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网络公民新闻走上报纸版面

2010-06-10 15:39:03

来源:   作者:

摘要:——从《我新闻》版面开设谈起

  ● 龚学明
  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主体是记者,他们通过通讯员、线人、新闻发布会等传统途径、渠道捕捉并采写新闻。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日趋强势,由普通网民所写的公民新闻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阅读新闻的重要品种。与传统媒体的新闻截然不同的公民新闻已经引起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重视,并在尝试着从网络引入报纸版面,改变报纸新闻内容和版面的构成,以更好地服务变化着的读者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扬子晚报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四个经济发达、网络媒体发展较好的城市推出刊登网络公民新闻的《我新闻》专版,探索报纸与公民新闻正面对接带来的突破、意义和应该重视的注意点。

  报纸与公民新闻的一次正面对接
  2007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系教授、香港浸会大学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国际顾问詹·福民(Gene Foreman),在香港浸会大学的一场“如何应付今天新闻媒体面对的挑战”的讲座上说:“网络新闻的另一个趋势是公民新闻,这让编辑和记者感到兴奋,因为读者能参与其中,自己报道新闻或表达他们的感想,因此能与媒体有更好的互动。这些新闻从业人员说,传统的新闻像在授课,将来的新闻则由公众参与。”①
  公民新闻在网络上的影响越来越强大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不能再冷漠视之。扬子晚报继2009年在南京城事专页推出了公民新闻专版《我新闻》后,2010年3月又在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城市推出《我新闻》,将网络上的公民新闻原汁原味地“搬到”报纸版面上,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与公民新闻的正面对接。《我新闻》的主体是“我”——网民(网络记者),写与“我”相关的各类新闻,小栏目叫“我写我播”;拍我所见的各类新闻,小栏目叫“随手拍拍”。在操作上,扬子晚报与这四个城市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在网络上开设“扬子晚饭团”的平台,“网络记者”们将新闻文字和图片发布在网络平台上,报纸有选择性地发布在版面上。

  网络公民新闻走上报纸版面是报纸的重大突破
  对于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来说,让网络公民新闻正式走上报纸版面,实现了多重重大突破,这在办报史上,是值得一书的。
  1.改变了传统记者独占版面的历史。在网络没有形成的年代,传统记者一统报纸的版面,他们有着独有的地位。公众新闻正式走上报纸版面,意味着网络记者在报纸版面上“登堂入室”。网络记者不需要专业文凭,不需要记者证,他们是业余时间当记者,通常下班后,在家里,打开电脑,用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大脑编写稿件。毫无疑问,网络记者在报纸上占有版面,首先从新闻采写的主体上实现了突破,无疑会改变报纸供稿者单一的格局。他们来自平民,不喜欢居高临下,更易与广大读者融为一体。在《我新闻》专版上,我们看到了大批全新的作者,他们虽然不以记者来署名出现,但往往都有一个特别的网络名字,如“阿朱1969”、“半百过山”、“朱未来”、“洛漠”等,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2.报纸找到了服务新人类的通道,获得了新人类才有的新话语。报纸与公民新闻进行正面对接后,也即找到了服务新人类的通道,一是让新人类作者的新闻在报纸上刊登,二是让新人类读者从报纸上得到阅读机会。《我新闻》专版每周刊出多期,海量的公众新闻,与传统记者所写的新闻相比的确迥异,一是内容上属于窄众新闻,并非大题材,但贴近生活,琳琅满目;二是话语生动有趣,极易引起读者阅读时的共鸣,获得轻松、愉快等情感体验。比如,2010年3月11日扬子晚报无锡城事专页上刊登了网民殷卫的“隐婚导致的尴尬”,是其自身的真实经历,作者因隐婚在单位遭遇几位大姐级同事介绍男朋友的尴尬,最终只得公布自己已婚的事实。题材很鲜活、时尚。
  在这四个城市的《我新闻》中,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栏目是“随手拍拍”,是网民们所拍的各类照片的刊登,这些照片既有新闻性内容,也有趣味性、娱乐性的成分,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让人感叹人数众多的网络记者所具有的丰富的生活和所体现出的巨大能量。这些是传统记者所难以企及的。

  实现了与未来读者的对接,适应报纸未来发展需要
  网络的出现,受到了传统媒体的重视,主动借力网络,成为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选择。不过,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对于网络的认识和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过程。目前,较多的传统媒体借力网络,主要是将网络视为新闻线索的来源和从网络上摘用热点话题而已,是一种保持距离的借力。
  网络公民新闻走上报纸版面,是报纸与网络媒体、网络记者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了由记者办报到公民参与办报的转变。这一探索的意义极大,是适应报纸未来读者人群的变化,服务新人类,是报纸未来长治久安的需要。
  新人类是天生的网络媒体的受众和参与者。今后,随着他们成为社会的中坚,他们能否转而成为报纸的读者,这将是报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这些新人类漠视报纸的存在而仍然依赖网络来获取新闻、娱乐,那么,报纸的走向不容乐观。因此,当务之急,报纸要通过版面的调整来吸引这些新人类,让他们对报纸感兴趣。网络公民新闻在报纸上出现,迎合了未来读者的个性化口味,是一招到位的妙棋,能让网民的注意点从网络转移到报纸版面,将培养和锁定大批未来读者。

  报纸与网络公民新闻正面对接后的注意点
  需要指出的是,报纸和网络虽然都属于媒体,但两者毕竟不同。作为新媒体,网络是开放性的,网络公民新闻在网络上是不经审查而自由刊登的;而作为报纸,其媒体的性质具有特殊性,在刊登网络公民新闻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过滤”。
  报纸选择网络公民新闻要有两个注意点:
  1.坚持网络公民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网络上,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新闻客观上或主观上的失真。报纸必须对公民新闻进行真假的甄别,保证只刊登真实的公民新闻。报纸在操作上要设置一定的刊登流程,安排经验丰富的编辑进行把关和编辑。
  2.坚持网络公民新闻的新闻性。所谓新闻性,是要求内容鲜活,具有独一性。虽然公民新闻不似传统新闻那样强调大题材,但公民新闻一样要有关注度。作为窄众新闻,公民新闻并非写给自己阅读,而是同样需要求得更多读者的共鸣。报纸选择的网络公民新闻,要体现时尚性、趣味性、娱乐性,体现出年轻读者生活的最新内容、习惯、追求等。在坚持网络公民新闻的新闻性中,一方面要继续强化文字新闻,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图片新闻。以图片形式出现的新闻,因直接而更易于阅读,将是新人类读者更为喜欢的。 
  注释:
  ①《追求卓越新闻——分享普利策新闻奖得主的经验》,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65页
  (作者为扬子晚报主任记者、扬子经济时报新闻总监)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5月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