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月榜 > 正文

青记每月盘点

2011-11-29 16:06:56

来源:   作者:

摘要:

  10月优异策划
  
  ☆《地沟油真相》,《新民周刊》,10月3日,第39期
  简介:9月13日,公安部破获一起跨浙江、山东、河南等地的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环节于一体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横空出世”。一些专家声称地沟油不可能回到餐桌,但是此案的告破使传说中的地沟油走向餐桌得到了验证,而且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成为一张全国交织在一起的网。案件侦破后,公安部协调有关专家对收缴的油脂进行专项检测,之前用国家标准“检验合格”的地沟油样品,竟查出10多种致癌物质。报道追溯了地沟油生产商柳立国、销售商袁一等人的犯罪轨迹,分析了地沟油泛滥的深层次原因和管理困境,并专访了破获此案的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
  点评:这组专题聚焦地沟油黑色产业链这一让公众震惊也普遍关注的问题,翔实剖析了这个黑色产业链的运作方式,揭示出地沟油泛滥的原因,使地沟油案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丁仕辉等公安部门人员的采访,让读者知晓了更多关于案件破获的内幕。丁仕辉认为“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最大的难处是地方保护,治理食品安全说难也不难,关键还是看思想重视程度”,此话让人深思。
  备选策划:
  ☆《救国梦:孙中山和他的〈实业计划〉》,《中国经济周刊》,10月10日,第39期
  ☆《利比亚的救赎》,《中国新闻周刊》,10月31日,第40期
  ☆《小日子》,《新周刊》,10月1日,第18期
  ☆《疯狂的礼品》,《三联生活周刊》,10月24日,第43期
  
  10月优异报道
  
  ☆《我为祖国测空气》/冯洁 吕宗恕,《南方周末》,10月27日
  简介:整个十月,北京几乎面如土色。灰霾连绵不绝笼罩京城,没有官方预警,也没有事后解释。美国大使馆自测的空气质量PM2.5指数反复跳上200大关,达到美国国家环保局认定的“非常不健康”、“危险”级别。2010年,环保部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呼声很高的PM2.5指标未能纳入强制性监测体系。北京和全国不少地方的市民参与了空气质量自测行动,如雨后春笋,大有“倒逼”官方发声的趋势。
  点评:这一报道是《南方周末》“绿色”板块的头条文章。文章所描写的民间对空气质量的担忧和积极的自测行动,与官方的举棋不定形成对比,PM2.5这一让人感到陌生的术语也成为读者关切的问题。
  备选报道:
  ☆《一个县的官场生态》/林衍,《中国青年报》,10月26日
  ☆《赛会扎堆引发质疑  大型运动会是不是太多了》/许立群,《人民日报》,10月28日
  ☆《“肉羊第一镇”的瘦肉精“秘密”》/杨杰,《新京报》,10月26日
  ☆《大学校门,你长哪张脸》/任鹏,《齐鲁晚报》,10月17日
  ☆《长江,第一排污沟?》/杨晓红,《南方都市报》,10月19日
  ☆《地沟油转正死结调查》/张强 李华,《广州日报》,10月28日
  ☆《思念水饺7月已知产品含病菌》/胡笑红,《京华时报》,10月22日
  ☆《肾交易黑色产业链调查》,《法治周末》,10月25日
  
  10月优异评论
  
  ☆《让公开在公众支持中前行》/人民日报评论部,《人民日报》,10月13日
  简介:政务公开正从中央到地方迅速推开。然而,有一些地方,对“谈公开”顾虑重重,或是做了也不说,或是不做也不说,不愿甚至不敢向公众坦诚交底。为什么不敢谈公开?一些地方认为,像其他一些工作一样,政务公开应该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表示,不敢谈公开是担心“枪打出头鸟”。今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首次公开,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仍然赢得社会赞赏的掌声。对在政务公开方面先行一步的“出头鸟”,公众是宽容和赞许的,乐闻其言,愿见其行。即便有批评、有质疑,也大都有着希望公开工作更完善、更规范的良好出发点。从政务公开,到社会事务公开、党务公开等等,只能一步步向前,任何固步自封都是倒退。
  点评:这一评论是人民日报“如何推进政务公开”与“省市领导纵论政务公开”两个系列文章的总结篇,针对之前在采、编、评过程发现一些地方对“谈公开”颇有顾虑的问题,透析对政务公开“不愿”、“不敢”的心态,有的放矢,对一些不正确的心态进行了恰当的引导。
  备选评论:
  ☆《多学一点信息时代的方法论》/卢伟,《大众日报》,10月27日
  ☆《废除“红校服、绿领巾” 教育从“心”开始》/李晓亮,《华西都市报》,10月27日
  ☆《美国“反贪婪”的意识形态之争》/徐贲,《中国青年报》,10月18日~19日
  ☆《最赚钱的中石油为何要夸大亏损?》/志灵,《燕赵都市报》,10月24日
  ☆《民主治理必须紧随地方发债权》/李铁,《南方周末》,10月28日
  ☆《“降价就油荒”的闹剧何时休》/马红漫,《华商报》,10月20日
  ☆《公车私用 只因公家太慷慨》/李鸿文,《成都商报》,10月10日
  ☆《维权才能走出维稳怪圈》/张天潘 勾犇,《南方都市报》,10月9日
  ☆《有机食品变成了有机可乘食品?》/五岳散人,《晶报》,10月17日
  ☆《公益诉讼是法律“民生工程”》/和静钧,《深圳特区报》,10月25日
  ☆《一把手之累当对应百姓福祉》/文晖,《中国青年报》,10月19日
  
