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记者,也是“供给侧”

2015-12-10 01:39:00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2月上   作者:观其

摘要:“蛔虫心理”、奴隶心态忒重的人,本身就心智不全,你能指望他做出什么“健康的精神食粮”来?

  文/观  其

  “供给侧改革”,一个很学术的词,也是时下一个热词。查资料看文章,有解释说,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经济理论一般认为,供给侧主要有五个要素,即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供给侧改革”目标内涵丰富,但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有效供给”。有效供给,就是要生产有质量有品质有需求有文化的“四有”产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有段话是个很好的注解:“当前,中国的问题既有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也有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既有产能普遍过剩的问题,也有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没有能够提供人们满意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2014年中国居民出境人数达1.17亿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中国内需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假象。”也就是说,不缺消费者,不缺消费需求,缺的是质量可靠叫人满意的产品。

  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忽悠一时,忽悠不了一世。一说市场,一说经营,人们脑子里第一反应往往是“推销”,整天琢磨的也大都是所谓“消费者心理”,恨不得变成蛔虫钻到消费者肚子里。

  工夫都下在琢磨别人、寄生于人上了,姑且称之为“蛔虫心理”。蛔虫,寄生虫者也。寄生一时但寄生不了一世,早晚会被打掉的。

  新闻行业,也有个“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新闻生产力,提升新闻产品的竞争力,生产更多“让人喜闻乐见”的产品,实现“有效传播”、“有效引导”。

  劳动力是供给侧五大要素之首,记者就是新闻“供给侧”的第一要素。这些年,经过市场的熏陶,记者的“蛔虫心理”也不轻。有人会说,不考虑受众需求,那不是自娱自乐吗?凡是生产,都免不了考虑受众需求,并且针对性越强越好。但考虑受众需求、针对受众需求,要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说话,而不是“三分品质七分投机”。以人为本、用户思维等等,前提和基础是有益于人而不是投机于人。以人为本,首先是自己把自己当人,跪着求着被消费,有何尊严可言?服务水平再高的奴隶也还是奴隶。再说,新闻是精神产品,“蛔虫心理”、奴隶心态忒重的人,本身就心智不全,你能指望他做出什么“健康的精神食粮”来?

  黑格尔说过,众所周知的事情正因为是众所周知而不为人所知。比如“打铁还要自身硬”,产品的竞争力,源自生产者的竞争力。如今很多媒体新闻产品乏人问津,真得好好琢磨一下自己了。

  优秀的实体产品,其质量品质会演化出文化附加值,会导致“越贵越买越满意”的消费行为。奔驰卖的不是汽车,而是一件艺术品;特斯拉卖的也不是汽车,而是环保、时尚;日本的马桶盖不仅仅是马桶盖,还是健康、保健……新闻产品,就是文化产品,按理说其文化价值比汽车马桶更高更有保证,可事实恰恰相反。当新闻产品赶不上马桶盖“有文化”的时候,身为文化产品生产者的记者们情何以堪啊?

  新闻,不缺消费者,不缺消费需求,缺的是“让人喜闻乐见”的高质量产品。产品的缺憾,集中反映出生产者的缺陷。记者的缺陷,最为突出的,在我看来,不外乎志气不高、心气委琐又吃不了苦。肩负长远社会责任的一个职业,浑身上下散发的却是打一枪就走、捞一把就跑的游击习气,游手好闲,渐至下流。

  毛主席说,“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

  把娱乐游戏变成振作精神下苦功,把打牌的习惯变成学习的习惯,这是新闻“供给侧改革”很重要的内容。劳动力的变化,会带来劳动过程、劳动成果的一系列变化。

  新闻“供给侧改革”,还包括新闻媒体的制度变革。媒体体制陈旧、机制老套,加十个“互联网”也飞不起来。体制陈旧、机制老套,也会直接导致劳动力、资本、创新等要素加速流失和贬值。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这样的媒体,呵呵,呵呵!○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2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