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舆论监督: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2016-06-01 19:16:02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5月下   作者:王建珂

摘要:  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意愿得到表达程度的一种表现。

  习近平同志在2月19日举行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

  习近平同志这段话中提出了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还指明了怎样做好舆论监督。但是,笔者阅读的多地学习讲话的报道中,很少提到有关舆论监督的问题。

  舆论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媒体代表人民对权力和社会不良风气的监督,是人民赋予媒体的一项职责。它是现代社会民主建设的一个象征,也是人民意愿得到表达程度的一种表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个领域拨乱反正。198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其中强调:“各级党委要善于运用报刊开展批评,推动工作。”本世纪前后,有三位国务院总理为以舆论监督见长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题词。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挥毫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大字,给节目组和广大媒体人以极大的鼓舞。

  近些年,舆论监督在反映人民呼声、针砭时弊,帮助政府改进工作,特别是反腐倡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至今记忆深刻的毒奶粉、黑砖窑、地沟油等事件,最早都是媒体揭露出来的;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食品监督法的修订、户籍政策的改革、醉驾入刑等,都有媒体呼吁的原因;一些腐败分子和贪腐现象的暴露,背后更是有媒体记者的影子,舆论监督成为腐败分子的克星。一些优秀记者运用舆论监督的武器维护人民利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舆论监督还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无论是新闻圈子内部还是受众中,不少人认为,舆论监督有所淡化。这与某些单位学习“2·19”讲话的报道中忽视关于舆论监督的内容是相关的。而问题的实质,是一些官员不重视舆论监督。所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最主要的是需要各地各级部门官员的支持。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欢迎舆论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通过运用舆论监督,改正缺点和错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之江新语》)

  支持舆论监督,首先要纠正对舆论监督的某些模糊认识,真正认清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在这次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主要强调的是媒体要加强党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我们要看到,这个讲话的各个部分存在内部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比如,不能认为坚持党性原则,就不要舆论监督了。党性和舆论监督是不可分的。舆论监督要坚持党性原则;同时,舆论监督又是衡量党性强不强的尺度。党性原则也要求我们加强舆论监督,因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党性的核心。不讲舆论监督,还谈什么党性?

  其次,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官员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本地或者个人的脸面,影响其“政绩”和升迁。坊间曾流传的“订报秘诀”:“想了解本地的好事、外地的丑闻,请订阅本地报纸;想了解外地的好事、本地的丑闻,请订阅外地报纸”,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你脸上本来长了个瘤子,舆论监督可以帮你除掉它,可你怕痛,总是护着它,对你所在地区和你本人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正确的舆论监督,其效果并不是负面的,而是正面的。同时,舆论监督并不完全是批评报道,媒体对权力的运行、重要问题决策过程的公开传播,让信息透明,广大受众能够及时了解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属舆论监督。

  反腐败斗争正在路上,那些暂时占据着领导岗位的腐败分子,视舆论监督为眼中钉,总要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法来对付。软的,如给“封口费”,企图封住记者的嘴;硬的,如指使人驱赶、打骂记者,抢夺记者的摄像机、照相机等。在他们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和媒体,要是非分明,勇于揭破他们的阴谋,让他们受到纪律和法律的制裁,为舆论监督进一步扫清障碍。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习近平同志在“2·19讲话”中提出的这48个字,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和职责。其中既包括正确做好正面报道,也包括正确进行舆论监督,我们需要全面理解。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5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