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第四届新闻学子论文评选结果

2009-02-02 06:52:50

来源:   作者:

摘要:

第四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一等奖(20件):
1、电视体验化传播的社会文化表征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  李翔
2、我国传媒业的区域分异及反思       武汉大学   余建清
3、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党报、都市报应各有侧重
——一个可供新闻改革参考的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  韩晓杰 
4、奥运给网络一个机会 网络给网民一个精彩
——浅谈奥运报道网民高满意度互动的心理成因   中国传媒大学  邢立双 
5、新闻点:大众传媒特性与健康传播的冲突      北京大学   郑阳鹏
6、论汶川地震电视新闻报道的修辞敏感策略   四川大学    杨状振
7、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电视语态的变迁     上海大学  高红波
8、京派、海派、粤派各领风骚
——京、沪、穗三地汶川地震评论之比较   中国传媒大学  刘澍涛
9、从“软力量”说看新时期我国对外传播的机遇和战略选择 国际关系学院   赵爽
10、论传媒消费主义对公共性的瓦解   武汉大学   贾广惠
11、新语境下媒体突发事件报道舆论导向之研究   郑州大学  付松聚
12、传媒业上市热潮冷思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胡旭
13、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网络舆情有序化控制和引导的思考 陕西师范大学   贾举
14、浅析新闻真实性的有限性困境及无限性诉求        山东大学   王文硕
15、Tag:传播于Web2.0的分类法
——Tag现象、应用及网络传播观照             北京大学   李凌达
16、BBS: 突发事件中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
——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        上海大学  曾海芳
17、消解媒介焦虑应审视自身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郭凌志
18、当前科技新闻报道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南民族大学  李丹
19、信息时代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华中师范大学  刘茂华  黄抒雨
20、制造地产舆论幻象
——房地产商对媒体的新闻议程设置初探 暨南大学   刘青


