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

2011-07-31 19:01:44

来源:   作者:

摘要:

  6月优异策划
  
  ☆《中国共产党的“抗体”》,《瞭望东方周刊》,2011年第25期
  简介:专题首篇文章《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抗体”》以一则小故事开头: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突然一声雷响,礼堂里的延川县代县长和礼堂边的一头驴被雷击而死。驴的主人随口说:“老天瞎了眼,怎么不劈死毛泽东?”农民随即被抓。毛泽东要求马上放人并调查,原来是因为当时延安物质匮乏,农民承受了很重的负担,心中不满。这之后,毛泽东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不满随之化解。
  这件往事提供了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中国共产党能在考验中更加成熟,在挫折中寻找智慧,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抗体”。接下来的两篇文章《遵义转折:从“担架谈话”起步》、《“文革”后的纠错之路》,则回顾了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两个历史时刻前后党内对所犯错误进行纠正的过程。
  在《中共“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从党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这两篇文章中,党史研究者论说了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纠正错误的原因及如何看待历史的错误、如何把历史的错误与历史的前进联系起来。
  点评: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这组专题报道没有按惯常思维回顾党取得的光辉成就,而是聚焦于党如何纠正自身所犯的严重错误,分析对错误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如何总结党史上的经验教训,立意独特,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极具现实意义。
  备选策划:
  ☆《友善经济》,《新周刊》,2011年第12期
  ☆《与时代同行》,《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23期
  ☆《我要快乐·六一儿童节特别报道》,《齐鲁晚报》,6月1日
  ☆《电荒慌》,《小康》,2011年第6期
  
  6月优异报道
  
  ☆《聚焦“钱流”》,央视财经频道,6月
  简介:当前的金融市场,一方面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资金紧缺、民间借贷利率飙升、企业财务压力加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也出现融资成本上涨;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炒作热度不减,黄金、艺术品、农产品等价格飞涨。这造成了资金“旱涝失调”。央视财经频道推出特别报道“聚焦钱流”,发掘“钱流”流动中的问题,探讨民间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如何疏通渠道、搭建桥梁。主要关注了几大问题:一是银行储蓄下降,合理揽储成银行头等大事;二是百姓热捧理财产品,央行是否应该加息;三是热点市场中的资金乱象;四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究竟卡在哪里。
  点评:央视财经频道继5月份系列报道《聚焦物流顽症》后,推出《聚焦“钱流”》。《聚焦物流顽症》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6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配套措施。期待《聚焦“钱流”》能促进解决资金“旱涝失调”的难题。
  备选报道:
  ☆《生命的礼物》/赵涵漠,《中国青年报》,6月22日
  ☆《中国档案开放:能否揭开历史的面纱》/宋阳标,《时代周报》,6月9日
  ☆《副省长下乡记》/褚朝新,《新京报》,6月24日
  ☆《高考加分 公平如何不减分》/赵婀娜 徐升升,《人民日报》,6月15日
  ☆《空气“被达标”只因国标太低》/刘红杰,《齐鲁晚报》,6月6日
  ☆《南科大内忧》/方可成,《南方周末》,6月16日
  ☆《暗访“地沟油”:黑色的地下炼油厂》,新华社,6月28日
  ☆《造富第四极——“第四个副省级新区”猜想》/李妍 王群,《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第25期
  
  6月优异评论
  
  ☆《如何回应社会关切》系列评论,《人民日报》,6月
  简介:《人民日报》在6月2日、9日、16日、23日刊登系列评论《如何回应社会关切》。其中《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提出:“从善如流、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加可信、可敬、可亲;《警惕政府“无形资产”流失》提出:“每一起突发事件,处理不好会成为损伤政府公信的消极因素,应对得当则可能是增加政府公信的契机;《“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提出:“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它对热点事件、敏感问题的反映和关注,眼前或许会让一些地方政府一时难堪,但从长远来说,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从“怎么看”迈向“怎么办”》提出:“面对社会关切,我们需要应对,更需要行动:从舆情应对走向问题破解,从‘怎么看’迈向‘怎么办’”。
  点评:《如何回应社会关切》针对党政干部对待群众诉求、媒体监督的态度和方法展开评论,对长期以来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进行了批判,观点深刻鲜明,引起广泛关注。
  备选评论:
  ☆《聚光灯下鬼打墙》/刘健,《中国青年报》,6月21日
  ☆《给三峡工程涂脂抹粉无法回应公众疑惑》/李铁,《南方周末》,6月23日
  ☆《高价公路有愧于“公”》/崔滨,《齐鲁晚报》,6月21日
  ☆《解剖“最流氓工商局长”》/祝俊初,红网,6月20日
  ☆《当官不是什么好事》,《环球时报》社论,6月23日
  ☆《城市逢雨必涝,是考验更是考问》/王石川,国际在线,6月24日
  ☆《要扶持“菜篮子”更要抓好“菜棚子”》,《新京报》社论,6月19日
  ☆《行业标准不能被利益集团绑架》/苏振华,南方网,6月24日
  ☆《强烈建议“中地沟油”申请上市》/杨涛,《东方早报》,6月30日
  
