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标题可以创新但不能“找不着北”

2016-08-01 01:01:12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7月下   作者:郭强

摘要:  有些轻松有趣的娱体新闻、社会新闻标题调侃些无妨,但涉及时政、悲剧、灾情、风俗等内容,就不宜用“抖机灵”的心态“玩”新闻标题。

  进入7月,安徽、湖北、江西、湖南、江苏等地由于强降雨出现了严重内涝灾害。7月5日至6日的一场大雨把湖北武汉变成“水世界”,武汉因渍水导致车辆无法通行的路段多达169处,全城百余处被淹,交通瘫痪,188条公交线路停运。武汉地铁2号线中南路、4号线武昌火车站、梅苑小区站等进水。

  灾情引起全国媒体关注,以7日各报报道为例,扫一眼标题就已经能感到武汉灾情有多严重:《水围武汉》(《新京报》)、《强降雨袭击武汉交通瘫痪》(《钱江晚报》)、《武汉中心城区道路大范围渍水》(《楚天都市报》)、《勠力同心打赢防汛抗洪硬仗》(《武汉晚报》)、《大水围城》(《京华时报》)、《武汉全城百余处被淹交通瘫痪》(《晶报》)……

  与众不同的是,《深圳晚报》不仅头版刊发了武汉高铁车站外积水成河的大照片,还起了一个特别的头条标题——“都是湖 找不着北”。实话实说,版面设计别具一格,标题新颖独特,但新颖归新颖,只是感觉有点冷。

  看得出头版编辑很用心,读起来也很有趣,可以展开多种联想,但这种戏谑式的标题与灾情联系在一起,就显得很刺眼,甚至感觉有些残忍。这不是笔者一人的感觉,在朋友圈里随机做了一个小调查,一批同行的基本共识是:这标题有些过火了。

  报纸的标题需要鲜亮起来、生动起来,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关注,但前提是,除了本身准确生动之外,还必须顾及与标题对应的新闻事件主体。有些轻松有趣的娱体新闻、社会新闻标题调侃些无妨,但涉及时政、悲剧、灾情、风俗等内容,就不宜用“抖机灵”的心态“玩”新闻标题。

  没有多少人能想到以C罗为核心的葡萄牙队依靠常规赛中七战六平的战绩最终会赢得今年的欧洲杯。葡萄牙队唯一在90分钟内取得的胜利就是2:0淘汰了威尔士队杀进欧洲杯决赛。在这场比赛之前,有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真是难坏了有选择障碍的我,到底是选择“B(贝尔)”,还是“C(C罗)”?答案揭晓后,《新文化报》起了一个鲜活的标题《当你“患上”选择障碍症时,请选择C》,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

  对C罗,《南方都市报》换了另外一种“玩法”,起了一个更跨界的标题《C罗用12年才想明白的事,杜兰特只花了一个月》,不仅戏说葡威绿茵对决,还把NBA球星杜兰特转投勇士队的事穿插在一起,同样很有娱乐性。

  可是如果“抖机灵”抖的不是地方,编辑的创意往往会变成创伤。3年前,南方某报报道北京遭遇雾霾风沙轮番袭击时,标题是《雾霾再袭 沙逼北京》,无需解释,只要读一读就能发现其中的“爆点”。不出意料,这个标题迅速“走红”,各种演绎和解读在网上热传。

  尽管有人认为此题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想歪了,但当天下午,该报的官微就发出致歉声明:“本报今天陆续接到读者电话和微博投诉,称3月1日A19版《雾霾再袭 沙逼北京》的标题严重不妥,极容易遭误读。本报特就因此造成的不良传播后果向读者诚意致歉。本报将以此为鉴,完善签审流程,强化把关意识,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笔者对《深圳晚报》一直非常推崇,近几年纸媒式微,但该报逆势上扬,历经几次改版之后推出了很多创意独特的报道以及形式新颖的社会活动,头版更是独树一帜,常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呈现。

  比如,同样是关于雨情的报道,2014年4月1日《深圳晚报》的头版设计堪称大胆而有深意。2014年3月30日的大暴雨刷新了深圳多个纪录:这是深圳30年来3月份同期最强大暴雨,50年来最大的小时雨强降雨,而深圳市气象局当天也发布了6年来首个全市暴雨红色预警!

  对此,《深圳晚报》用了9个版关注雨后救灾情况,头版设计大胆,没有图片而是从上到下的虚线铺满整版,象征暴雨如注,只在右下角突出两个大字:“圳痛”,高度概括了这场大暴雨带给深圳的创痛:深圳约180个地点遭受内涝或水浸,多数内涝点水浸超过半米,有的地点甚至深达1米。

  相信深圳人不会忘却那场大雨,就像北京人忘不了“7·21”一样。但遗憾的是,面对同样饱受暴雨侵袭的武汉,脑洞大开的编辑好像有点迷失,于是才有了“都是湖 找不着北”这样的标题。报纸编辑做标题,除了拼智慧拼才情,还得拼责任拼眼界拼胸怀,鼓励发散思维进行创新,但不能“找不着北”。

  (作者为北京晚报副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7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