二等奖(59件):
1、关键词研究:新闻学中的“信息”概念探析     武汉大学    詹杏芳
2、浅谈网络对受众的重塑      北京大学  田雨松
3、隐喻的力量
——谈《南方周末》报道中的“大历史”观 暨南大学   冯韶文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典型人物报道的历程  中国人民大学 韩晓杰  武汉大学 张艳利
5、党报宣传理论创新的成功探索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一瞥 中国传媒大学  李惊亚
6、架起民主政治的双行道
——以人民网为例看“两会”专题报道中的Web2.0应用  中国传媒大学  李慕杨
7、电视狂欢:对后现代性在内容上的回归与在形式上的背叛
——“电视狂欢”概念提出的尝试与浅析 北京大学   刘阳
8、从新年致辞看《大公报》三次转变  清华大学  刘梦泽
9、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介的突围       中国传媒大学  王宁
10、探讨社交网站:未来网络新闻的重要阵地
——川赣两地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个案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   肖尔亚  朱艳婷
11、市场经济:新闻传播事业的推手还是祸手?
——辩证地看待市场经济与新闻传媒的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  杨超晶
12、报纸、期刊、电视的比较媒介研究
——江西越狱事件的媒介报道比较    中国传媒大学   张璇
13、试论中央电视台汶川地震报道对话语权制高点的掌控 中国传媒大学  郑蕴彤  吴风
14、论电子传媒中文本的分裂与再生
——兼谈电子传媒时代的文学标准    中国传媒大学  韩晗
15、青史传真,文心相印
——古代政论文的说理艺术对于新闻评论写作的启发 中国传媒大学   董静
16、媒体应坚持什么样的“说服”?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刘云
17、危机时期党报的新闻舆论引导
——基于对《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 中央民族大学   张欣
18、我国十三年来网络传播研究实证探析       鲁东大学  李静
19、由“两会”报道论我国主流媒体生态环境的发展    四川大学   田秋霞
20、体育新闻娱乐化倾向与体育新闻的新闻价值坚守  吉林大学   焦宝
21、公交车移动电视的社会现状及改良途径的传播学思考 东北师范大学   刘兆辕
22、浅析金融风暴中的美国报业               东北师范大学  邝蔼钘
23、《新莱茵报》和《纽约世界报》的比较  渤海大学  江宁波
24、“哀悼日”新闻图片符号的选择与运用
——以《楚天都市报》《长江商报》和《南方周末》为例     华中师范大学   吴丹
25、农村发展手机广播的可行性及运行模式分析         渤海大学  孙桂玉
26、网络新闻深度报道的空间拓展方式及要素体现 河北大学  王博
27、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介素养的双向思考       天津师范大学  关淼
28、试论公共卫生信息发布与手机报优势的嫁接   郑州大学    赵尚
29、CCTV—2与美国财经频道CNBC之比较  郑州大学    郭安菲
30、浅析农民工的都市“信息孤岛”现象          河南大学    李艳芳
31、“新闻质感”问题刍议                   安徽大学    梁华伟
32、2008奥运志愿者的媒介框架建构与形象展示
——以《人民日报》《中青报》《北青报》为例   安徽大学   张沛
33、灾难新闻高校校园传播特点及其对策探析   安徽师范大学  张敬
34、公共广播理论核心理念、作业模式及对中国广电业的启示   西北大学    刘苗
35、标题,一个发行市场上的童话
——从报业传媒影响力经济看新闻标题的缺失  陕西师范大学   曹飞
36、浅论“虎照事件”传播中的“反沉默螺旋”  兰州大学  华汝国 顾淑臻
37、延安时期政治传播的典型特征及其现实关联   陕西师范大学  张荣华
38、传统节庆和民俗新闻引领、传承文化功能的思考     新疆大学    赵长春
39、独立调查人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困境及出路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周亦楣
40、新媒体时代的“私域公化”
——兼论由“艳照门”引发的传媒道德争议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胡新宇
41、大众传媒与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南京大学   王继荣 
42、NGO与媒体合作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 张晓庆 
43、贝塔斯曼兵败中国,当当卓越高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苏州大学   顾佳
44、虚拟的真实
 ——论网络新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苏州大学   熊玮
45、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多重解读         四川大学   王晨岑
46、记者滥用匿名消息源的成因及危害      华中师范大学    陈新勇
47、初探中国媒体健康风险传播的两个原则
——以奶粉事件的一个报道“盲点”为例 四川大学   全权
48、“华南虎事件”板子该打向谁?
——兼论信息传播中的道德责任  广西大学   葛堂华
49、美国大选中的电视辩论解读  广西大学   王中伟
50、谣言传播的心理分析
——以汶川大地震期间的谣言为例       云南大学  苏涛 
51、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文本对抗式解读分析
——主要以《纽约时报》为例                西南政法大学    王磊
52、美国报业建立互联网广告联盟的启示  重庆工商大学    邓若伊
53、从“消费”到“生产”:论粉丝情结的跨越与回归
——透视“什锦八宝饭”现象  湖南师范大学    廖婕
54、建构灾难报道话语背景下的民生新闻
——以武汉本埠纸媒08年雪灾报道为例 中南民族大学    胡晓亮 夏冬梅
55、灾难报道中儿童形象的传播与反思
——以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为分析对象     北京师范大学    方文婷
56、“妖魔化”的背后
——西方媒体对我国形象歧视问题的成因分析 湘潭大学   许柳根 吴金
57、我国手机电视运营模式研究  上海大学   张收鹏
58、浅谈“网络暴民”的根源                 厦门大学   党日丽
59、新闻报道客观性原则与媒介伦理的冲突
——波特方格对美国校园枪击案的传播伦理分析  安徽大学   康来成

 

