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电视行业编外用人之困

2016-04-30 22:48:00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4月下   作者:陆高峰

摘要:  用人体制改革滞后,特别是大量编外用工难题难以化解,给电视行业发展和电视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近两年来,一些电视人离职,原因有很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电视行业的用人机制问题。

  与近年兴起的新媒体一开始就建立了企业化用人机制不同,电视发展历史较长,工作人员中新老员工混杂,用人体制上“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带来的身份待遇、养老保障与利益分配冲突、矛盾较多。而同样是传统媒体的报社,在体制改革中起步较早,市场化发展路线相对明确,改革进展较为顺利,除一些党报外,社会化、企业化用人机制基本建立。至于期刊社、出版社,转企改制、分类推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更加明确,企业化用人机制改革更加彻底。而电视行业的企业化、市场化改革路线相对模糊,改革过程中也屡屡反复,用人机制积累的问题相对较多。

  电视行业用人机制问题较为突出,还与其庞大的用人数量有很大关系。特别是电视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超常规的大发展,随着大量新频道、新节目的开办,电视从业人员数量迅速增加。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在2004年清理数千名不规范用工人员后,目前公布的“本部现有员工”仍然有9000多人。一些省级广电单位人员总量也多达数千人。以湖南广电为例,2004年公布的数据就显示,其集团有4200多名员工。这使得电视用人体制改革成本相对较高,包袱较重。

  在发展过程中,一些电视台、电视频道、栏目组节目组为解决用人问题,还出现了“饥不择食”的现象,大批招聘新人或者采取劳务派遣、临时用工等各种“灵活”方式大量用工。这导致电视行业编外人员比例超高。湖南广电集团2004年公布的4000多名员工中,有2000多名员工属于聘用制,聘用人员约占一半以上。这种大量编外用工,给后来电视行业的用人体制改革带来了很大困难和阻力。

  用人体制改革滞后,特别是大量编外用工难题难以化解,给电视行业发展和电视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对于电视这种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行业来说,人力资源,特别是员工的创新力、创造力是其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但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同工不同酬的用人机制,极大地挫伤了大量体制外员工的积极性。而且,有研究显示,愈是采编第一线这样创造与创新的关键岗位,编外人员比例愈高。有资料显示,西部某市级台,其编内员工与编外员工薪资存在4000元以上的差别,导致编内人员不劳也比编外人员多劳收入高。这样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很难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对于大量编外从业人员来说,不公平的用人和分配制度,还给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归属感带来了很大问题。长期属于编外身份,承受着与编内人员甚至连单位出入证都不一样的待遇,使他们不仅对于单位和职业难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导致职业忠诚度降低、职业流动率增高,而且内心深处还深受各种歧视的伤害。试想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型员工,内心长期忍受这种不公,最终却还被作为不规范用工清退,该是一种多大的创伤。

  电视业的一些不规范编外用工,也引发了劳动纠纷,此类案例每年都有发生。

  尽管这种大量编外用人体制和同工不同酬的分配方式存在弊端,但是从当前网上随处可见的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招聘广告来看,编外用人仍然是当前电视行业的主要用人方式。在现有新老用人体制交替的情况下,在“编制”还难以完全取消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老人和新人、编内和编外人员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等问题,仍然是电视业用人体制改革中的大问题。

  【本研究得到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Y201432035)、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13122189-Y)资助】

  (作者为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副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4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