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价值感追求

2016-01-04 09:07:34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2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面对新媒体,记者只有更专心、更专业,自己的价值才会进一步凸显,传统媒体的价值才会被点亮。

  文/高金国

  越在困难的时候,越该有点追求。

  报业的追求,我想首要的就是“价值感”。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李勇有这么一个观点:自媒体越多,经济形势越困难,越要充分发掘报纸自身的价值,越要充分体现报纸自身的权威性和职业素养。

  诚哉斯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最大差别,最终要归根于“价值不同”;在经济新常态和广告滑坡面前找到出路,根本的办法也是追求“价值感”。

  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其实是两个困局。这两个困局,很多人混为一谈,容易糊涂。第一个困局,谓之“新媒体冲击”;第二个困局,谓之“经济新常态”。后者影响的不仅仅是报业,而是整个国民经济;前者对其他行业也有冲击,但传统媒体首当其冲。两个因素叠加,让传统媒体的困难更大一些。但我们必须分清楚这两点,分不清楚的结果,就是盲目唱衰。经济新常态下,广告投放注重的不再是面,而是点,是投放效果,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做出改变。而改变的核心,是让受众感受到你存在的价值。

  同理,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就要找到自己区别于新媒体的价值。找不出、挖不出,价值自然归零。

  那么问题来了:传统媒体到底还有没有价值?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只要对所有新媒体的传播内容,进行一个粗略统计,就会得出答案。显然,传统媒体依然承担着大多数新媒体“内容供应商”的职能,这就是其价值所在。

  另一个数字也不复杂:传统媒体集团自身打造的新媒体、自媒体,在所有新媒体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只要稍微浏览一下当前热门的微博、微信,也不难得出答案。问题只在于,传统媒体打造的新媒体,现在还无法“反哺母体”。所以,所谓的“新媒体冲击”,更多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心理上的互相传染,所谓三人成虎;第二是传统媒体的广告客户在经济新常态下受到巨大冲击,不少业主转而自营成本更低的“自媒体”。

  这并不等于说,传统媒体的价值就不存在了。那么,是否确实存在某些人所说的,在新媒体影响下,传统媒体效果不好了?严格来讲,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受众面前摆着手机,要想把他们的注意力拉过来,就需付出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

  价值感如何体现?以报纸而言,记者的价值体现于稿件,编辑的价值体现于版面;版面和稿件的价值体现于报纸;而报纸的最终价值,体现于读者的阅读。读者的阅读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报纸的到达率,可以理解为有效订阅量;第二是报纸的有效阅读率,也就是报纸到桌头案边了,人们看不看。对后者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稿件好看不好看——也就是稿件的价值。而稿件的价值,最终取决于记者。这个时候,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

  换句话说,报纸的最终价值,是由记者决定的。那么问题又来了:自媒体、新媒体这么多,记者还有价值吗?结合刚才说的那个“价值链闭环”,我们可以得出“记者的价值决定报纸的价值”“记者没有了价值就意味着报纸没有了价值”这样的结论。所以,记者的价值问题,很重要。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回归问题的本源:传统媒体是人办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它的核心价值要素也是人。编辑记者的价值,决定了传统媒体的价值。

  那么,传统媒体当前的一个要紧工作,就是梳理、发挥、发掘记者的价值。自媒体泛滥,记者的价值何在?在于区别,在于权威,在于深度,在于调查,在于本地。必须区别于一般的自媒体,必须体现出记者的职业素养。比如,某地查了一批食品,有关部门在自己的网站公布了不合格产品名单。有价值吗?很小,点击量在100以内。不专业的媒体转了,似乎很重要,似乎也有点价值,毕竟稿件里面有克伦特罗,有沙丁胺醇。然而最终炒火这条新闻的还是传统媒体(及其下属的新媒体),因为他们对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这些鲜为人知的名词做了转化,告诉受众,这两个术语都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称呼:瘦肉精。标题出现了这些字眼之后,一时间广为传播。

  这只是一个“非典型”案例。面对新媒体,记者只有更专心、更专业,自己的价值才会进一步凸显,传统媒体的价值才会被点亮。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5年12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