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12年9月上评刊

2012-09-26 13:00:16

来源:   作者:

摘要:

    1.本期前沿报告《报业转型》确实让媒体人士非常担忧,非常关注。一段时间以来,国外诸多很有名望的报刊大鳄都相继出现危机,亏损、减员、缩版、兼营,甚至倒闭破产,触目惊心,国内亦有不少报刊生存经营不下去。停刊关张不在少数。报刊末日即将来临的舆论甚嚣尘上,使不少人惶惶不可终日。转行、转型、跳槽者大有人在。由此可见“报业转型”已是箭在弦上。让相关专家学者给报业转型找出路,思路看上去“挺美”,讲得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总觉得还是没有说透,觉得有些虚,有些空,有些不踏实。报业拐点已出现,转型势在必行!怎么转的文章让同仁大伤脑筋。报告诸文研讨得出的结论,并没有让大家心里有所着落,转型的具体方略和路径似任重道远。

2.读毕《报业转型》,紧接着就是《聚焦报业腾飞的密码》专题,这组专题文章是对大众报业集团傅绍万总编辑专著的评介和解读,傅总的专著和知名、资深业内人士的评论,对大众报业集团的成功和业绩给予科学的、明确的和令其信服的肯定和称赞;对傅总的领导方略、领导艺术和扎实文笔亦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文章中的观点和理念与《报业转型》中的许多论调毫不搭界,甚至有些不屑一顾、有些针锋相对。只要把握规律,成功“破译密码”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报业集团,就能成就“谋”报之道,“怀揣使命,用心做事”,树立和坚守报人的责任和担当,拂去“转型”悲观乌云。“风吹浪打不动摇”,就能在挑战、创新、拼搏之中屹立不倒,基业常青。专题文章非常鼓舞人心,傅总的专著很有精读、深思之必要。

3.陈东升的文章是他采访写稿的体会,也是他当记者、干事业的心路历程,他采写的稿件之所以令人过目难忘,心潮难平,是与他新闻人的理念分不开的。把记者当做奉献追求的事业,当做毕生的使命,这是最根本的。他的理念坚定了他的信念和行动,强壮了他的胆识和勤奋,他的作为让人感动,所以他采写的稿子就让人感动,难以忘怀。

4.《成语误用现象剖析》让读者再次聆听了赵丕杰教授的生动讲座,受益匪浅。我们在《青年记者》每月下期里经常看到赵教授关于如何理解和运用成语的文章,在这里又十分系统、精辟、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学习、领会成语的含义,认识和提醒误用成语的弊病,提高文字水平和修辞涵养,增加对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裨益多多。

5.专栏中时统宇先生在文章中提到:“我劝大家看看《人民日报》,挺好看的。”当下,有谁在认真地看《人民日报》等机关党报?没看怎么知道不好看,说“你还看《人民日报》呢”?作为报刊的审读、阅评者,我经常留心浏览党报党刊,在新闻改革发展中,我国的党报改版变化其实是相当大的。《人民日报》令人刮目相看,《人民日报》的报道内容特别是诸多评论是很有分量、很有品位、很有说服力、很有看头的。《大众日报》的版面布局、内容设置、言论风格、图片编排,亦很有讲究、很有水准,也很吸引人,济南、青岛、烟台的地方党报都“各有各的高招”,很值得品读。“挺好看的”,为什么仍然没有人青睐?这与党报的宣传渠道、发行工作跟不上有很大关系。好像党报就是给机关人员看的,只有他们在订阅,有时休假了好几天的报纸一大摞,崭新的报纸看都没看就卖废品了,十分令人惋惜,也让党报编辑们痛心。时先生的呼吁是不是再扩大一下范围和力度?让更多的人听到,让更多的人欣赏一下现在的党报,说不定真的一发而不可收呢!

 

《青年记者》20129月上部分差错

本期基本没有什么明显差错,所指处不一定对。

P24 二栏:“主持人王刚用紫金锤砸碎”            (护宝)

P27 一栏:“一无思无悔的执著信念”            (分)

 

特约评刊员李惠东

2012.9.19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