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共赴国难的抗战新闻人

2015-09-30 11:51:26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下   作者:陆高峰

摘要:战争中的新闻宣传工作往往能起到鼓舞士气、通报信息和瓦解敌军的重要作用,战争中的新闻工作者也因此发挥着比和平时期更加重要的职能。

   文/陆高峰

  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些心怀民族正义使命的新闻人过着一手执笔、一手拿枪,既是新闻人,又是战斗员的军旅新闻生活。他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为抗战时期的新闻宣传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才智,有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整个抗战时期一共牺牲了多少新闻工作者,目前只能根据一些在抗战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新闻单位公布的数据加以估算。牺牲数量较多的有:新华社抗战时期牺牲110多位。《大众日报》牺牲500多位。《晋察冀日报》牺牲34位,尚不包括在战争期间积劳成疾病逝的10多位。《新华日报》华北版牺牲57位。造成重大新闻工作者死亡的事件还有,1938年10月在湖北燕子窝遭日军飞机轰炸殉难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潘美年、项泰、李密林等16位工作人员,在突围战中牺牲的中共冀东党委机关报《救国报》两任社长李杉、吕光等18位同志。此外,还有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官方组织上海新闻界公祭的在抗战期间遇难的15位新闻工作者等。

  以目前现有的数据初步估算,抗战时期牺牲的新闻工作者数量大约在千人左右。这个数量除了包括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工作的人员,还包括从事报纸印刷发行、后勤服务、经营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如《大众日报》在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500多位人员中,就包括大量报纸发行人员。在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上,《新华日报》华北版牺牲的57名人员中,就有报社的医务人员“韩医生”。

  《新华日报》华北版在1942年夏季反“扫荡”中牺牲的46名人员,除了有被称为中国抗战时期“最早牺牲的职务最高的中共报人”、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外,还有一位被称为“太行女杰”、担任经理部秘书的黄君珏。黄君珏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官宦家庭,父亲、舅父都是在国民党党政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放弃在国民政府财政部工作的机会投身革命,抗战爆发后,与丈夫同赴八路军华北战线。在反“扫荡”中她在隐蔽的山洞前顽强抵抗敌人进攻,子弹打光后英勇跳崖牺牲。  有关报道显示,《大众日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10年中,包括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大众日报社管委会主任李竹如在内,共牺牲了578位员工。其中,也有一位“巾帼英雄”——辛锐。她出生于济南的一个银行家家庭,是《大众日报》的创始人之一。在1941年11月日军组织对沂蒙山区的大规模“扫荡”中,她先是在一场战斗中,为掩护战友撤退小腹部中弹,两个膝盖骨受重伤,右膝盖骨全部被打掉。后又在养伤过程中与敌人遭遇,在掩护人员转移中中弹牺牲。

  在抗战期间牺牲的新闻人中,还有一位“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新闻战士,被认为是“第一位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的外国记者”——汉斯·希伯。他出生在现属波兰的一个犹太家庭,在德国读书期间加入了德国共产党。抗战后与夫人化装成医生和护士来到新四军苏北抗日根据地,写下了名为《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8万字书稿。后又到抗日形势更严峻的山东进一步了解八路军在敌后的活动情况,完成了《在日寇占领区的旅行》等报道。在1941年11月反“扫荡”的一次战斗中,他随部队在大青山和日军遭遇,不肯先行撤退,坚持与八路军战士一起战斗,“希伯的翻译和警卫人员都倒在血泊中。希伯满腔怒火,从牺牲者身边捡起枪来,猛烈地射击敌人。他不幸身受重伤,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时年仅44岁”。

  被称为“抗战前线牺牲的首位中国记者”的陈子实,则是一位出生在江苏徐州铜山、在新加坡《星洲日报》工作的华裔记者。1933年2月,他为了报道东北义勇军抗战事迹,在前线采访途中被日军抓获,惨遭戕害而死,年仅31岁。

  抗日战争中,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报道各地军民共赴国难、抗日救亡的英勇事迹过程中,也用自身不畏牺牲、勇担民族解放责任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慷慨悲壮的篇章。

  【本研究得到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3122189-Y】

  (作者为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副研究员、博士)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