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语文诊所 > 正文

“不瘟不火”“哀鸿遍野”“琳琅满目”

2017-12-27 14:52:31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1月下   作者:赵丕杰

摘要:不瘟不火与不温不火  不瘟不火意思是既不沉闷乏味,也不过火。形容戏曲表演恰到好处。例如老舍《四世同堂》六十三:他们的确有文才,当席

“不瘟不火”与“不温不火”

  “不瘟不火”意思是既不沉闷乏味,也不过火。形容戏曲表演恰到好处。例如老舍《四世同堂》六十三:“他们的确有文才,当席就写出了有‘娇小玲珑’‘小鸟依人’和‘歌喉清啭’‘一串骊珠’‘作工(按,指戏曲演员表演中的动作和表情,现在通常写作‘做功’)不瘟不火’这样句子的文字。”杨述《恰到好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京剧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工人炼钢要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也要掌握分寸。”戴不凡《走向新的道路上去寻求发展——悼戏曲艺术革新家梅兰芳同志》:“他不但考虑一招一式的不瘟不火,一腔一调的和谐悦耳,他同时还严格注意这不瘟不火的一招一式、这和谐悦耳的一腔一调,和整个戏中的身段、表情、唱腔配合起来是否不瘟不火,和谐悦耳,恰到好处。”

  “不温不火”指不冷清也不火爆,形容程度适中,分寸得当。例如刘心武《钟鼓楼·并非开头》:“那焦圈炸得不温不火,金红脆薄,夹在层次分明、芝麻粒盖面的芝麻酱烧饼中,就著喝那热豆汁,对嗜好者来说,真有销魂夺魄之感。”傅光明《大学者刘世德》:“(他)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考而有据,严谨扎实,真一派大学者的学养风范。”也形容状态不好不坏,处于中游甚至下游。例如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二十二章:“地方的形势如火如荼,部队的‘文化大革命’却不温不火。”赵晨钰《美学书出版怎么成了“温吞水”》:“美学类图书的畅销场面好像已经是人们记忆中久远的事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学图书市场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也形容态度不急不躁。例如熊召政《张居正》二卷十九回:“‘你们不要错怪了她。’张居正掸了掸直裰,仍旧不温不火地说道,‘让侍女来,帮玉娘收拾收拾,我去换件衣服就来。’”徐贵祥《历史的天空》六章:“王兰田派人把梁大牙叫了起来,先是不温不火地问了一些情况,梁大牙老老实实地坦白了。”

  “瘟”的本义是瘟病,引申为像得了瘟病似的精神呆板、缺乏生气。从“缺乏生气”这个意义又引申为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如“情节松散,唱段又长,戏就瘟了”。因此“不瘟不火”就成了评论戏曲表演的专业用语。有人统计,《人民日报》从1946到1997年,使用“不瘟不火”的文章共16篇,全部都是这个意思。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出现了一个新词“不温不火”。最初很可能是“不瘟不火”的误写,但是后来逐渐出现了与“不瘟不火”不同的新义,使用范围扩大了,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远远超过了“不瘟不火”。有人统计,1980年以前,“不温不火”在《人民日报》中只出现过1次,从1995年到2004年10年间便已经出现493次,而同期“不瘟不火”只出现9次。

  2010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二版)和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都同时收录了“不瘟不火”和“不温不火”两个词条,说明辞书界已经承认这是两条不同的成语,并且通过释义对二者作了区别。从近年来的语用实际看,“不瘟不火”大多数只用于戏曲表演,“不温不火”则多用于后起的新义,分工的趋势已经形成。这样分工是合理的。为了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今后在使用这两条成语时,应该更加有意识地把它们区别开。

  因此,以下诸例的“不温不火”,都应该改为“不瘟不火”:

  1.鲁妈扮演者陈瑜……内心处理和外部动作准确清晰,对人物的拿捏不温不火,无论举手投足还是形态神韵,都与角色息息相通,在赋子板的演唱上尤见功力。(《光明日报》,2013年1月19日)

  2.徐棻放弃传统戏曲大戏矛盾冲突重重、人物关系繁复之风格,将一种川剧创作中少见的小清新的方式赋予该剧,兼具昆曲之迤逦、川剧之接地气,使得该剧在艺术呈现上对高雅与通俗的处理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令人印象尤深,可谓实现了雅与俗的完美融合。(《成都日报》,2013年5月24 日)

  3.演员表演的分寸稍稍不对,不足或是太过了,立刻会让观众跳出剧情,感到很不满足……演员的演技如何,就在于他能否准确地把握表演分寸,做到不温不火,不露不白,恰到好处。(未来网,2016年10月21 日)

  以下诸例的“不瘟不火”,都应该改为“不温不火”:

  4.(沦陷区文学)的研究,最早是“空白”,后来是“禁区”,再后是“薄弱项目”,至90年代始略具声势,到今天,则处于不进不退不瘟不火的境地。(《中华读书报》,2006年11月22日)

  5.俄美关系这么多年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尽管双方都表达了关系重启的愿望。自从梅德韦杰夫下台以后,俄美关系的重启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人民网,2013年7月22日)

  6.小年到来,花卉市场的年宵花价格一直不瘟不火,并没有像往年一样节节攀高,甚至有的价格不涨反降。(《齐鲁晚报》,2016年2月2日)

  7.理发店生意不瘟不火。(《重庆晚报》,2014年7月16日)
 

