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从一则国际新闻标题想到的

2015-09-30 11:59:15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下   作者:王建珂

摘要:国际新闻编辑的专业性强,要随时跟踪了解国际时局动向,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

  文/王建珂

  上个月,看到某报有一个关于美古建交的不准确标题,联系到过去编辑国际新闻的经历,深深感到国际新闻很具专业性,需要编辑多下功夫学习研究,才能编得更准确。

  这个标题是:

  大使馆重开门 美古又成了好朋友

  “大使馆重开门”是新闻事实,而“美古又成了好朋友”是对这一事实的评价。老一辈报人、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徐铸成先生说:“标题是新闻和评论的结合部”,指明了标题评价新闻事实的作用。但是,说美国大使馆开门,美国和古巴又成了好朋友,这个评价则是不准确的。

  了解美古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就可以看到,尽管美古由50多年的“宿敌”终于“冰释前嫌”,但双方距离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仍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建交只是第一步,两国之间仍然存在许多纠纷。古巴要求美国解除对古巴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制裁,归还非法占据的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停止反古广播及电视宣传,停止一切对古巴的颠覆行为,对古巴人民遭受的损失做出补偿。这些都难以实现。奥巴马之所以调整对古政策,其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图谋,即借改善关系在古巴实现所谓的“民主变革”。今年8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到访哈瓦那,重弹要古巴“民主”“人权”的老调,强调以此为前提才能取消对古巴的封锁。由此可见,何谈两国“成了好朋友”?

  我上世纪60年代初在新疆日报编辑国际新闻,当时,正值菲德尔·卡斯特罗武装夺取政权取得革命胜利,美国企图把这个新生政权掐死在摇篮里,制造了“猪湾事件”(1961年4月15日,在美国的策划下,古巴流亡分子驾驶美国轰炸机对古巴进行了两天的轰炸,1000多名雇佣军登上古巴猪湾,妄图入侵古巴)。第二年,应古巴的要求,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差点儿酿成热核战争,被认为是人类存亡最危险的时刻。

  接到新华社发的“猪湾事件”及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稿件,我按照当时处理国际新闻的老“规矩”:反面(即对我们不利的)稿件安排在下面,把上述稿件发在国际版右下角最不显著的位置,标题也很小。后来看到人民日报,都是头版通栏大标题,当时真有点蒙了。报社领导倒没有批评我们,而是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总结,但是最终也没找到真正的经验教训。

  其实原因很简单,作为一张地方报纸的编辑,信息来源很少,对国际新闻进行研究,判断国际上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确实是一件难事。大学里虽然学过国际政治、经济、地理,但对欧美的一些情况还有印象,而对拉美、非洲几乎没有什么了解。而且,60年代初正是许多地区、特别是非洲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突发事件很多。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当时非洲的殖民地一个个接连独立,我们就在办公室墙上贴了一张地图,哪里发生了新闻,就在上面贴一个标志,以此来熟悉非洲地理和政局的变化。1963年,我还借探亲的机会,到大众日报向国际新闻编辑学习。他们成立了多达九人的时事研究组,这在全国地方报纸中恐怕都是少见的。但据他们讲,虽然他们很重视研究,可由于缺少材料来源,研究难以深入。

  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普及,信息来源丰富,国际新闻编辑不仅能从中央级媒体的评论节目中得到启发,还可以直接看到境外媒体的报道、评论。这对我们研究国际问题、编辑好国际新闻大为有利。

  但是,条件好了,不等于一定能编好国际新闻。有的媒体也发生过一些问题,如政治敏感性不够强,有时有站在西方立场为西方说话的现象,客观上变成了西方意识形态的传声筒等;再如未能把握整体的真实,受众得不到反映全貌的新闻信息,等等。

  国际新闻编辑的专业性强。国际新闻学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领域的研究以新闻理论、政治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研究成果为基础,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而编好国际新闻,还要随时跟踪了解国际时局动向,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等。这就要不断学习积累,不懈研究。只有如此,临场发挥时才能选准稿件,做出恰当安排,制作好新闻标题。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9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