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学子论文 > 正文

让科学流行起来:科学传播、电视表达与大众参与

2015-06-08 18:09:40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张陆园

摘要:摘要:本文选取江苏卫视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作为个案,分别从电视如何传播科学、科学传播与大众参与、科学传播与科学精神、科学传播与人

    摘要:本文选取江苏卫视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作为个案,分别从电视如何传播科学、科学传播与大众参与、科学传播与科学精神、科学传播与人文关怀等四个方面着手分析,探讨电视如何让科学流行起来,试图厘清科学传播、电视表达与大众参与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科学传播;电视表达;大众参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释放科学的力量,离不开大众参与。如何更好地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这一直是科学界和电视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当科学与电视相遇,两者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2014年初江苏卫视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受到科学界和电视界的共同关注。该节目采用科学真人秀的手段,向大众展现挑战者超强的脑力天赋,邀请科学家进行“聚光灯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让科学流行起来”,增进大众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参与。

    一、电视如何传播科学

    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很低的社会认知门槛,广阔的传播范围,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它已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扮演重要的社会角色,图文并茂地传播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也不断推动着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

    把科学家推到前台,让科学家成为明星,让百姓去关注科学,这是1995年科技宣传座谈会当时提出的目标,那时学者就已经意识到,科技宣传是科学界和新闻界的共同任务 。此前和此后,中国电视都在不断做出尝试,但始终未能获得令科学界和传媒界都满意的答案,科普类电视节目也未能真正赢得大众的青睐。

    在电视对于科学传播产生巨大影响之前,电影代替它扮演了重要的社会角色。1960年3月12日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经过近50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科教影视节目制作基地。1995年,科影厂以整建制划归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走向了影视并重的发展道路。2001年7月,因应国家“科教兴国”方略中央电视台成立科教频道,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教科文题材为内容,坚持“教育品格、科学质量、文化品位”的定位,频道开设有《走近科学》、《自然传奇》、《我爱发明》、《探索发现》、《科技之光》、《百家讲坛》等栏目。

    中国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为提高全民整体科学文化水平,各级电视台纷纷开设社教节目中心,开办科普类电视节目。这是第一个阶段,节目整体较为初级,主要是向大众普及科学常识,以介绍性内容为主,节目缺少趣味性,视听效果不佳,,传播效果相对一般。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科普类电视节目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代表性节目是知名度较高、美誉度较低的《走近科学》。该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戏剧性,善于讲故事,营造悬疑气氛,曾经获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但过分强调戏剧性,缺乏基本的合理性,导致科学性的失真,被观众戏称慢慢变成了“走近伪科学”。2014年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出现,使得中国科普类电视节目迈向了新的阶段。它在科学传播中始终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增强了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娱乐性和可视性,以时尚轻松的节目风格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科学传播与大众参与

 

    《最强大脑》主要从嘉宾设置、表现手段、互动模式等方面着手,提升大众对科学传播的参与程度。

    该节目非常注重明星效应,借用嘉宾的社会影响力,以获取更多观众的关注。节目邀请了亚洲天王周杰伦、韩国当红明星金秀贤、国际巨星章子怡、知名主持人孟非、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担任“X观察员”,邀请知名主持人陶晶莹、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知名媒体人梁冬担任固定观察员。这些嘉宾本身具有很强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各自拥有大量忠实的粉丝群,《最强大脑》短时间内将这些巨星的粉丝转变成节目的观众。

    它将真人秀和选秀手段引入科普类节目之中,旨在选拔出能够代表中国与外国选手同台PK的最强大脑,因此谁将晋级谁将淘汰能为吸引观众关注的重要因素。超常的才能,未知的结果,专门订制的道具,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它采用分享式传播,选手来自于普通老百姓之中,但是他们身上却有着特殊才能,通过《最强大脑》这个平台来向观众分享他们的天赋异禀。科学与大众的距离正在逐渐拉近,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大众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正在逐步加深。

    观众可以通过多种模式与《最强大脑》进行互动。我们都能看到现场观众与台上选手的互动,主持人或者嘉宾现场随机挑选台下几位观众配合挑战,这提升了节目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也提升了科学传播中大众的参与程度。节目对现场观众的细微反映进行了真实的纪录,这也是一种参与互动模式。例如盲女挑战吹气辨物那个片段,观众纷纷闭起眼睛拿起手来尝试吹气辨物,这些动作和表情都被真实纪录下来,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观众可以通过多种终端与节目进行互动。每周五晚上22:00 PPTV与江苏卫视全网独家同步直播,大大拓展了传播范围,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很多观众对于节目台前幕后与参赛选手故事有很大的兴趣,作为江苏电视台的深度合作伙伴,PPTV推出独家自制延展节目《我有最强大脑》,网友可以与热门选手进行互动,深入地展示“最强大脑”的魅力。此外,江苏卫视还推出了《最强大脑》同名手机游戏APP,观众可以下载体验,挑战节目中出现过的游戏项目。观众还可以通过节目组的官方新浪微博或者主持人、嘉宾的微博进行互动交流,不少参赛选手资源都是通过新浪微博平台找到的。

