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日本媒体背后的价值观输出与平衡

2015-09-30 11:52:42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下   作者:乔新生

摘要:与中国在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幕上发布广告相比,日本经济新闻社直接收购外国媒体似乎更为划算。

  文/乔新生

  作为世界上报纸读者最多的国家,日本经济新闻社斥资12.9亿美元收购了创立于1888年的世界知名媒体《金融时报》。中国的一些评论者认为,日本媒体具有高度的封闭性,日本经济新闻社此次收购英国的财经媒体,实际上是要打开日本的大门,让日本的经济和世界的经济融为一体,让日本的读者和投资者了解世界金融状况。这样的观点姑妄听之。

  此次日本经济新闻社收购英国《金融时报》,究竟是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持有,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大举收购世界一些重要的媒体,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曾经被日本的索尼公司拿下。但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经营早已出神入化,日本企业花费重金收购西方国家的媒体,未必能够从中占到便宜。对日本企业来说,如果是为了长期经营,那么收购《金融时报》可能得不偿失。报纸作为印刷时代的新闻媒体已经日薄西山,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主要依靠互联网络发布新闻,新闻传播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收购传统的报纸对于日本读者来说可能会多一种选择,但由于《金融时报》是典型的英文报纸,日本读者能否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还是一个问题。

  更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是,如果日本经济新闻社承诺遵守《金融时报》独立编辑的原则,那么,怎么能指望日本的价值观体现在这份报纸上呢?不过不用担心,日本在价值观输出方面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是战败国,但自从日本收购了美国著名电影公司之后,电影公司已经很少生产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的重量级影片。换句话说,正是日本资本的力量,在无形之中左右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传播导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待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所表现出来的暧昧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在价值观输出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日本企业收购美国的文化企业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日本企业为了改造美国的文化企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日本经济之所以长期徘徊不前,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国内经济调整不成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日本在国际市场上处处受制于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日本政府始终念念不忘价值观输出。此次日本经济新闻社收购《金融时报》,与其说是看中这家报纸在西方国家财经领域巨大的影响力,不如说是看中了这份报纸在西方国家上层社会所具有的政治影响力。可以说,此次巨资收购《金融时报》是一次典型的价值观输出,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收购高层次的报纸,影响英国乃至整个西方国家的决策人物。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固守独立编辑的原则,因此,日本经济新闻社收购《金融时报》之后能否充分贯彻自己的意图,能否在其中融入日本的价值观,还有待观察。

  对于日本媒体来说,必须坚持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念,同时又必须适应日本多元化社会的价值需求。长期阅读日本报纸的人会发现,日本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国家,日本的媒体不是依靠自身的价值观平衡赢得读者的青睐,而是依靠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实现新闻报道的平衡。换句话说,日本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新闻市场,不同阶层、不同党派和不同群体都能找到自己的报纸,体现不同价值观的报纸之间相互竞争,大体能够反映出日本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基本形态。部分中国学者认为,日本媒体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实,媒体和日本社会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正是由于日本社会出现了向右转的倾向,日本媒体才会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增加有关报道。但即便如此,日本首相仍然很不满意,多次要求日本媒体反映日本政府的观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日本经济新闻社收购《金融时报》可能是一种战略投资,其目的就是要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这家报纸所积累的历史数据,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这对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日本充分发挥自己的经济影响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与中国在纽约时报广场电子屏幕上发布广告相比,日本经济新闻社直接收购外国媒体似乎更为划算。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