  6月优异版面
  
  ☆《猜火车·揭秘京沪高铁》特刊,《新京报》,6月10日
  简介:京沪高铁6月30日正式开通,此前沿线的媒体进行了重点关注。《新京报》的这个特刊详细介绍了沿线站点、解剖了高铁的构造和设计,制图精美,并恰当地借用了多种高铁元素。特刊中有单个版面,也有通版。更巧妙的是:整个特刊的版面拼接起来,就是包含沿线站点的一辆高铁列车示意图。
  备选版面:
  ☆《娜是神了》,《晶报》封面通版,6月5日
  ☆《加速度·高铁改变济南纪念特刊》“立体动车”版,《生活日报》,6月17日
  
  6月热点网议
  
  ☆北京暴雨淹城,网友戏称“欢迎到首都看海”
  简介:6月23日下午,北京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不少路段由于严重积水而瘫痪,到处都是“汪洋大海”。网上出现很多关于北京暴雨的调侃。北京新八景“陶然碧波、安华逐浪、白石水帘、莲花洞庭、大望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在网上呈现,网友戏称“欢迎到首都看海”。
  点评:除北京外,武汉、南昌、上海、杭州、长沙等多个城市因暴雨出现内涝。城市管理如何避免只重面子、不重里子,成为热议的话题。城市管理者由“内涝”能否引致“内疚”,由“内疚”带来彻底的“内究”?
  备选网议:
  ☆江苏省溧阳卫生局局长误把微博当QQ,与情人调情被围观
  ☆“我行贿了”网站走红
  ☆救了2300多名师生的“史上最牛校长”走了!
  ☆炫富女郭美美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会总经理
  ☆四川省会理县政府网站出现官员“悬浮视察照”
  ☆南方洪灾?都是利益惹的祸!
  ☆大运会前,深圳禁止民工集体上访讨薪
  ☆网上出现“反对高考加分联盟”
  ☆网帖曝北京已被“垃圾七环”围城
  ☆沈阳“最牛”工商局长大闹报社
  ☆广西一检察长升官调离,原单位挂出“滚蛋”条幅庆祝
  ☆多位名人通过微博宣布将参选2011年基层人大换届选举
  ☆香港神秘“紫荆”女侠深夜济贫
  
  6月传媒人物
  
  ☆奚志农:“稀有”
  简介:奚志农少年时代就对野生动物很有感情。1989年,奚志农进入昆明教育电视台,制作了《母亲河在呼唤》、《心声》等,引起人们对盘龙江水质恶化和鸟类保护的关注。1990年,他成为央视《动物世界》的摄影师。1995年拍摄了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那年,为保护滇金丝猴栖息地,他多方奔走,中止了对一片原始森林的砍伐计划。这件事让他丢了在云南省林业厅的工作,也坚定了他“为保护而拍摄”。1996年他成为《东方时空》的记者。1998年后,奚志农离开央视全职做野生动物摄影师,并创办非政府组织“绿色高原”。
  点评:奚志农从事的职业也是“珍稀物种”,对这样的“珍稀物种”,媒体应多加保护和培植。
  
  ☆龚海燕:“好事多磨”
  简介:6月14日,世纪佳缘CEO龚海燕在南开大学讲述了其创业背后的历程。她生于贫困农家,16岁遇车祸致右腿粉碎性骨折,为还债南下打工,在工厂里成为内部报纸编辑。后重回课堂,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保送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读硕期间创办世纪佳缘网站。今年5月世纪佳缘登陆纳斯达克,但上市前夕遭遇“欺诈门”事件,网站会员举报世纪佳缘以虚假信息诈骗。婚恋网站如何加强监管成热议话题。
  点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这位“网络第一红娘”不仅越来越富,也越来越好。
  
  ☆张妙阳:“四不像”
  简介:张妙阳的声音被誉为凤凰卫视的台声,凤凰卫视所有的频道介绍、节目预告都出自其口。张妙阳在新加坡长大,在偶然听到广播里来自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后,他决心练就漂亮的普通话。他的声音既非港腔亦非台调,仿似京腔又似海外同胞,被戏称为“四不像”。张妙阳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怎么算声音有风格?他说:“风格就好比你的影子,你走到哪儿,它就跟你到哪儿,你的影子就是你的。别人盗用不得,更不能模仿,当你对自己影子感觉好奇,回过头瞧个究竟时,无奈,自己摸也摸不着,够也够不着,看也看不清,可你的影子始终跟着你……”
  点评:张妙阳少时每天坚持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模仿练习,后去法国留学学习法语。他的“四不像”来源于对语言美的执着追求和兼收并蓄。
  
  ☆王平久:“走红”
  简介:1999年王平久转业到北京电视台。2004年任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奥运会文化活动处处长,策划组织了《北京欢迎你》等奥运歌曲的创作与推广。汶川大地震期间,他作词《生死不离》,声名鹊起。国庆60周年,《国家》成为天安门焰火晚会“压轴”曲目。之后,他又创作了《民生》。王平久写了很多当代“红歌”。他认为,以前的“红歌”多是鼓舞性的东西,现在则是表现真诚朴素的情感。
  点评:王平久作词的歌亲切自然,其“走红”亦非常自然。
  
  (本期盘点主持:卢文炤)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7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