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媒体与种地

2015-09-30 11:55:49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决定媒体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内容;不仅仅是生产力,还有生产关系。

  文/高金国

  马云说过这么一句话:经济学家研究的是过去和已经发生的数据,企业家关注和研究 的是未来,是趋势;企业家如果听经济学家的,恐怕就要完蛋了(大意)。这话说出 了实干家和研究者的根本不同。

  专家通过已有数据,分析、研判行业的未来趋势,这是一个重大缺陷。请问,阿里巴 巴、淘宝出现之前,有可供研究的数据吗?没有。因为它是一个“已有数据”完全空 白的行业。

  对那些只能在既有领域中生存、打拼的行当来说,也是如此,比如传统媒体。无论唱 空的声音多么强烈,其实都是“研究者言”,专家着眼的是过去和既有数据,真正对 未来的考虑,少之又少;绞尽脑汁思考未来走向的,是传统媒体人自己。

  当前的媒体形态,用一个字表述,是“乱”;新媒体搅动了固有的媒体市场。从当初 的“治”,到今日的“乱”,是一个过程;“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乱象丛生 之后必有王者收拾残局,这是规律。但“治”是必然,是趋势,乱纷纷的媒体形势, 只是过渡,不会持久。

  未来的天下,究竟是谁的江湖?新媒体无疑是新技术、新生产力的代表,这是否意味 着,新媒体成为主流只是时间问题?新媒体代表了技术、代表了生产力;但不要忘了 ,决定媒体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内容;不仅仅是生产力,还有生产关系。

  这让我想到了脚下的土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一段时间,我以及我 身边的很多人,都以为“分”是永久的,“合”是不可能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我们的土地耕种模式,是“合”。土地集体所有,干多干 少一个样,农民靠“工分”吃饭。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就是打破了这一制度,土地耕 种方式“合久必分”:承包,单干!干得越多,挣得越多。这一“分”,可谓石破天 惊,载入史册。

  从教科书,到我亲眼看到的事实,都在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印象:“分”,是土体耕种 的法宝、命脉,丢不得,甚至以为它是亘古不破的真理。谁也想不到,21世纪的第一 个十年,农村合作社再度出现,土地耕种“分久必合”,完成了“合—分—合”的循 环。当然,我只是就耕种模式而言,并非针对产权、承包权。

  为什么当年觉得“永不可能”的“合”,再度出现?因为人口老龄化。农村只剩下了 老人、孩子,青壮年都进城了。土地谁来种?只能靠机器,靠少数大承包户。

  于是,当年觉着“单干如此美好”的我们,亲眼目睹一个当年无法想象的现实。而从 分到合的重要原因,更是令人瞠目:居然是人口老龄化。

  在趋势面前,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因素,会左右局势。偶然因素、非主观因素成为主导 ,这会让你意外,却又那么合理地、静悄悄地来了。

  媒体的江湖,也是这样。互联网不算,它基本上没对媒体领域产生根本性影响;从微 博开始,“分”的格局开始出现,“乱”的局面显现;到了微信,局势更加明显:原 先“大一统”的宣传模式,被“小麻雀”式的自媒体代替。传播模式被彻底颠覆了: 以前,传播讲究“合”;现在传播分散在各个微小的点,企业、商家、政府机关、个 人,谁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谁都有可能成为传播源。

  换句话说,以前,媒体宣传是专业媒体的事情,是“合”;现在对一些企业来说,谁 都可以成为“媒体个体户”。于是,不少企业削减传统媒体广告投放,转身发展自媒 体。这种趋势让专家兴奋,也让一些媒体人感到悲哀。未来会怎样?合久必分,现在 是“分”的时代,将来还会“合”吗?

  分得久了,合就是必然,只是时机未到。这很容易让联想到当年火热的国企办学、办 医院。企业大了,为了节省成本,办医院、办食堂、办幼儿园、办门市部……企业成 了“小社会”。最初,的确是节省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节约的因素遭到蚕 食,“什么都干”反倒成了企业的巨大负担。企业“自媒体”也是一个道理。表面看 ,它似乎增加不了多少成本,找个人兼职就能干了;但不要忘了,解决和暴露问题的 致命武器,都是时间。时间会逐渐让这种非专业的宣传模式暴露弊端,信息的非专业 制作和传播必然加大企业运转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甚至经营成本。

  当然,趋势的扭转,“分久必合”的到来,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传统媒体人的 努力。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