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11年1月上评刊

2011-02-11 15:51:11

来源:   作者:

摘要:

    本期封面设计简捷、流畅,婀娜多姿的线条在画面上软柔、舒缓、飘荡,优哉游哉。可是这样的图案设计效果与导读的《报业,大势何趋》并不吻合,甚至读者还有一种图文相悖、背道而驰的感觉。新年伊始,开篇之作《报业,大势何趋》很有气势,很有力度,报业在新的一年以至更长的时间里,大势何趋?不可能顺风顺水,平缓和畅,很有可能汹涌激越、惊涛拍岸。如果封面设计更贴近此主题宗旨,更显示其精神和寓意,图案会更加接近和迎合期刊内容,给读者以点拨、引导及联想。作为开年之作的封面,一律采用白底也似有不妥,为什么不考虑用适当的色彩去烘托一下主题效果呢?

《微博时代要守住新闻报道的底线》短小精悍,作为“刊首快语”值得一读。乔新生先生的真知灼见和谆谆告诫非常及时、很有必要,使那些习惯于把微博当成采访捷径、热衷于做微博传声筒的人得以深思和清醒。他说:“记者应该按捺住自己的情绪,进行仔细的求证,只有在掌握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撰写新闻作品,不能‘听风就是雨’。”其实这些话在记者上大学时的教科书上就学到过,在“三项教育”中也反复听讲过,可是一到实际工作中就忘了,一碰上所谓的“猛料”就心血来潮、情绪化,一想快出风头、快出名就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这是十分危险的。乔先生的“快语”苦口婆心、逆耳忠言,很实在。

<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一直是在传媒界引人入胜的话题,几乎说了很多年,有相当多的人在研究和揭秘,跟踪效仿者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达到或超越《南方周末》的却并不多见,赵金老师再请他们谈及自己的诀窍,仍然很有吸引力,主持人的提问深思熟虑,有新颖性和挑战点,嘉宾的回答有自己的专长和新近的实例,提问尖锐,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回答真实可信,操作性、针对性都很强。读了这篇“茶座”,又了解了不少有新意的东西,看来《南方周末》并非高不可攀,但真想学习,必须下定决心、下真功夫,团队齐努力才行。

“边看边说”的稿子很有看头,王建珂先生的稿件对跟风滥用“给力”的现象敢于直言不讳,并从语言学术上给予论证,摆现实,讲道理,灌输学识理念,读后很受教益。不人云亦云,不随大流。勤于独立思考,在什么时候都是必须的,都不会吃大亏。

新的一年,“专栏”的撰稿人有了一些新面孔,可稿子写得怎么样,能不能坚持刊物的一贯风格,能不能让读者感到痛快、过瘾,还要再看几期,本期的稿子有些八股调重点儿,老生常谈又无特色、风格,还是到其他栏目去发挥,不宜在这里开“专栏”。

 

本期部分差错:

P20一栏:“更没有因为事不关                 (己)

P35二栏:“《法国第一夫卡拉·布鲁尼》”         (漏“人”字)

P50三栏:“首次用香港大牌演员梁朝伟……”     (起)

以上意见谨供参考

特约评刊员李惠东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