    三、科学传播与科学精神

    公众的狂欢往往会导致理性意识的沦丧和科学精神的缺失。时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成员整体上呈现浮躁状态,缺少理性精神和科学精神。概观当下中国电视,满屏都是歌舞升平和集体狂欢,使人厌弃。在此时机,《最强大脑》这档科学真人秀应运而生,宣扬理性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日渐恶化的传媒生态。之前的科普类电视节目中,关于人的内容少,物的内容多;科学精神少,科技知识多;科学审美少,科学认识多。而《最强大脑》主张用“效果”来衡量科普类节目,主张传播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唤醒或激起人们对科学的热爱。

    该节目并未选取科班出身的专业主持人,而是大胆选取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蒋昌建担任主持人。与专业主持人相比,蒋昌建在主持功底和控场能力方面相对弱些,但他在文化积累、科学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科学评审则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坤琳担任,魏博士不仅年轻帅气,还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功底。《最强大脑》的挑战者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渠道是世界脑力锦标赛中获奖的中国选手;第二个渠道是通过果壳网、科学松鼠会等网站寻找;第三个渠道是编导全国范围内拉网式寻找。

    在聚光灯下进行科学研究,这是《最强大脑》科学精神的一个体现。该节目的幕后团队很强大,主要来自北京大学运动控制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从最初引进德国模板本土化改造,到每期挑战项目规则设定,幕后科学团队提出了非常专业的建议。节目组还邀请了阵容强大的中外专家顾问团,包含国内外二十位多位心理认知、生物医学、运动控制方面的业内顶尖专家。《最强大脑》也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典型性的研究对象,科学家曾感慨,自己的研究团队找了很多年 还不如栏目组半年找得多,电视媒介对于科学传播的强大推动力得以显现出来。

    科学评审的评判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参赛选手能否晋级,这么大的权限对于科学评审的要求特别高。作为幕后科学团队的代言人,科学评审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以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去做出评判。科学评审魏博士做出的一些评判有时会遭到节目嘉宾或者是外部社会的质疑。魏博士始终声称“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他阐明了三个具体评价标准,即能力的稀有性、天赋性和迁移性。

    四、科学传播与人文关怀

    科学虽然是崇尚理性的,但它不是冷冰冰的,科学不光有刻度,它还有温度。科学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人文关怀,该节目体现了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对不同人的尊重,对不同能力的尊重。科学归根到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始终不能脱离对人和社会的关注。

    《最强大脑》传播的不仅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科学背后的人文关怀。科学传播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是对与正常人不同的他人的保护。德国原版节目《Super Brain》给人的感觉象是科学怪人秀、怪物秀,参赛选手不光脑力超群,而且人物千奇百怪,在展现他们脑力的同时,并没有去表现他们作为普通社会一员的状态。《最强大脑》超越了原版节目,它根据国情进行了创新,不仅把挑战者的超群能力表现出来,而且还将其作为普通社会一员的真实状态还原出来。“中国雨人”周炜那期节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个常人目光中的智障,却能轻松地去做十几位数的乘方和开方,脑残和天才的双重标签都汇集在他身上。

    《最强大脑》不仅体现了对个体的关怀,还体现了对社会整体的关怀。节目组和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联合成立中国最强大脑人才库,将所有参赛选手汇聚其中,以便于全球相关研究机构对这些样本的研究,或者借用他们的超强脑力服务社会。此外,还将成立最强大脑基金会,面向全社会募集资金,以便帮助类似于周炜这样需要帮助的特殊人才。藉助电视媒介的力量,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传递一份温暖,这种科学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一丝温暖,传递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展现奇观的节目,但展现奇观的过程中体现出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敬畏和探索,对卑微个体的人文关怀,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当下存在的教育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反思。

    五、结语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作为近年来中国科普类电视节目中的一个典范,它借助电视媒介的力量去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众对于科学的理解和参与。该节目在科学传播过程中始终宣扬理性意识和科学精神,始终坚守对卑微个体的人文关怀,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同。《最强大脑》为中国科学类电视节目的生产、传播和衍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进一步厘清科学传播、大众参与和电视表达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在一定范围内让科学逐渐流行了起来,让科普类电视节目流行了起来。

    参考文献:

    《科技宣传是科技界和新闻界的共同任务——朱丽兰谈近期科技宣传工作重点》,《华夏星火》,1995年第10期。

    参见史晓强《浅谈“如何提高电视科学节目的质量”》,载于《科教影视论文集》。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卢文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