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11年9月上评刊

2011-10-12 10:31:01

来源:   作者:

摘要:

1、本期前沿报告《回到新闻文本》,尽管主题不是很新颖时尚,稍显陈旧和老套,却十分贴近现实,非常实际,这都是媒体人天天遇到的、从事的,甚至是绞尽脑汁去完成的。本期前沿报告组织得很有章法,很见功力,稿件各有侧重,有的放矢,很有针对性和可读性,当然也具有参考实用价值。本栏目的报告引言很值得一读,其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给读者以鲜明的编辑观点和清醒的引领。本期封面设计与前沿报告的结合也是十分巧妙的,揉皱弃之的字纸,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亲切感,编辑部里谁没有丢弃过这样的字纸?但是结合前沿报告正文去读去想,封面的字纸团既反映了媒体人对新闻素材及文本选择的思考、推敲、犹豫,又体现出纠结和无奈,更预示着他对新闻内容和文本有了新的构思和创作。面对这团废纸,反复欣赏玩味,浮想联翩,妙不可言。

2、《圈外人眼中的记者》的茶座谈话很有特色,找圈外人评价记者是条路,看看他们对记者的看法比坐在办公室里自以为是、想入非非要真实得多、实在得多。圈外人的评价有好有差,有赞成的、表扬的,也有厌恶的、看不惯的,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有好处。同时,我觉得茶座三位参与者都是与媒体关联紧密的人,宣传部门和新闻教育工作者,他们还要与媒体及记者打交道,他们所评价的意见还是有相当的克制和保留的。假如再找几位真正的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来茶座做客,听听他们的议论,那意见和看法可能又有不少。“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还是下到最基层、第一线为好,写的东西更真实、更实在,更受读者欢迎。

3、《“西行漫记”引出的怀念与反思》是现在80后、90后的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读书心得、体会和思考,有这样的认识是很不错。建议在职的媒体人有时间也找出《西行漫记》认真读一读,进行一番思索和探讨,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大有益处。

4、本期的“专栏”稿件内容丰富,文字精干,趣味横生,可读性很强,读后长本领又长知识,有启示。相较之下,本期的“边看边说”稿件就显得单薄和分量不够,这个栏目的稿件编选好了也是很有前途的。

本期的文字差错很少,仅举几例:

P11二栏:“自思维的程式化”                               (缘)

P21二栏:“柴静这本色的安静与惊淡”                       (分)

P44二栏:“微博成功击潜规则”                             (阻)

P48一栏:“心而论,……”                                 (平)

         “发言人的权和责任”                             (利)

P76二栏:“不不火”                                       (瘟)

P76一栏:“变成铅字的成品”                 (过时语言,哪有铅字)

P78三栏:“真正畸的不是女人结婚……”                     (形)

以上意见谨供参考。

特约评刊员:李惠东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