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呵护专业新闻人的发展空间

2023-07-19 09:00:32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曹培鑫

摘要:我们真的要“放下矜持,向网看齐”,将自己也变成网络空间里追逐热点的谋利者?答案相当明显,不能,不要!

  最近,在与人民网的新闻评论员进行的对谈中,我对人民网推出的评论专栏“三评”中的系列文章给予很高评价。“三评”以敏锐的观察、犀利的观点锐评社会热点问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痛批“套娃会员”“盲盒营销”“种草笔记”等不当商业牟利行为,并创新性地以“一题三评”的气势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使观点得到深化。从在座的“三评”作者们的眼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被认可的自豪感。但一位评论员的疑问让我深思:“在今天这个人人沉浸于短视频的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引以为傲的理性评论还有人关注吗?”

  这个问题令人心痛,却相当现实。一方面,“三评”的价值,岂止于理性评论!其勇担社会责任,保护社会大众的初心,鲜活地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精髓;另一方面,严肃专业的传统媒体不断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似乎正在失去自己的受众,在社交媒体中点击量寡不敌众,网民的关注点也似乎滑向了那些语焉不详、价值观混乱的碎片化内容。

  大多数传统媒体记者接受过专业的新闻训练,在新闻报道中具有实战本领并获得身份认同。可一旦入驻新媒体平台,与“自媒体”同台竞技,他们就似乎被束缚住了手脚,无法施展。而与此同时,新时代要求专业新闻人“讲好中国故事”,新闻单位也殷切地期待着“10万+”爆款,而寥落的点击量和久盼不至的“一键三连”却让专业新闻人信心渐失。这不是我们独有的问题,而是世界媒体人全球同此凉热的共同心病:传统媒体对新闻专业性与媒体伦理的坚守,是否仍然有意义?

  传播技术高歌猛进,新媒体平台气势如虹,传统媒体人能否通过提高自身的“全媒体传播技能”脱胎换骨,在网络空间里游刃有余?又或者,我们真的要“放下矜持,向网看齐”,将自己也变成网络空间里追逐热点的谋利者?答案相当明显,不能,不要!

  既然如此,我们便需要调转追寻答案的方向。当下是更有宏观指导力的行动者需要入场之时,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有责任通过宏观调控等方式解决当下传统媒体的生存困境,给予坚守专业性与职业伦理的传统媒体人新的生存资源和更广阔的内容生产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高品质的信息供给,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与评论才能层出不穷,专业新闻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12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曹培鑫.呵护专业新闻人的发展空间[J].青年记者,2023(12):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