方面,有天津京剧琴师贾增辉作词演唱的京歌《武汉加油》(根据传统京剧《洪洋洞》改编),在陕西省各村庄中广播的秦腔唱段《他荆轲刺秦不用剑》《武汉肺炎肆意狂》等(根据秦腔《血泪仇》等传统剧目改编),在河南某村镇中广播的豫剧唱段《冠状病毒在蔓延》(根据豫剧《花木兰》改编),由天津京剧票友王洋创作的京剧唱段《众志成城抗疫情》等。

  3.剪辑、改编类音视频。伴随媒介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新的文化艺术形态势必会随之出现,正如王国维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利用音视频剪辑软件,对经典的影视剧、音乐文本进行改编、剪辑、二次创作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颇为时髦的一种文化表达手段。对经典文本的重复利用具有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特征,人们经常会针对其内容空洞、主题低俗、容易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展开批评与讨论。然而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宣传中出现的视频作品,与以戏谑化、恶搞化为显著特征的“鬼畜”视频明显不同,显现出颇为正面的宣传价值。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有:B站(哔哩哔哩弹幕网)UP主(意为上传视频者)“皓月_moonqshine”利用此前河南某村支书在村广播中劝阻走亲访友的讲话,配合美国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画面剪辑而成的视频《村长RAP》;B站UP主“胖雪人Ozu”利用动画片《成龙历险记》片段重新配音制作的视频《成龙历险记——病毒特别版》;南京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利用19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斩马谡”片段重新配音制作的以劝阻出门为主题的视频。改编音乐方面有,由新加坡艺人Alvin Oon根据歌曲The Sound of Silence改编翻唱的歌曲Fight the Virus,由湖南医生夫妻根据歌曲《桥边姑娘》改编翻唱的歌曲《前线姑娘》等。

  防疫宣传作品的主题构成

  这些文艺宣传作品虽然主题都是围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而展开,但具体来看,其主题又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1.鼓舞士气、团结人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灾难,疫情暴发时期,在救治病人、防控疫情的同时,对人的精神进行安慰是同样重要的工作。特别是站在健康传播的视角,媒体内容“能够帮助我们转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满足包括审美、情绪、娱乐体验在内的不同情感需求”③。此类作品无论歌词还是旋律都很有鼓舞性与动员性,有些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其主题,如《中国信心》《坚信爱会赢》《万众一心送瘟神》等。

  2.歌颂前线医护人员。武汉以及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长期坚守在防疫救护的第一线,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和防疫抗疫有关的文艺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前线医护人员的歌颂。例如歌曲《春天再相逢》中歌唱“白衣天使舍身担当”,歌曲《前线姑娘》中赞颂医护人员“把小家放一旁,为大家把肩扛”,而石韵书《白衣战士赞儿》和京歌《武汉加油》则同时把颂扬的对象指向钟南山院士,分别有“当时下恰正是疫病重重瘟神作乱,好一位耄耋高寿姓钟叫南山”“我国家庚子年瘟疫横散,最可赞钟南山冲锋在前”等唱词。

  3.宣传卫生防疫知识。许多作品除了发挥文艺作品一般的鼓舞、歌颂功能之外,还以短平快、接地气的方式宣传普及了有关疫情的科学防疫知识。例如岔曲《反 似病毒不露》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科普介绍,唱道这种病毒“寄居在燕蝙蝠的体内悄繁衍,复制衍化生异变”。山东琴书《万众一心就能打赢这场防疫战》中唱道:“专家说这个病毒可控可治更可防,您听我把可防的办法对您谈。”作品将戴口罩、通风、锻炼等防疫办法都编成琴书唱词唱了出来。陕西村庄广播中的秦腔唱段唱词更是简单明了:“刘邦不赴鸿门宴,不戴口罩的快躲远。”配音视频作品《成龙历险记——病毒特别版》告诫大家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并且对“开空调能杀死病毒”等谣言进行了辟谣。

  大众文化健康传播功能的主要特点

  1.反应迅速。在疫情中创作的文艺作品,无论采用何种形态与主题,都只能是临时应景创作,因此这些作品的社会实用价值显然要超过艺术美学价值。这些作品的创作初衷便是社会现实应用,故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文艺作品形式层面的束缚,在很短时间内创作完成,配合防疫抗疫工作的开展。

  2.目标具体。不同形态文艺作品的潜在目标受众是不同的。在此次疫情中出现的宣传作品,形态多样,其指向的潜在受众也具体明确。例如在疫情暴发初期,一些中老年人对于戴口罩、少出门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各种适合中老年人文化消费习惯的曲艺、戏曲作品便顺势接合(articulation)。而一些新型的音视频作品形态也在95后、00后等年轻一代的文化群落中广泛传播。

  3.积极能动。此次防疫宣传中,除了专业艺术院团之外,许许多多普通网友、市民也都参与到了宣传作品的创作当中。例如许多B站UP主、京剧票友创作的与疫情相关的作品内容鲜活、形式有趣,在各自的文化圈层以及抖音、微博等公共网络平台上都得到了大量传播。这一现象不仅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战略主题不谋而合,也说明大众文化在对严肃的社会历史事件进行表征时,并非消极被动,而是充满了能动性与可能性。

  4.协力共振。这次防疫抗疫宣传中,各种不同形态的文艺作品均大量涌现,产生了一种交相辉映、协力共振的效果。通过此次抗击疫情的文化宣传实践可以看出,被视为文化遗产的传统文艺形式在面临突发社会事件时,其宣传动员能力不仅不比流行音乐等新形态差,反倒能够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叙事能力也更强,这印证了毛泽东曾说过的:“艺术的民族保守性比较强一些……古代的艺术,后人还是喜欢它。”④

  结  语

  国外的大众文化研究多着眼于作品意义的生产与消费过程,而对大众文化的现实社会功能的积极方面重视不足。通过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大众文化建构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健康传播等现实功能提示了大众文化新的内部维度。

  【本文为天津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历史的视听化传播研究”(编号:TJXCQN19-002)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美]帕特丽夏·盖斯特-马丁等著,龚文庠 利群译:《健康传播:个人、文化与政治的综合视角》[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②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6页

  ③Wright K B, Sparks L, O'hair H D. Health communi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M]. John Wiley & Sons, 2013,243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艺论集》[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页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

  【文章摘自《青年记者》3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