三等奖(121件):
 1、网络新闻评论的议题设置功能新探
——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为例 中国传媒大学   元小欣
2、打造数字报业,在融合中创新
——数字时代中国报业发展的新景观 武汉大学   董少伟
3、《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意义 南京大学   肖艳艳
4、浅析《今日关注》和《新闻今日谈》节目风格的差异  中国传媒大学    胡振华
5、纪录片的突破:
——凤凰卫视《冷暖人生》5·12特别节目的制作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 廖祎蕾
6、谁动了我的话语权?
——透过《公众舆论》看当今社会媒介环境    中国传媒大学   王尚喆
7、韩剧十年,别样的浪漫
——兼谈对国产剧发展的启示  中国传媒大学   徐展
8、网络体育报道的不可为与可为 中国传媒大学  栾振兴
9、试析《新闻调查》的受众意识 中国传媒大学  王楠
10、新时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   陈岐岳
11、以《美丽俏佳人》为例浅析美容时尚类节目的兴起 中国传媒大学  李臻
12、网络论坛公器性与政府管制的和谐策略刍议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马瑛
13、由“蛆柑事件”审视媒介对社会风险的抵御力 东北师范大学   郭雅静
14、写在五月末
——中国电视新闻直播月刍议  辽宁师范大学  郭毅
15、长足发展,广播要打优势战 渤海大学   宋亚芬
16、2008年,电视民生新闻大参考 渤海大学   房艳凡
17、方言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反思  渤海大学   吕荣洁
18、竞争+融合=突破
——媒体网站与商业网站发展趋势研究   辽宁大学   王晨
19、“试客网”
——一种新的“使用与满足”类型 大连理工大学   陈哲
20、从新农村建设报道看电视新闻与网络新闻报道的融合   大连理工大学   林林
21、网络语境下自媒体影响力的长尾分析 河北大学   马原
22、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
——以发展论坛为例  河北大学   史娜
23、周杰伦歌曲中的“快感”理论实践分析 河北大学   温辉辉 
24、陈酿“旧酒”愈发香
——旧典型报道新闻内容增值初探 天津师范大学   王明伟
25、大众传播为文学保驾护航
——浅谈大众传播模式下的文学把关现象 天津师范大学   祖翠筠
26、论危机事件中的社会传播网络
——以四川“5·12”大地震为例   天津外国语学院   曹沛
27、网络民议现状分析  山西大学   孟姣燕
28、网络传播语境下的新闻自律机理与作用模式 四川大学   王开云
29、论影视作品的再版      中北大学   修瑞
30、谈谈财经新闻供给与需求的材料选择  郑州大学   蒋洛丹
31、低门槛,视频网站的硬伤  河南大学   李安丽
32、在注目中成长
——新世纪我国交通数字电视研究综述  安徽大学   陈迪
33、多维视角下“刘翔退赛”事件的分析 安徽大学   李小军
34、对人物通讯传播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分析 安徽大学  吴娴
35、都市类媒体的农民形象建构  安徽大学  刘晓平
36、试论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安徽大学  潘世鹏
37、电视戏剧节目的传播样式转型
——以《昆曲600年》为例                安徽大学   王权
38、报刊自由主义理论在美国存在发展的历史地理因素浅析    陕西师范大学  郭小良
39、论网络时代下政府传播与政府公信力的对弈
——以“华南虎照”事件为例谈起 陕西师范大学   赵禹
40、偶像的幻象
——大众传媒语境中的姚明形象 陕西师范大学   李骁轶
41、突发性灾难事件中电视现场直播的价值分析
——以“5·12汶川地震”中的电视现场直播为例     陕西师范大学    刘畅
42、全球化语境下典型报道的挑战与应变   陕西师范大学   刘娜
43、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化保护与传播的意义和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   吴琳
44、从《沙家浜》的传播看跨媒介传播的力量  陕西师范大学   袁媛
45、从春晚《飞天》探析亚电视舞蹈  西北师范大学   王亮
46、新世纪党报人物报道选题浅析
——以《大众日报》“周末人物”为例  山东大学   马子雷
47、公民新闻2.0时代的新闻真实性探析
——一种基于认识论视角的辩护    山东大学   彭利国
48、从娱乐至死到娱乐致死: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异化 山东大学   邵方超
49、网络传播下的议程设置  山东大学   张莉明
50、拉萨事件中反映出的我国公民参与国际传播的意识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   纪祥祥
51、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形式   东北师范大学  焦旭锋
52、浅析网络媒介素养和道德法律的缺失与规范   东北师范大学   张星东
53、校园报刊,路在何方?  东北师范大学   植勇
54、由“陕西华南虎”事件看网络传播受众的主体参与意识   东北师范大学  王国浩
55、浅析网络传播对中国公民社会建构的作用和影响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王俊
56、浅谈新传播技术带给广播的发展机遇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邢仔芹
57、汶川地震中的政治传播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张爰杰
58、台湾官方媒体上的大陆形象分析
——以民进党时期台湾中央广播电台台湾之音网站为例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张超
59、解读网络时代兴趣加剧“知沟”扩大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杨婉清
60、受众细分极致时代的到来
——从楼宇电视、手机广告谈受众细分  山东师范大学   任庆帅
61、重大事件,重点策划
——从济南四家晚报之“神七”版看新闻报道策划 济南大学   李玲
62、论高校对新闻学子的培养          山东工商学院   陈晓克
63、报纸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山东工商学院    付强
64、重大灾难性事件中的电视直播策略研究
——以CCTV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为个案 南京大学   周洋
65、解读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网络时代虚拟增值产品 南京师范大学   吕博
66、论媒体监督与人大监督的有效互动                 南京师范大学   祁欣
67、从电视购物与网络购物的比较分析其发展之路  南京师范大学   姚吟月
