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

2011-08-31 14:06:52

来源:   作者:

摘要:

  7月优异策划
  
  ☆《渤海湾油污现场直击》,《新民周刊》,7月25日
  简介:自6月上旬起,渤海湾内的海上油气田发生溢油事故,相关责任方对具体的污染情况公布得不够详细。《新民周刊》的这一策划通过现场直击的形式,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这一策划的前言《还我渤海!》较为醒目,引人关注,其余几部分是:《海滩上的臭油》、《不准和陌生人说话》、《隐瞒是最大的“漏油”》、《渤海溢油事故追问》、《溢油事故的索赔困局》、《裸,还是不裸?》等。
  点评:油污事件,影响深远,受众对其真相不很清楚,这一专题为受众的知情提供了帮助,并涉及相关的信息公开、问责及赔偿等问题,较为全面地回应了受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
  备选策划:
  ☆《“留下买路钱”》,《中国新闻周刊》,7月11日
  ☆《再造长安》,《小康·财智》,7月15日
  ☆《90年反腐风云》,《廉政瞭望》,7月4日
  
  7月优异报道
  
  ☆《达芬奇“密码”》,央视《每周质量报告》,7月10日
  简介:央视记者经过长达半年多的调查后发现,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具高端品牌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天价家具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是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达芬奇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甚至被检测为不合格产品。记者走访达芬奇公司在北京的分公司,然后又顺藤摸瓜,找到达芬奇公司在东莞的合作伙伴,并查到双方往来账款的电子回单和电子邮件,从而揭开了达芬奇天价家具的身世之谜和它洋品牌身份的造假路线图,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再次震惊国内消费者。
  点评:与前些年的香武士音响、欧典地板一样,又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营生,可悲的是,还真有那么多的高人雅士有这么高的品位,只认贵的,认为钱多就是上品;更可悲的是,如果不是媒体曝光,这样的营生似乎还会正常地经营下去,监管方面好像没看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由于边际递减效应,媒体对此类事件曝光的杀伤力越来越小,观众看得多了,都审丑疲劳了,爱谁谁吧。
  备选报道:
  ☆《“国产达芬奇”密码》/李小晓,《中国经济周刊》,7月19日
  ☆《鱼丸无鱼 蟹肉无蟹——仿生食品之患》/刘武,《瞭望东方周刊》,7月18日
  ☆《日企山东种地5年仍亏损调查: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涂重航,《新京报》,7月12日
  ☆《迅雷“卖官鬻爵”术:年费交到100年后》/贺大卓,《南方周末》,7月22日
  ☆《来历不明山西醋疑为醋精勾兑》/央视《消费主张》,7月19日
  ☆《河北工业园违规占7000亩耕地却圈而不用》/孟祥超,《新京报》,7月22日
  ☆《翻翻上海地铁安保“账本”》/陈承 李秋萍 吴思凡,《南都周刊》,7月12日
  ☆《河南郑州警察服刑期间仍正常上班办案》/田国垒,《中国青年报》,7月22日
  ☆《稀土角力》/李绍飞 刘晓燕 谢思明 侯娜 金旼旼,《瞭望》,7月23日
  ☆《石化事故频发 行业超速扩张下的隐忧》/张谚伟 王康鹏 郭璐,《财经国家周刊》,7月25日
  
  
  7月优异评论
  
  ☆《中国应走出“土木工程经济”》/陈宁远,《新京报》,7月14日
  简介: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发布了中国经济半年报,本文就此作了解读,认为中国GDP过于依赖第二产业,而中国建筑行业的总产值今年上半年为4.31万亿元,是第二产业中产值最高的行业。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最大的产值来源是各种工程建设。这就表明中国经济的转型远未完成,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没有在结构上摆脱资源消耗和投资推动两大弊病。
  点评: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话题,当前的国内经济对“土木工程”的依赖已经让人感受颇深,喊了多年的房地产调控颇有投鼠忌器的谨慎,地方政府生怕降了房价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这种依赖大有欲罢不能的趋势,如此下去,科学发展、结构转型仍是任重道远。此文的价值在于从宏观经济运行模式上提出警示,指出“土木工程经济”的弊端,引起疗救的注意。
  备选评论:
  ☆《频频垮桥是重要警醒》/姜泓冰,《人民日报》,7月18日
  ☆《抓阄为什么这么流行》/杨朝清,《光明日报》,7月19日
  ☆《“临时工”能否顶起“中华脊梁”?》/瞿方业,人民网观点频道,7月19日
  ☆《红十字基金会的超声刀,割出了啥》/洪信良,《钱江晚报》,7月15日
  ☆《问责六个“某”是舆论监督弱化》/沈彬,《东方早报》,7月11日
  ☆《什么样的“催熟剂”才能催熟监管者》/严辉文,《中国青年报》,7月20日
  ☆《我们的彩票大奖得主为什么会恐惧》/沈洪溥,《南方都市报》,7月18日
  ☆《德国互联网检出了愚昧》/ 蔡辉,《北京晨报》,7月12日
  ☆《特供制度已成食品安全乱象之源》/乔志峰,红网,7月25日
  ☆《中国你慢些走》/童大焕,《青年时报》,7月25日
  
