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新闻思辨 > 正文

从政治修辞角度看《之江新语》的同一策略

2014-07-31 16:04:14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马寅桂

摘要:

  ● 马寅桂

  在伯克的修辞理论体系中,一个核心概念是“同一”,共有三种同一策略:同情同一、对立同一、无意识同一。①本文拟从伯克修辞理论的视角来探讨《之江新语》的政治修辞策略。

  政治修辞是政治主体运用一定的政治语言,实现政治说服的技术和能力。②政治修辞的目的是通过政治言说,改变民众的政治态度,进而实现政治说服。要实现政治说服,就必须与民众取得“同一”,伯克指出,你要说服一个人,只有用他那样的语言说话,使用相同的方法,使你的手势、语调、顺序、形象、态度、思想与他不无二致,你才能说服他。③完整的政治修辞过程包括主体、情景、受众、主题、论证及其效果。换言之,就是谁说、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以及客观反应等。

  《之江新语》是2003年至2007年习近平发表在《浙江日报》的短论结集,无论在文风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篇章。文章短小精悍,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说明问题、分析问题,充分运用了政治修辞的策略。

  

  “人民”、“民意”、“民心”的同情同一

  同情同一,是指思想、情感、价值、观点等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是演讲者(作者)与听众(读者)通过强调共同的情感建立亲近关系。

  在《之江新语》232篇短论中,标题直接包含“民”、“人民”、“民意”、“民心”的共有13篇。“人民”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中就是基于国家层面表达对人民的关注和重视。正如习近平在文中所说:“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就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④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完善和落实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就是忙到点子上,为民办实事的对象是‘民’,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掌握民情、分析民意,民主决策、科学安排,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做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⑤总之,让民众感受到被关怀、受到重视,利益得到保障和实现,情感上才能产生认同和期待。

  

  在反对腐败和官员不良作风上建立“对立同一”

  所谓“对立同一”,是指修辞者与受众(读者)基于共同的敌人或者共同反对的东西形成联合,达成凝聚。

  腐败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对此,习近平的立场和情感与人民群众是一致的,都是基于共同的“敌人”——个别腐败官员。他多次强调官员要在自身修养上、生活作风上“三省吾身”,追求“慎独”的境界,“对待权力一定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慎用权、善用权,既要管好自己,又要防止他人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并引用历史典故来告诫官员“风成于上,俗行于下”。他语重心长地指出:“一个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⑥习近平在行文中运用对立同一策略,通过向读者传达腐败、生活作风问题是党和干部群众的共同敌人,彰显惩治腐败的决心。

  

  “群众”认同指代的无意识同一

  无意识同一,通常是指修辞者使用包括听众在内的词语或手段,如“我们”,使听众无意识或者潜意识地认同修辞者,想象自己成为修辞者或如修辞学所描绘的那样。⑦

  《之江新语》232篇短论中,标题直接包括“群众”的就有7篇,其他短论中也多次出现“群众”。“群众”可以指一般城市居民,基层劳动人民,一般知识分子等,如短论《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所指出:“……做好帮扶工作,关键是各级领导的心中要时刻装着群众……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优先保证农村教师工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大病统筹、‘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支出”,⑧这里的“困难群众”就是认同代指,可以是农村教师、“五保”对象、需要就学帮助的困难家庭等。“农民大病统筹、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但习近平通过“优先保证”等词汇使广大困难群众相信“我们党和国家能够做到”,通过这些暗示,强化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群众”在潜意识里将自己与党置于同一立场,增强了亲近感,产生强烈的归属与认同感。

  

  《之江新语》政治修辞策略的意义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政治修辞的运用。毛泽东可谓政治修辞的大师,其独特的政治修辞能力,鲜明地体现出他话语权力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和冲击力,可谓独步当代。⑨

  亲和畅晓的修辞表达是《之江新语》的主要特点。写文章要用普通民众能听得懂的语言、尽可能短的篇幅来表达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尽量把抽象的逻辑的原则主张人本化,使之更能为人所接受,以缩小心理距离,消融视听过程中的抵触因素,赢得对方认同,追寻通达直观而又感应心灵的意义。⑩政治修辞要在遣词造句上狠下工夫,防止和克服空话套话,在语言上接近老百姓的日常用语。伯克认为,修辞是“用话语使他人形成态度或诱发他人的行动”,修辞根基于作为符号的语言用于诱发人们的合作。要达到诱发他人行动的目的,修辞者必须使用符号尤其是语言与听读者取得“同一”。⑾也就是说,你所用的语言一定要切合读者日常用语、懂读者所思所想,才能被读者所接受,进而影响读者态度的改变,取得良好的说服效果。

  好的政治修辞能把复杂的事情表达得通俗易懂,依据具体的人群、时机创设修辞情景。如短论《勇攀科学发展高峰》,在传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理念时用“坎理论”来描绘:“这好比爬山越岭,上了一定的高度就过了一个坎,然后又要面对另一个高度,过了更高的坎”。这很接近百姓的语言,缩小了距离感,增加了亲近感。接着又用普通民众熟悉的事物来暗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不畏艰难险阻,登上科学发展这座山。这是一座陡峻的山,风光旖旎但又险象环生。一路上,我们还要带着沉重的行李装备,要带武器防野兽,要吃饭喝水补充能量,要扶老携幼照顾弱者,甚至连废弃物也不能随便乱扔”。⑿习近平以日常民众登山旅游的过程,形象表达了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拉近了政治语言与生活语言的距离,使官方话语体系与民间舆论场很好地对接起来。

  

  注释:

  ①③⑦⑾邓志勇:《修辞理论与修辞哲学:关于修辞学泰斗肯尼斯·伯克的研究》[M],学林出版社,2011年版

  ②刘文科:《论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④⑤⑥⑧⑿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⑨刘东建:《当下中国“改文风”的政治修辞解读》[J],《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4期

  ⑩张雄:《政治修辞也是执政力》[N],《光明日报》,2012年11月30日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来源:青年记者20147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