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12年3月上评刊

2012-04-12 16:10:59

来源:   作者:

摘要:

1.本期的“前沿报告”——《龙年新春九评》的标题分外醒目,“九评”的确是振聋发聩的一个词,很吸引人的眼球。“九评”作者其实是九位新闻媒体的业内人士和卓有成果的资深研究人员,他们在本单位的专业运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对龙年的传媒改革有着许多很有见解的思路和想法,他们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真知灼见,而且三句话不离本行。字里行间透露出相当多的好主意、好点子,尽管有几篇稿子内容略显单薄和重复,但给读者的总体印象很受用。特别让读者感兴趣的是,九篇稿件标题都做得相当用心,画龙点睛,十分传神和抓人。有的稿件在评述中还透露出不少信息和智慧。令读者深受启发,受益不浅。如兰恒敏先生对大报集团筹划上市融资的分析和判断,其见解十分科学,有根有据,值得决策层参考。

再回过头来咂摸一下“九评”的字眼,觉得这九篇稿件的分量似有不足,都是各抒己见、很不系统,又没有相对的命题分工,有些头重脚轻之嫌。帽子有点大了。

2.《当一个接地气的记者》是刘彤先生的心得自述,他讲的都是自己的亲力亲为,朴实、通俗,亲和又不失时尚,他的“三贴近”和“走转改”的一系列做法和业绩,与咱们的张刚很有些相似,心得体会也是如此:好新闻都是用脚底板一步步走出来的,沉下去才能抓到活鱼,替老百姓说话办事。稿件内容贴近大众,人们就爱看爱听,这比什么手法都管用,老百姓的口碑比什么都提气。刘彤从当记者时就在“三贴近”、“走转改”,这是他的根和魂,刘彤,张刚……传媒骄子,当之无愧。

3.本期的“茶座”专栏有些不同以往,主持人只找了一个人畅饮神聊不是不可以,但话题和语言色彩亦应符合茶座的风格趣味,姚书记的谈话书生气和学者味甚浓,本来就比较艰涩难懂的话题,在他的一本正经说教下,实在让人无法看下去,这也难为赵老师有准备的提示和引导了。前半部分竟然还出现了图表,天哪!这哪是在茶座聊天,是不是在打出幻灯字幕上课?好在稿件的后半部分内容和语言多少有了些变化,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了。这期的茶座,我觉得不是很成功,效果欠佳,请赵老师今后多加研究和揣摩,把栏目办得个性十足,更有特色和情趣。

4.本期“政策点击”栏内选登了三份文件,《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的通知》。本来期刊杂志登载官方文件既占版面,又会引起读者的反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有些新的,比较重要又会经常查阅或对照相关精神要求的文件,在亟须使用时,手头上没有又无法立即查到文件原本,期刊上有现成的文件就变得相当方便和顺手了。将这些重要文件,剥去靴帽,摘其精华,简明扼要地刊登,既宣传了政策精神,又会起到工具书的作用,“政策点击”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当然,不可过多过滥,面面俱到,应该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5.观其先生的文章一直是放在最后一篇刊出,千万别以为最后一篇是虎头蛇尾的稿子,这最后一篇有时竟会使这本期刊的阅读再产生一个小高潮。《为了兄弟们,你就从了吧》,这则标题就耐人寻味,借用一位房产大亨的经典名句,把读者引入“静观其变”文章之中。现在的传媒界没有人公开反对新闻改革的,破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实现跨地区跨行业重组和经营,大家都举双手欢迎。可是真到了改的时候,领导却成了挡头。“最不愿意改的是那些领导们”,这确实值得深思。观其先生一针见血。让读者读后思索了很久,“上下无愧,问心无愧”,为什么常常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那样难呢?“为了兄弟们,你就从了吧”,当领导的要这样做,同样须“心底无私天地宽”。

本期文字差错仍然相当少,只看到几处:

P14二栏:“望者成了比喻记者的经典形象”    (瞭)

P14三栏:“上世纪90年?中期”                (漏“代”字)

P28一栏:“了一身粪”                      (澎)

P34一栏:“《人民摄影报》”应为“《人民摄影》报”

以上意见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特约评刊员李惠东

        2012.3.26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