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谈趋势,更要谈出路

2016-03-01 17:14:34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2月下   作者:高金国

摘要:无论媒体如何融合、技能如何重要,业务都是记者的基础。

  敌人打过来了。王爷问师爷:“咋办?”师爷道:“王爷啊,大势所趋,大势所趋,江山难保啊!”

  王爷:“我问你我该怎么办,跑还是留,跑怎么跑,留怎么留!”

  师爷道:“王爷啊,我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吧!咱打不过人家,这是趋势啊!”

  ——这样的师爷,留着有用吗?老高若是这王爷,要么拿自己的脑袋撞豆腐,要么拿师爷的脑袋撞墙。

  事实上,这样“只谈趋势不谈出路”的师爷,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一直都有。

  实体店铺开不下去了咋办?简单,发展电商啊!农产品卖不出去,咋办?简单,发展电商啊!纺织厂破产了咋办?好办,发展电商啊!

  ——这是另一类师爷,可归类为“所有趋势、一条出路”。他们与上一类师爷殊途同归:不仅谈趋势,也谈出路,但全世界的出路只有一个,所有的问题只有一种答案。

  这种简单化思维在社会上蔓延,媒体界也未能幸免。你和他谈报纸的出路,他和你说媒体的趋势;你和他谈报纸如何盈利,他对你讲百度一年几百个亿……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很奇怪的一点:几乎所有的媒体人,谈起媒体潮流、趋势来,都滔滔不绝;至于最基本的采编业务,反倒少有人谈了。为什么?谈业务太老土了,不是趋势、不赶潮流啊!

  所以当我看到新华日报总编辑的一篇讲话时,还是高兴了一阵子。总编辑必须看潮流、谈趋势,但绝对不能不谈业务。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年轻记者成长要念好“三字经”》。整篇文章既不谈潮流,也不说趋势,而是说了以前我们耳熟能详,现在却很少有人提的三点:勤快、悟性、创新。

  事实上,不仅传统媒体面临危机,记者这个行当也面临危机。危机面前,传统媒体的出路是融合,记者的出路在于业务水平。业务水平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在于悟性和创新。

  别说“写稿机器人”已经出现了,就算没有“写稿机器人”,很多软件对新闻素材的抓取能力也够强悍。在这种情况下,抄文件的记者有前途吗?罗列素材的记者有前途吗?不带感情的记者有前途吗?不会思考的记者有前途吗?创新乏力的记者有前途吗?恐怕都没有。

  “勤”,是容易被取代的。因为机器、软件的效率,远比人高。“悟”和“新”,至少短时间内机器或者软件无法做到。据说已经有人在研究“会思考的机器人”,也有人说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的思维只是早晚的问题,甚至有人说机器人已经具备了思维功能,只是它们故意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样子。但至少现在,“悟”和“新”,还是记者这个行业不被取代的法宝,还是记者体现自身价值的业务之魂。

  缺少了思考的“勤奋”,是一种“伪勤奋”。技术的进步,事实上养懒了不少记者,让不少记者看上去很勤快,稿子很多,却基本上是在做“机器人抓取”工作,只不过这种“抓取”被传统媒体相对落后的流程掩盖了,表面看不出太大的问题。

  百度成了记者最便捷的工具,它让记者几乎无所不知,而且毫不费力。以前,为了核实一个信息,记者可能需要重新跑一趟采访单位,亲自去看看,至少要打个电话;现在不同了,动动键盘、手指,一切搞定。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生活在网络时代的记者,成了“无所不知却不会思考”的一代。

  网络养懒了记者,也麻痹了记者,进一步降低了记者这个职业的门槛。我们应该预见到这样一种危机:有了网络,记者的工作所有人都能干,甚至能干得很好,那么,记者这个职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一个国家,如果所有人都成了司机,司机这个职业就会消失;所有人都成了厨师,厨师这个职业也会消失。记者又何尝不是如此?

  所以,记者必须有行业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不仅仅来自于媒体的融合与竞争,不仅仅来自于写稿机器人,而且来自于整个社会变革的大趋势、大潮流。

  要想立足,要想找到出路,必须有悟性,必须有创新。不会思考的记者,会被程序所取代;缺乏创新的记者,也会被取代。

  无论“渠道论”“平台论”如何甚嚣尘上,内容都是媒体的基础;同样,无论媒体如何融合、技能如何重要,业务都是记者的基础。业务好比啥都好,一位老报人的这句话,现在不过时,将来也不会落伍。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2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