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新闻报道必须考虑受众的感受

2019-05-27 19:42:13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5月下   作者:乔新生

摘要:  新闻价值观不是普遍的价值观,新闻价值观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对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报道,折射出国内部分媒体深层次的问题。面对这一火灾事故,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丧考妣,摆出一副“今夜都是巴黎人”的表情,也有一些网络媒体把巴黎圣母院和中国历史上被列强焚毁的圆明园相提并论,话里话外透露出这是历史的悲剧,同时也是历史的“报应”。坦率地说,这充分反映出一些媒体价值观的混乱。

  一些学者认为,亚洲媒体的价值观和西方媒体的价值观完全不同,亚洲媒体的价值观强调人文关怀,不仅仅是报喜不报忧,同时也是在客观平衡基础之上努力营造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激发人们产生向上的力量。

  新闻是价值观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讨论新闻价值观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整体的需求。如果认为新闻价值观是世界普遍的价值观,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价值观的差异,那么就会出现严重的偏差。

  中国媒体和其他亚洲国家媒体一样,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强调平衡的原则。无论是在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和事实运用方面,还是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都充分强调受众的感受,这是新闻报道的“中国风格”。中国新闻价值观强调客观真实,但更重视新闻报道的主观特性,在新闻报道中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达到传播价值观的目的。

  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是个不幸的事件。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应当客观描述,而不应该带有过多主观感情因素。不过,新闻从来都是主观的表达,因此,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是可以接受的。但问题就在于,如果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只看到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而没有考虑自身所处环境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变化,那么新闻报道就会在受众的心目中产生强烈的反差。而恰恰是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们对新闻报道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这种带有排斥性的情绪,会导致新闻报道失去价值传播的意义。

  记者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同时也要考虑受众的感受,这种价值观的平衡,来自中国古老的哲学,那就是推己及人。如果只看到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对人类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损失,而没有考虑到身边发生的一切,就会被一些受众视为“矫情”。

  当衣着华贵的贵妇俯下身子,试图安慰刚刚失去儿子的农妇的时候,她发现农妇正在喝汤。贵妇满腹狐疑,询问失去儿子的农妇是否悲伤。刚刚失去了孩子的农妇抬起头来平静地说,自己还要活下去。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启发,新闻报道从来不是独立的存在,新闻价值观不是普遍的价值观,新闻价值观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媒体如果东施效颦,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受众。媒体固然可以在报道中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必须考虑受众的情绪,这样才能使新闻报道产生共鸣。

  笔者不赞成民粹主义新闻价值观,动辄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类比。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多数受众的感受,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写在脸上,那样做就会使新闻报道过于主观,以至于失去新闻报道应有的价值内涵。

  重塑新闻价值观就是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在新闻报道中高度重视不同人群的价值追求,通过新闻报道不断地寻求共识、凝聚共识。过去人们批评美国媒体为了在多民族移民文化中减少纠纷和矛盾,创造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中性”新闻报道概念。现在看来,新闻报道必须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新闻价值观必须包含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内容,新闻报道必须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感受,才能得到受众的认同。

  (作者为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5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