生意萧条能说“哀鸿遍野”吗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意思是鸿雁从天上飞过,发出嗷嗷的哀鸣声,比喻服劳役的百姓发出痛苦的呻吟。后以“哀鸿遍野”(哀鸣的大雁,遍布原野)四字成文,形容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例如明·毕自严《题覆大同抚臣张宗衡请发临德本色并措处宗禄疏》:“大同兵革之余,万灶沉烟,哀鸿遍野。”孙中山《兴中会章程》:“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蔡廷锴自传·困苦之年》:“接曲江各同乡会来函称,广东东江、潮梅、海陆丰、惠来及西江四邑灾情极重,各地哀鸿遍野,每日饿死以千百计。”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七:“(河南)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人已饿死这么多,现在才派人来查灾,这真是急惊风碰到慢郎中了!”刘斯奋《白门柳》一部二章:“江南各府又连年遭灾,‘哀鸿遍野’‘饿殍载道’一类的消息不断风闻,而且南京城里的米价,也涨到了三两六钱银子一石,为大明开国以来所仅见。”

  从“哀鸿遍野”的出处和古今典范用例都可以看出,这条成语只能形容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现在通常用来描写古代和旧中国大灾之后的悲惨景象。前举范例,刘斯奋说的事发生在明朝末年,孙中山说的事发生在清朝末年,蔡廷锴和王火说的事都发生在民国时期。现在有些人竟然用“哀鸿遍野”形容今天市场萎缩、行业萧条,显然是严重的曲解和滥用。例如:

  1.煤炭黄金十年已成为过去时,目前可以说,整个行业“哀鸿遍野”,如何化解产能过剩走出困境?(《人民日报》,2016年3月4日)

  2.中国报业哀鸿遍野,几乎每一次报纸的停刊事件都是对中国报业的一次沉重打击。(人民网,2016年10月24日)

  3.纵观接下来的8月电影片单,很多业内人士也并不看好,看来今夏的暑期档必定是哀鸿遍野了。(《深圳商报》,2016年8月2日)

  4.2017年上半年我国乳业喜忧参半,上游牧业依旧哀鸿遍野,下游乳企也在打各种高端牌。(《中国商报》,2017年9月26日)

  5.时近岁末,刚刚迎来拐点的楼市眼下一片哀鸿遍野,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无数人关注的房价又将何去何从?(《南方日报》,2011年12月26日)

  以上诸例,形容的对象都不是灾民,而是某些行业或市场,描写的时代都不是过去,而是现在,显然是对“哀鸿遍野”的曲解和滥用。
 

使用“琳琅满目”要扣准“满目”

  “琳琅满目”意思是满眼都是珍贵美好的东西。语本南朝宋·刘庆义《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例如清·陆陇其《与陈蔼公书》:“顷复承赐尊集,展卷一读,琳琅满目。”郭沫若《洪波曲·苏联纪行·七月二日》:“博物馆中所陈列的是历代沙皇的用具、武器、马车、衣袍、冠带、星章等,真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凌力《少年天子》五章:“首先投入眼帘的,是沿着墙周一圈的数十架图书,锦匣牙签,琳琅满目。”熊召政《张居正》四卷十一回:“冯保在张宏的带领下,先往各家‘店肆’视察,见各色铺面琳琅满目货物齐全,从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到布疋绸缎古董字画,应有尽有。”

  理解和使用这条成语必须扣准“满目”二字。“满目”就是满眼都是,充满视野。只有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如前举范例中陈列的展品、成架的图书、各种各样的货物等等),才能说“琳琅满目”。现在有人把不能充满视野的抽象事物,也用“琳琅满目”来形容,显然是错误的。例如:

  1.目前中小学个性化教育辅导机构琳琅满目。(中国网,2011年7月3日)

  2.除了跆拳道,孩子们还可以选择书法、架子鼓、儿童绘画、英语教育、舞蹈、演讲、高尔夫球等课程,14门课程琳琅满目。(《北京日报》,2017年7月31日)

  3.琳琅满目的项目,满足了不同企业的需求。(《中国贸易报》,2017年6月13日)

  4.国庆中秋八天长假,江城市民游园活动琳琅满目。(《武汉晚报》,2009年9月8日)

  5.在这里,琳琅满目的变化会让你觉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网,2017年2月24日)

  6.共享你的饕餮盛宴,盛会收获琳琅满目。(搜狐网,2017年8月27日)

  以上诸例,“琳琅满目”形容的分别是“机构”“课程”“项目”“活动”“变化”“收获”,都不是眼睛能够看到的具体的东西,显然都不能说“琳琅满目”。

  顺便说一下,“琳琅”是美玉,比喻珍贵美好的东西。只有美好的东西才能说“琳琅满目”。因此这是一条褒义成语。现在有人用于贬义,也是错误的。例如:

  7.今年的开学季与往常有点不一样,走在杭州各大高校,原本琳琅满目的校园借贷“小广告”已不复存在。(《杭州日报》,2017年9月21日)

  8.大家去书店看到琳琅满目的垃圾图书是什么感觉?(知乎网,2012年6月29日)

  9.由于连续的金融危机、琳琅满目的股灾以及越来越惊悚的失业率,世界各国重新开始审视经济结构,基本达成一致:应该重视实体产业了。(新华网,2016年4月28日)

  校园里的“小广告”,“垃圾图书”和“股灾”,都是消极事物,而不是珍贵美好的东西,当然也不能使用褒义成语“琳琅满目”。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副主编)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11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