  10月优异版面
  
  ☆《齐鲁晚报》10月7日A01版
  简介:美国当地时间10月5日,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辞世。《齐鲁晚报》的这个版面,右侧为大幅乔布斯黑白照,左侧苹果公司标志里,乔布斯盘坐于苹果核,上方的叶子变换成烛光,设计巧妙,体现出悼念之意。《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大标题与上方乔布斯的名言、下方报纸配发的评论标题《他并非“神”,只是做到了更人性》相得益彰。
  
  10月热点网议
  
  ☆两岁女童遭碾轧究竟该问责谁
  简介:10月13日,父母不在身边的两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只有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10月21日,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小悦悦离世。
  点评:一个幼小可爱的生命悲惨地消失,引发社会热议。两次碾压的司机、五金城的管理者、地方政府、小悦悦的父母、漠然的路人,都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其中18名路人的冷漠被质疑为见死不救、道德沦丧。此事与“彭宇案”后见老人跌倒不扶的现象交织在一起,引起了广泛的关于公民道德的讨论,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已缺乏最基本的道德感。对此,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如中国青年报的评论《让“溺水”的道德成功上岸》认为:在舆论风暴中,道德承受了所有的指责、所有的压力,成为负重前行的骆驼。司法更加公正高效、医疗等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有力、道路等公共建设中的以人为本理念更加落实、公权力自身更加守信等更为重要。唯有在这些方面加快改革,才能推动社会健康秩序和良善风俗的形成,才能为道德“减负”。
  备选网议:
  ☆淘宝大幅提高技术服务费和违约保证金,遭“中小卖家”集体围攻
  ☆甘肃卫生厅厅长在政府网站推广猪蹄治病引争议
  ☆多地频曝官员年龄造假
  ☆“列车专供”盒饭保质期竟长达6个月
  ☆贵州遵义东风小学给学生吃烂菜引发家长聚集
  ☆大学校长“撑腰体”呼吁社会拒绝冷漠
  ☆卖艺“粉笔翁”写一手好字,与方正签协议将其字开发成字库
  ☆全国“村长论坛”上豪车随处可见
  
  10月传媒人物
  
  ☆蓝鸿文:“生命不息,写作不止”
  简介:10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蓝鸿文因病逝世,享年82岁。1984年蓝鸿文教授撰写的《新闻采访学》是采访学领域的拓荒之作。人大新闻系教授马少华这样描写蓝鸿文教授:“……就是多少次一走进图书馆旧刊室就能看到的那位伏在旧报刊上钩沉考索的慈祥老人,身边是一瓶早上出门前灌好的茶水。等到中午图书馆关门的时候,蓝老师就又拎着这只水瓶,颤颤巍巍地走回家吃午饭。”他只要没有要紧的事,就泡到学校的图书馆里查资料。用蓝老一篇发表于人大校刊上的文章的题目形容就是:“生命不息,写作不止”。
  点评:蓝老勤于研究、写作。为了写《范长江记者生涯研究》一书(2009年出版),蓝老查遍了1934年以来几乎所有刊载范长江文章的报刊,并到范长江的故乡及其采访过的一些地方实地调研,其治学的严谨和勤奋令人敬佩。
  
  ☆孟非:“随遇而安”
  简介:10月12日,《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在南京大学举办了40岁生日会,同时庆祝自传《随遇而安》出版。在《随遇而安》中,孟非记录过去40年心中刻骨铭心的记忆:重庆的童年生活、黑暗的高中生活、高考落榜后的彷徨、在印刷厂工作时的艰苦与挣扎以及走上电视之路后的一幕幕场景。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最终被孟非浓缩成4个字:随遇而安。
  点评:孟非高考落榜后,曾当过搬运工、印刷工,送过水、拉过广告、做过保安,还开过超市,后来应聘为江苏电视台的一名临时工,经过努力成为一名正式记者。在《南京零距离》公开选拔主持人时,孟非多次打工的艰难经历使他脱颖而出。“随遇而安”透露出的是他面对困境的从容、豁达,正如他在日记里写的:“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闾丘露薇:“我永远对人的命运着迷”
  简介:10月30日,闾丘露薇在厦门签售新书《利比亚战地日记》。在书中,没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的描绘,更关注的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表现。闾丘露薇说:“我关心遇到的每一位平民,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写出他们的真实感受。我绝不是为新闻而新闻,而是看中新闻背后的人文关怀,我永远对人的命运着迷。”
  点评:不管是报道战争还是经济、政治或灾害事件,记者都应关注事件中的人超过事件本身。
  
  ☆李彦宏:“简单可依赖”
  简介:百度CEO李彦宏最近在南开大学演讲,提到百度的文化就是“简单可依赖”。“简单”就是不玩公司政治,不勾心斗角,没有复杂的关系;“可依赖”就是同事之间可依赖,你能够把别人交给你的事情完成,你交给另外一个人的事情他也能够完成。有同样的做事方式、理念,这样才能一起把事情做成。
  点评:“简单可依赖”概括了互联网时代一种高效的企业文化。
  
  ☆刘允洲:“我自己没有慎重处理好人生大事”
  简介:中国国土资源报原总编辑刘允洲利用职务之便,帮助企业疏通关系,在土地投资方面获取便利,因涉嫌受贿230万元而受审。在庭审时,刘允洲承认自己犯下受贿罪,并对法官说:“我希望能够得到法庭公正的处理,我自己没有慎重处理好人生大事,要为此付出代价。”
  点评:刘在任时,也许为自己的“经营能力”、“通天本领”而沾沾自喜,一旦被诉至法庭,却不堪一击,媒体人当以其为戒。
  (本期盘点主持:卢文炤)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11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