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张君劢:宪政为绳,专政为靶

2016-04-10 01:04:00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4月上   作者:高明勇

摘要:  在言论史上,张君劢不算是“失踪者”,但绝对是被忽视者。

  中国历来有“清议”的传统,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清议》中说:“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於清议亡,而干戈至矣。”稍微了解张君劢生平的话,会明显认识到,他是继承中国“清议”传统的代表性人物。在言论史上,张君劢不算是“失踪者”,但绝对是被忽视者,至少目前国内对他的宪政思想、政治哲学的研究远远不够。

  第一次声名鹊起,是1923年,36岁的张君劢在清华学校的一次演讲“人生观”,指出科学不能支配人生观,引发丁文江的批驳,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和《玄学与科学——答张君劢》,随着他的反击,参与的学者越来越多,胡适、梁启超、吴稚晖、张东荪等,并由此引发一场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结果,自然是没有定论,不过张君劢却由此得了一个“玄学鬼”的称号。

  此后,张君劢还创办过政论刊物,以政论的方式批评当权者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1928年初,张君劢与朋友李璜秘密创办了地下刊物《新路》,决计用非法的手段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份每期刊印3000份的刊物,基本都是以邮寄赠阅的形式分给各地朋友。

  在《发刊词》中,张君劢提出了杂志立言的四个标准:1.持论务求平实;2.手段比加选择;3.立法期于久远;4.主张持以坚定。“本此四义,而又外察大势,内审国情”。由此,他又提出了“主张民主政治,反对帝制及一阶级专政、一党专政”等12条具体的政治主张。

  与同时期的同人刊物不同的是,“发刊词”既是办刊理念的昭示,更是政治主张的宣扬。此后,张君劢先后刊发了诸如《一党专政与吾国》的政论,指出国民党要想不失败,唯有实行民主政治,“保障人民言论自由”“结社集会自由”“速议地方制,施行地方自治”“速议国宪,施行政党政治”。

  1928年2月29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反革命治罪条例》,随后,3月9日,国民政府改为《暂行反革命治罪法》进行公布,指出:“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制主义及不利于国民革命之主张者,处二等至四等有期徒刑。”不久,《新路》遭到上海特别市政府查禁,理由是“言论反动,主张乖谬,意在危害党国,破坏革命”。张君劢即发表《新路禁止发行令书后》,针对这16字罪状,逐一批驳。

  苦撑一年,由于印刷厂不敢承印,邮寄亦困难,出版了10期的《新路》,无奈停刊。

  1932年5月,张君劢在组织发起“再生社”之后,创刊《再生》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由张君劢、张东荪和胡石青三人共同写就的《我们要说的话》,洋洋洒洒三万余言,提出了98条纲领——而这是后来张君劢提出的“修正的民主政治”的来源。

  张君劢的“立国之道”,主要就是“修正的民主政治”“国家社会主义下计划经济的建设”和“既发扬传统特点,又吸取西方长处的文化政策”。

  究其一生,和徐复观一样,张君劢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批评者,张君劢对气节和尊严身体力行。飘零海外近20年,他一直没有固定工作,生活非常清苦,但坚持拒绝国民党当局的资助。自1949年离开大陆,一直到1969年去世,张君劢自始至终没有接受过国民党当局的一文钱。

  飘零海外的张君劢,选择了以挖掘中国传统学术来表现他对中国的热爱,他写下著名的《新儒家思想史》,成为当代新儒家当仁不让的开山之人。

  1958年,他又和唐君毅、牟宗三等联名发表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的长篇宣言,宣告了儒学在经过五四以来的诋毁以后“再度活跃于现代中国的思想舞台;同时,它也反映了现代新儒学力图走向世界的努力和雄心”。

  1946年,张君劢曾有一个演讲,关于中华民国未来的宪法。他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家为什么要宪法?宪政的基础是什么?围绕第一个问题,张君劢的回答是,国家之所以要有宪法,是由国家的“目的”决定的,一个国家,必须保障人民的安全,必须保障人民的自由,必须造成一种法律秩序,使人民的安全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同时,他认为人权是宪政的基础,包括人身自由、居住迁徙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思想言论自由、信仰出版自由等。

  (作者为凤凰网评论总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4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