  
  7月优异版面
  
  ☆ 《长江商报》纪念建党90周年特刊《天赐大别山》,7月1日
  点评:长江商报的《天赐大别山》特刊,以红、绿、蓝三种泼墨色彩寓意了大别山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设计清新雅致,以现代的表现形式诠释了这个严肃的题材,跳出了众多报刊一片红色的用色套路,匠心独具。
  
  
  7月最热网议
  
  ☆“7·23”动车追尾事故
  简介:7月23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造成40人死亡,190多人受伤。
  点评:事故发生的消息最先是通过微博发布的,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网友也组织了一些救援和悼念活动,并对后续的调查和善后工作积极关注。人命关天,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所说,谋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重视安全生产,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抓好安全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
  备选网议:
  ☆网帖曝广西公务车“奔驰变本田”
  ☆最牛群众演员:成都四大听证专业户
  ☆街头卖艺体操冠军自称退役读书遭阻挠
  ☆中石油大连石化再发火灾 距上次事故整一年
  ☆南充1名副区长群发买官短信被免职
  
  
  7月传媒人物
  
  ☆吴征:英年早逝
  简介:7月2日,凤凰网原总编辑、百视通首席运营官吴征因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享年39岁。2007年3月至2009年11月期间,吴征任凤凰网总编辑,负责凤凰网的内容建设。2009年11月,吴征辞职加盟百视通,出任总编辑。百视通公司是上海东方传媒集团与清华同方合资成立的提供IPTV运营及服务的公司,目前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IPTV运营商。
  点评:又一位传媒人英年早逝,还不到40岁,让人唏嘘。愿广大的同仁重视身体健康,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另外,传媒单位一定要把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重视起来,这是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
  
  ☆李承鹏:微博笔战
  简介:最近,倪萍获得“共和国脊梁”奖。7月12日,李承鹏在微博发文:“听说倪萍姐姐荣获‘共和国脊梁’,我承认,倪萍姐姐确实是共和国脊梁,只是得了颈椎病。”13日晚,倪萍撰写博文《李承鹏:你的微博我看了》回应李承鹏。表示从没觉得自己是“脊梁”,希望李承鹏能理解。李承鹏后来又发微博进行批判,认为其表面上是“特别谦虚厚道和温暖感动的文章”,却透着一种假,是一种“裸的假”。两人的博文,一个平和,一个火辣,引来众多网友围观。
  点评:要拿“共和国脊梁”奖,真得掂量掂量,一般人恐怕是不敢接受如此崇高的荣誉的,倪萍恐怕也是不好意思拒绝主办方的美意才领的这个奖。与其说李承鹏是在批评倪萍,倒不如说他是在批评这个评奖活动的主办方,随便拉一伙人就能发奖,名头还大得吓人,这也太愧对真正的功勋人物了吧。
  
  ☆王炜:照片被误用
  简介:7月13日晚,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在一条新闻片中,错将和讯网总编辑王炜的照片,用在已故百视通总编辑吴征的讣告中。这已是王炜第三次“被死亡”。14日,王炜在微博上称“我还活着”,并指责央视有悖专业主义精神,要求央视在节目中道歉。
  点评:以前经常说无巧不成书,现在可以说是无错不成媒体。王炜的照片先是被一家网站误用,随后又被一家报纸用错,王炜请朋友将当日报纸邮寄给他“收藏”,并笑言要“欣赏一下自己的照片出现在逝者版面”,最后又被央视误用。在当前的传媒环境中,这一差错很有典型性,就是媒体间以讹传讹,一家媒体用了之后,后来的媒体就不再查证,直接引用,而网站又把关不严,给后来者埋下了隐患。希望众多媒体能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
  
  ☆邓文迪:出手救夫
  简介:7月19日,在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召开的听证会上,当一碟剃须膏向老迈的传媒大亨默多克飞去时,其妻邓文迪一巴掌向袭击者当头拍去……这一巴掌,成功地帮默多克在“最卑微”的时刻完成了一次“危机公关”,她也因此有了“中国虎妻”、“年度最佳护夫品”等称号。
  点评:网上有人戏言:“每个成功的外国男人背后,必须得有个中国女人撑着”,邓文迪的“巴掌救夫”行动再次验证了这一戏言。进入默多克家族以来,邓文迪帮助丈夫的公司鉴别潜在的在华投资机会,并充当他的中国事务联络员和翻译、顾问。后来,她成为MySpace(聚友网)中国公司“策略长”。此次“出手”,将为她掀开人生的新篇章,有望摆脱在新闻集团的边缘地位。                (本期盘点主持:王立纲)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8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