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马克思墓前静悄悄

2017-06-27 21:21:12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6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在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大思想家、大学者中,能有如此密集而丰富的新闻活动,马克思堪称举世无双。

  与伦敦泰晤士河畔若干著名景点游人的摩肩接踵相比,马克思墓的所在地海格特公墓显得出奇地安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清。前段时间我到伦敦,在马克思墓前停留的约半个小时里,与我们一起留连忘返的只有一位土耳其姑娘。那个时候我有一个很奇怪的念头:怎么就不见以扫货和广场舞威震世界各地的中国大妈呢?是什么情况妨碍了她们本应前来的脚步?是拜谒马克思墓不再是英国之行的标配,还是4英镑的门票?

  我本科时上的是哲学系,号称马克思的弟子。从大三开始,《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就成了艰深难啃的专业课。于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中,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成了我的最爱,一是因为这篇悼文短小精悍,二是字里行间不见悲情只有热情和激情。也因此,在马克思墓前流下两行清泪,对我来说不仅是情结,更是心病。

  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不光怀旧,更有发现。重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个40年前自己忽略的重要细节被“新闻专业主义”发现——“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为什么恩格斯没有列举诸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煌煌巨著,却在惜墨如金的讲话中如数家珍地列举了马克思所参与创办的报纸?还是恩格斯给出了答案:“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在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大思想家、大学者中,能有如此密集而丰富的新闻活动,马克思堪称举世无双。

  静悄悄的马克思墓前,我和朋友饶有兴味地说起这样一件事:1971年,“9·13”事件后,毛主席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大唱两首歌——《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于是,广播里反复播送列宁一篇鲜为人知的悼文《欧仁·鲍狄埃》。或许是童年的记忆总是难忘,我至今还能背出列宁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语言:“1887年11月8日,巴黎的工人把欧仁·鲍狄埃的骨灰送到拉雪兹神甫公墓,在那里埋葬着被枪杀了的公社社员。警察夺取红旗,组织殴打。无数的人群参加了这次没有宗教仪式的葬礼。四面八方都在高呼:‘鲍狄埃万岁!’”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浩繁卷帙中,有三篇悼文极具特色且颇有魅力。除了我们提到的以上两篇,还有人们更加熟悉的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年轻的朋友不妨闲来做个实验:多少年后,当自己有把年纪的时候来次重读,一定会既有新知,更有新悟。

  两年前的一天,我参加一个节目录制,5期节目的选题中有一期十分抢眼——《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培养工程。制片人怕我不适应,一再解释这是命题作文,没办法。我对她说:“我爱说这个,我就爱说这个,强项啊!”

  我是怎么说的呢?中心论点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尾有一句名言:“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你可以质疑马克思的观点,但你没有理由怀疑马克思的人格。马克思的学说的真理光辉和他的人格的人性光芒交相辉映,冲破了历史的重重迷雾,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不仅有对社会的科学透视,更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思想的传播力和人格的感召力高度统一完美,马克思做到了。马克思是不朽的!

  一笔千秋,后人心间。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6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