68、大学生杂志期刊阅读状况调查及期刊运行建议 南京邮电大学   肖霁霁
69、“平衡报道”三题
——以《新闻调查》的《虎照疑云》为例  苏州大学   朱益彬
70、“第二媒介时代”的公众媒介素养新要求  苏州科技学院   汤纯茜
71、大众媒介人文关怀的缺失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不良影响
——以弗吉尼亚枪击事件为例                        苏州科技学院    金倩
72、从《奥运向前冲》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        扬州大学   陈烨
73、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的机遇及其发展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   牟慧玲
74、浅议报业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兼谈对组建城市新闻信息中心的设想 上海杉达学院    叶青
75、纪录片编导的情节与细节意识 浙江传媒学院    董雪娇
76、从《全民大闷锅》看台湾综艺节目中的政治元素 厦门大学   刘琦婧
77、好戏做给市民看
——从电影《大事件》看政府机构公关形象在事件性新闻中的打造    暨南大学   贾镇玮
78、《幸存者》体现的媒介文化价值取向     暨南大学    肖潘
79、网络恶搞 精英与草根的博弈之战        广西大学    张文娟
80、从“定位”看云南电视产业的发展  云南大学   吴丽
81、对五W模式的再思考  云南大学    李德团
82、从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的巅峰对决看网络的作用 云南大学   闫曼
83、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初探
——以《民生关注》和《都市条形码》为例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杨姣
84、《周末画报》的发展之路浅析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杨慧
85、关爱儿童
——从少儿频道的细分做起  四川大学   张甄
86、“Web2.0式”的救灾:中国网媒迈向主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翟琨
87、浅析“万科捐款门”事件中的网络危机传播      四川外语学院   刘晓明
88、论时评的起源发展及突破之策
——以江城五家大众化报纸为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周琴
89、虚假新闻报道的反思
——从“纸馅包子”说起  西南政法大学    袁建辉
90、民族国家与现代新闻事业     西南政法大学    常烨 吕夺印
91、政府信息公开化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西南政法大学    郝颖
92、议题产生社会影响的二种传播模式    西南政法大学    胡其涛
93、浅谈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   重庆大学    黄少钦  陈树
94、“艳照门”背后:看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重庆大学    陶忻玥
95、析电视栏目创新方法  重庆工商大学    杨金秀
96、突发事件下新闻媒介“形象”的多重构建  重庆邮电大学    牟熊璨
97、走进十七大“网络传播盛宴”
——对十七大网络传播特点分析 江西师范大学    王芳
98、突破·品牌:浅析《江报直播室》专栏发展的新思路      赣南师范学院   张勇
99、议程设置与高校校报竞争力 南昌大学   郑晓华 冯婷
100、试析新闻标题制作的“亮眼”技巧  南昌航空大学    严瑶
101、试析灾难报道中人物新闻图片的情感体现
——以《人民日报》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 湖南师范大学    彭培成
102、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  湖南科技学院    黄长军
103、《中国记者》研究
——以2007年1-12期为例  中南民族大学    张蕾
104、解码“火星文”:非主流的语言符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康清辉
105、网民在“网络暴力”中的从众心理          湘潭大学     邢友静
106、从“死亡博客”事件看网民的“道德卫士”心态   湘潭大学    黄仁贵
107、陕西卫视如何走出特色化路子?       湘潭大学    寇菲菲
108、浅析储安平新闻思想转变的影响因素 武汉大学    陈雪莲
109、恒源祥十二生肖广告解读   武汉大学  侯琳良
110、中国民营电视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  武汉大学      黄华
111、从“毒毛巾”事件看我国司法对媒介的宽容原则 武汉大学   施玮
112、从传播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暴力”成因  华中师范大学   孙薇
113、国内外媒体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框架研究
——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为例  华中师范大学   陈新勇  张红霞
114、试论互联网延展公众话语权的表达空间
——从“华南虎照事件”谈起  华中师范大学   柴如瑾
115、困境与突围:网络媒体对外传播的策略分析
——以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  华中师范大学   徐瑞  陈新勇
116、浅析“自媒体”的特点  华中师范大学    张莹
117、论《人民日报》暴风雪报道的得与失 渤海大学  张朋飞
118、论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当代启示  华中科技大学   时红燕
119、西方媒体对华偏见中的隐性政治因素
——以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不实报道为例 华中科技大学   农旭
120、探讨当今时评“公民写作写手化”的出路 华中科技大学   田国磊
121、我国图书出版工作室模式的成功运作浅析
——以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为例         武汉理工大学    邹燕

 

相关链接: 

第四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第四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奖励办法

第五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启事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