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微信公众号有什么值得怕的

2016-03-10 12:33:39

来源: 青年记者2016年3月上   作者:张灿灿

摘要:难道用户热衷的社交媒体一代不如一代?这和曾经那句“垮掉的一代”一样,结论下得太早,又虚无。

  谁火,谁将成为靶子,这是规律。曾经大热一时的微博,背过引导浅薄阅读、降低读者思考能力的“黑锅”,然而在其用户忠诚度大减之后,骂声见小,不再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在微信公众号遍地开花的当下,微博反而因为身为“公共意见集中的舆论场”(通俗地说,就是大家都能评论),被认为内容含金量超过微信公众号,摇身一变又成为深度传播的载体,顺势在新媒体领域彻底“洗白”。

  矛头现今已经指向微信公众号,面向它的控诉火力全开。前段时间,《我所有的朋友都去做微信公众号了》传播甚广,综合来看就一句结论:微信公众号遍地有,成为眼球经济牺牲品的是多数。而后来,文化记者孟静也写了一篇《我们只有做公众号这一条出路吗》,指出记者都转行做微信公众号赚钱,调查记者几乎快退出历史舞台,担心将来再没人愿意吃力不讨好地搞深度报道,因为公众号不用费劲采访和艰难写作,简单俘虏眼球就能快速实现盈利。

  “公众号猛于虎。”数了一下,我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已经有92个,生活类、资讯类、八卦类、专业类,不一而足。先不论它们的风格和内容,我更愿意用一道菜来形容每日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感觉。这道菜就是炒鸡杂——把鸡心、鸡肝、鸡胗、鸡肠等边角料,只要重盐多油、大火爆炒,再多放点辣椒和味精,就成了一道绝佳的下饭菜。那也是一道典型的大排档菜。

  同样,公众号现在就像一个“内容大排档”,年轻化、流行化,谁噱头多、流行元素多,谁就必然火爆。方寸之间的战役,容不下太长时间的博弈。简单粗暴地让读者看清一个观点、一个道理,才是王道,哪怕只是老生常谈,只是旧内容的重新编辑整理。

  甚至,如何提高微信公众号关注数、点击数和评论数的教程,也成了热门。正好翻阅了一篇总结“10万+”阅读量的文章,列举了近期一些热门文章:《这11张图片,看完你就会谢谢我》《视频一出,笑死千万人》《劳斯莱斯算个屁,没有车轮的汽车现身四川成都!惊呆了》《这歌这人都太美了,过路司机都看傻了》……是的,并没看错,这就是典型的关注度高、点击量高、点赞数高的“三高”文章。如果转移到普通网络上,你会觉得似曾相识,它们正是位居三无小网页的主打推荐,被美容品、减肥药、保健品广告包围的小视频和鸡汤文。这些曾经默默躺在网页里无人问津,或者点击者甚众却带不来广告费的内容们,却在手机屏幕里再次发挥了余热,点对点传阅、朋友圈散播,培育了肥沃的广告土壤。

  “10万+”的阅读量,“1万+”的点赞,每当文章下拉到底部,这个数据都能让人激动。在微信公众号的评价体系里,这是最好的褒奖,代表着典型好文章的特点:到达量大、认同度高。这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传统媒体所不能看到的,也是微博难以承载的。

  难道用户热衷的社交媒体一代不如一代?这和曾经那句“垮掉的一代”一样,结论下得太早,又虚无。无疑新媒体盛行,我们生活的碎片化时间都被利用起来,可以说媒介接触时间史无前例地长,也空前广泛。这已是巨大进步,更何况,指责微信公众号鱼龙混杂的人,是否想过那部分“龙”的存在?尽管标题党横行,占时事便宜的内容泛滥,但不少公众号的精良程度还是令人感到惊艳,那些出于专业人员之手、个人自发制作感兴趣内容的公众号,可以说代表着专业的最高水平。关注一个这样的公众号,胜读五年书。

  毫无疑问,从善如流是每个有自知之明的读者的首要选择。也许我们内心深处愿意攻读晦涩的、专业的书籍,做些看似有意义的、充实人生的事情。刷手机,图乐子?读鸡汤,笑一笑?不少人说,这些看起来太过低级。每当听到哀叹浅薄阅读的论调时,都会感觉诧异:说得好像曾经全民阅读很流行似的。对于眼下高度网络化的危害暂时众说纷纭,不可妄下判断,但每一个普通人都尽最大可能融入全媒体环境、选择更丰富的媒介充实生活,这一点进步不可否认。

  因为,谁能肯定这些庸常的东西不能激发普通人深刻的思索,复活在现实中已经沉寂的更大的人生可能呢?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来源: 青年记者2016年3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