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报纸同题新闻的差异化叙事策略

2009-11-30 09:48:57

来源:   作者:

摘要:——以2009年长江流域日全食相关报道为例

  ● 周正昂
  同题新闻,即不同媒体面对同一新闻源采写的报道。①目前同题新闻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同题新闻有时又成为记者规避风险及媒体联动合作的主动措施。笔者试图以报纸报道2009年长江流域日全食为例,分析和总结其叙事策略,并透视这些策略背后的动因。

  追求“在场”:同题新闻的纸媒体叙事
  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日全食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各类媒体的报道。日全食被称为“视觉盛宴”,并不具备报道优势的报纸,却在此次报道中显示了积极姿态。笔者选择《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5份报纸,对其中以日全食为报道中心的新闻文本进行分析。选择理由:兼顾党报、青年报、晚报、都市报等不同类型,并且其中三份报纸所在地均为日全食观测范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同城同题新闻的叙事策略。

  追求独特:报纸的差异化叙事策略
  所谓“叙事策略”,即作者对被叙述对象做整体观照后所进行的主观营造。就日全食报道看,报纸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体现了不同策略。
  1.叙事结构的调整
  一个具有“完整形式”的叙事一般包括六种因素:摘要(概要)、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等)、使事情复杂的行动,解决(最终发生什么)、尾声、评价(行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叙事者态度)。讲述者用这些结构从基本经验中构成一个故事,用句子和潜藏的评价解释事件意义。②同题新闻叙事中,媒体通过改变这六种因素所占比重而实现叙事结构调整。前面几种因素比重越大,报道内容越趋于纯信息传播;后面几种因素比重越大,报道越趋于解释事件、表明态度、总结意义。
  笔者对各报日全食报道类型进行了粗略统计。其中,消息主要涉及“摘要”和“介绍”两种因素;特写与现场短新闻主要涉及“使事情复杂的行动”;通讯、专访、背景新闻、深度报道及随笔和评论,更多涉及“解决、尾声和评价”。图片重点包含了叙事结构前几种因素。从表2可以看出,《新闻晨报》、《安徽日报》及《新民晚报》注重对事件梗概与细节的交代,倾向于信息传播。其中,《新闻晨报》现场报道和特写比重较大,使其更具情感色彩。《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则倾向于解读、评价。
  2.叙事中心的偏移
  根据重要性程度的不同,叙事学家把文本中推动故事进展、占主导地位的事件称为核心事件,把受核心事件调遣的事件称为“卫星”事件。日全食报道中,总体来看,媒体都围绕“观日”核心进行报道,但每个媒体所选择的“观日”故事却有较大差异,这是由于报道中的“卫星”事件使叙事中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
  笔者对比各报7月23日日全食报道,若以《人民日报》为标尺,其余报纸则各有新的核心。如地方媒体都注重本地观日活动的报道,而《中国青年报》用大量篇幅介绍青年团体天文活动的故事;再如两家上海报纸通过博客等形式把叙事链延伸到了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在社会事件的叙事中,故事不是一个文本能容载的。多个文本建构的故事主要受到来自常规的限定。常规包括:政治目的,商业动机,媒介利益,大众欲望(兴趣)等等”。5份报纸中,《人民日报》的核心基本属于政治目的;《中国青年报》重点在青年读者兴趣上;《安徽日报》兼具政治目的和商业动机;《新民晚报》主要在市民兴趣上;《新闻晨报》则兼具大众兴趣、商业动机和媒介利益,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
  3.叙事视角的选择
  叙事视角指叙述者观察和叙述故事的角度。选择叙事视角的终极目标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有意义、有倾向的文本世界。笔者借鉴一般提法,将叙事视角分为三类:(1)全知视角: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多,叙述者可从所有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2) 限制视角:叙述者只说出某个人物所知道的。(3)外焦点视角:叙述者说出的少于人物所知,叙述者严格从外部呈现每件事。全知视角较开阔,显得客观、公正。限制视角较狭窄、显主观,但可以对人物言行、心理做细致描摹,具较强感染力,更显独特性。外焦点视角表现细节、场景,也较客观。
  笔者对比各报7月23日“观日”报道(表3),认为《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基本保持了三类视角的平衡,体现了大报的严谨。但《中国青年报》自组织的报道更倾向于具体、个性化叙事;《安徽日报》全知视角居多,客观全面,相对缺乏个性。《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以限制视角与外焦点视角为主。两家报纸还注重视角的转换组合,如由记者、专家、天文爱好者、游客和市民等多个视角描述日食过程。《新闻晨报》记者视角突出,这与该报策划的一系列“追日”活动有关。

  结  语
  要理解各报同题新闻叙事策略选择,须注意传媒语境。报业数字化的转型使“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等各种表现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传输信息”的“全媒体时代”呼之欲出,这使新旧媒体关系趋向复杂多元。
  从报纸竞争角度看同题新闻差异化叙事,这个策略指向的目标是建立独树一帜的叙事模式。无论《人民日报》还是《中国青年报》,都秉承一贯的叙事模式,形象鲜明。《人民日报》叙事结构比例适中,核心突出,视角考究。《中国青年报》则将其在科教新闻上的报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深度和专业性上更胜一筹;《安徽日报》体现了“党报”和“商业”的双重叙事模式;《新民晚报》借助叙事传统,将“亲民性”充分展现,其叙事声音、结构与视角高度一致,市民化、休闲化;《新闻晨报》以新锐姿态出现,叙事模式尚未成熟,却充满了新奇变动,这就将它与同城的《新民晚报》完全区分开来。
  从“全媒体时代”背景看同题新闻差异化叙事,这种策略除竞争目的外,也被用于跨媒体传播尝试。就此次报道而言,叙事策略在向两极发展:一极是固守和强化传统模式、凸显报纸优势的叙事,如结构严整、核心突出、视角兼顾、声音权威等;另一极则是向网络媒体延伸,借鉴其叙事特征,如《新闻晨报》放弃了叙事声音的表达,更注重堆砌事件、多视角叙事,及直接与网络链接、在多个媒体上进行同步报道。
  注释:
  ①刘熙:《攻城拔寨巧为先——同城同题新闻竞争如何出新》,《新闻知识》,2008年第10期
  ②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第176~177页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11月中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