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有关弹幕

2016-04-10 01:08:00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4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新传播方式的流行到底体现了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它。

  《北京晨报》评论版的编辑打电话采访我有关弹幕的事情,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我说了这样一些看法,见报时编辑的小标题是“互联网加的新形态”:

  作为一个职业的研究者,同时又有些老派习惯的人,我本人的收视习惯,绝对接受不了这种边看边吐槽的方式。我更喜欢在安静、平静、干净的状态下,完成对内容的欣赏以及判断,哪怕内容很火爆、很有激情也是如此。那种边看边吐槽,说不定还有些评论者情绪比较激动发表一些冲动的批评,我觉得会把平静完全破坏掉。我的家人中,也有喜欢看弹幕视频的,屏幕上常有20条以上的字幕在滚动,我觉得没法看,到底是看内容,还是看吐槽呢?

  但个人的习惯并不影响对弹幕本身的判断。在今天这个“互联网加”的时代,我想“加”的那一部分,不仅仅是一些产业,同时也有更新的传播和交流方式,比如这种即时评论的方式。

  我可以理解能够接受和喜欢这样的传播方式的人,我可能会把书房弄得很安静,但作为研究者,不可能排斥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应该对不同的选择和偏好给予更多的宽容。

  90后、00后的年轻人,他们接受信息、进行社交的方式和我们那一代已经不一样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不太会选择静静地看完一部作品,然后再去写一篇文章评论它,他们有观点有情绪会立即表达出来,而技术的发展足以支持他们的方式。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说,不应该忽视这样的现象,更不能认为这种即时的评论会破坏艺术和审美。恰恰相反,互联网上的吐槽,甚至是情绪化的表达,应该给予关注,它的背后有社会的、心理的等等种种可以研究的东西。这给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新传播方式的流行到底体现了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它。

  同在一个版面上还有另外三位专家的观点,意见基本一致,小标题分别是:“足不出户联通世界”“表达方式总在进化”“傻看电视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

  让我们看看百度百科的解释:

  弹幕(danmaku,dan mu)源自日本niconico动画的用来临时发表言论的系统,可以以滚动、停留甚至更多动作方式出现在视频上,是观看视频的人发送的简短评论。弹幕源自军事术语的“用大量或少量火炮提供密集炮击”,在射击游戏中也指类似的密集攻击。“弹”在这里源自日语danmaku,所以读作“弹dan”。对动漫或者军事不熟悉的网民以为“弹”是指观影过程中实时弹(Tan)出网友相关评论的意思,便读做Tan mu,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读法。一般情况,该类网站能允许观看视频者发表评论或感想,但与普通视频分享网站只在播放器下专用点评区显示不同,其会以滑动字幕的方式实时出现在视频画面上,保证所有观看者都能注意到,从而实现观看者间的互动,甚至可以一起表达对作品的赞叹或批评,增加观看乐趣。

  有关弹幕,当天许多媒体上的这样一条新闻很引人注目:“阿尔法狗”挑战李世石。我思考的是与弹幕同样的问题:传统的文化传播和接受方式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路在何方?因为,古人的琴棋书画中的棋主要指的是围棋,而下围棋又被艺术化地称为“手谈”,“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情感、有思想、有互动。现在,人与人的手谈,哪怕是世界顶级高手的手谈,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无法比得上人机大战。更有论者警告:智能机器对人类最现实的威胁,很可能是“抢饭碗”。

  专业和非专业的问题纠结在一起,结论大概是这样的:相信“心静自然凉”,但不会拒绝空调的“清凉世界”。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4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