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以人为本,科技向善

2023-08-17 14:57:2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韩霄

摘要:如何形成科技向善的新理论框架,又如何将其融入中国传播研究的现实议题,值得思考。

  2021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关村论坛的视频致辞中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塑造科技向善理念,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进人类福祉。”202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科技向善”。放眼全球,立足于科技向善的科技治理创新观念也已形成趋势。

  在政策规划之外,数据科学领域研究者早在十年前就对科技向善产生了兴趣,于2013年便提出了“数据科学向善”(Data Science for Social Good)倡议,意在通过加强使用负责任的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以实现社会效益公平。可以说,该领域的新知识导向已经开始把科技向善议题摆在中心位置加以研究,其核心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使用数据科学重塑世界。

  目前,“数字中国”激发了学界的普遍兴趣,主流话语多集中在数字化发展治理和数字化体系建设上。与此同时,传播学与社会学和科技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研究进行了汇流,侧重于文化、伦理和批判性分析的讨论也逐渐活跃起来,跨学科视野则将信息基础设施与数据主体、权力、劳动和数字文化等结合,形成了新的方向。在此情境下,如何形成科技向善的新理论框架,又如何将其融入中国传播研究的现实议题,值得思考。

  这就要求发展具备多元动态性的科技向善理论概念,以拓展学术疆域。我们应重构一个去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框架,将基于“中国智慧”的认识论、本体论和伦理学代入其中。

  首先,我们应冲破所谓的“数据普适主义”(data universalism)神话。中国科学技术的迭代发展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西方霸权观念,不应再进行普适化解读,而应将其与历史和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元素相勾连。

  其次,我们应跳脱出技术中心主义的认知框架,将技术的物质性与人类日常实践相结合,重新激活传播政治经济学背后与社会机构相关的批判性反思。

  最后,我们应拥抱来自“中国智慧”的技术想象力,将批判性分析与社会发展议程相结合,致力于“以人为本,科技向善”认识论的实现。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ESCI英文期刊Global Media and China执行编辑)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14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韩霄.以人为本,科技向善[J].青年记者,2023(14):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