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从业意愿及影响因素

2015-09-30 01:05:02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下   作者:徐来

摘要:——基于对有关高校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从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客观调查与分析,为加强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研究工具与样本信息

  本研究自制了《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择业认知和职业发展意愿调查问卷》,在北京部分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中展开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100位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100份,并全部回收,根据数据回馈的完整度和合理性等指标,确定有效问卷95份,样本有效率95%。

  有效样本构成情况:男性12人,占比12.6%,女性83人,占比87.4%;新闻学专业学生42人、传播学专业学生27人,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23人,广告学专业学生3人,分别占比44.2%、28.4%、24.2%和3.2%;有实习经历者50人,占比52.6%,有工作经历者8人,占比8.4%,实习和工作经历皆有者5人,占比5.3%,实习和工作经历皆无者32人,占比33.7%。

  统计数据

  1.从业意愿。在回答“是否会将新闻出版行业单位作为就业目标”的问题时,选择“是”的33人,选择“否”的9人,选择“不确定”的53人,问卷同时设问“在薪酬、工作环境等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是否会优先选择从事新闻出版行业”,前项选择“不确定”的53人中43人持肯定意见,10人仍不确定。

  2.影响从业意愿的客观因素。影响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从业意愿的因素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方面,客观因素主要来自职业认知维度。问卷从行业薪酬、内部激励、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设计问题,了解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对其未来职业的认知状况,详见表1。

  由统计结果可见:问题1中,7.4%的样本认为当前我国新闻出版行业薪酬水平相对其它行业处于较高水平,认为一般水平的占到49.5%,持较低水平意见者占38.9%,另有4.2%的认为薪酬处于低水平。问题2中,认为当前新闻出版行业内部人才流动畅通者占1.1%,认为比较畅通者占12.6%,52.6%的认为流动畅通度一般,认为不太畅通和不畅通的占33.7%。问题3中,54.7%的样本认为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对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就业吸纳能力一般,较强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18.9%和24.2%。笔者对问题1至3采用5个等级李克特评分法计算得分,分值分别为2.6、2.77和2.95。

  3.影响从业意愿的主观因素。影响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从业意愿的主观因素,主要来自学生对自身适应性的主观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对行业人才发展规划了解度低,选择“听说过、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数比例合计达97.9%;超过一半的样本没有为自己规划过从事本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样本对所学能否应对工作持“大部分可以”态度的频率为57.6%,持“有些困难”态度的频率为36.3%;样本在选择希望获得哪些帮助时,更多地选择获得行业实习机会。

  4.从业期望。研究进一步了解了确定将新闻出版行业作为就业目标的76名样本选择从事新闻出版行业的具体意愿。

  调查数据显示:样本选择从事新闻出版行业的原因分布比较平均,兴趣、专业对口、职业追求、发展前景、前辈师友推荐以及薪酬待遇频率分别为26.5%、25%、19.4%、13.9%、8.3%、6.9%。希望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类型比较集中在编辑类、记者类和行政类,频率分别为41.3%、23.9%和17.4%,三者合计达82.6%;与此相对应,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行政机关成为样本目标就业单位类型选择前四位,样本首选目标就业单位类型前四位仍属前述四类单位,但“行政机关” 排名上升。

  问卷以盲写方式调查了样本的理想就业具体单位,数据显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被提名次数10次,位居第一;中央电视台、中信出版社、新华社作为广播影视单位、出版单位和新闻单位中的翘楚,被提名次数分别为6、6、4。

  结  论

  综合上述统计结果,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新闻出版行业对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尚可,但行业薪酬水平、内部激励以及发展前景的李克特分值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显示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对新闻出版行业的职业认同度一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从业意愿。

  结论2: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就业时仍偏好传统的行政、编辑、记者类职业或单位,在选择具体目标就业单位时,偏重传统的、知名度高的单位,同时理想就业单位的分布比较分散。

  结论3:后备人才对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毫无疑问,而提高新闻出版职业吸引力是吸引人才进入的关键。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就政策制定方政府而言,可以考虑将相关专业大学生进一步纳入行业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中;就人才培养方高校而言,需要加强对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咨询帮助与引导;就行业单位而言,需要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进一步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提高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而努力。

  参考文献:

  ①姜学霞:《关注出版人的职业发展》[J],《中国出版》,2011年第9期

  ②周蔡敏:《数字时代出版发行人才需求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③宋艳丽:《数字时代地方院校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出版科学》,2012年第6期

  (作者单位:中国版本图书馆)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