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快思手和多面手:新闻职业的核心资本

2019-11-11 10:40:32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1月上   作者:曹林

摘要:  流畅快速的写作能力,还有开放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开放的思维,是新闻专业最核心、也是最低限度的职业优势。

  你觉得新闻这个行业最核心的职业资本是什么?或者说,你觉得相比其他专业,一个学新闻的人的最大专业优势是什么?我经常拿这个问题问学新闻的学生和新闻学界业界的朋友,答案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掌握一套客观报道的专业方法,用新闻报道去影响社会,负责任地报道一切,叙述的能力,更多的话语权,更善于设置议题和带节奏,更会说话,更有新闻理想。

  这些回答,要么太“帕森斯”,过于宏大;要么太“拉扎斯菲尔德”,停留于技术和方法崇拜的“抽象经验主义”,都没有切中新闻这个专业的关键。

  在我看来,相比其他专业,经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人应该具备这两种能力,从而凸显相比于其他专业的优势:一是快速流畅的写作,无需太多酝酿的写作能力,写得快又写得好;二是敏锐开放的思维,思想结构上有一个宽厚的金字塔基,知识视野开阔,没有被某个单一的学科视角固化思维,能在丰富的人文社科资源中汲取知识能量,从而形成报道和评论复杂事实所需要的客观视角和人文触角。

  跟几位主流大报总编辑聊天时,他们都提到了这两种职业资本。针对前几年有媒体更爱招非新闻专业的学生,甚至直言“不要学新闻的”,这几位总编辑都说他们还是更爱招学新闻的学生,因为一般学新闻的写作能力会比其他专业的强一些,文字清爽,上手快。有一个强专业背景,如法学、经济学、科技、医学背景当然好,但是,多数新闻并不是按这种专业划分发生的,背后纠缠着复杂的问题。法律问题背后有其他社会因素,一个看似经济方面的问题却隐藏着社会学背景,新闻需要客观地呈现,而某个单一的强专业往往容易形成思维盲区。学新闻的倒没有这些框架壁垒,对身边发生的很多微妙变化更有敏感。

  当然还有成本问题,对一家媒体来说,每个领域和行业养一个专业的“跑口记者”成本非常高。所以,媒体更需要的是多面手,可以利用自己宽广的知识面跑多个行业和领域。爱泼斯坦讲过这样一件事情,美国司法部曾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新闻主管提建议,希望他派对贫民区问题有专门研究的记者报道城市骚乱,但是该新闻主管回应说,任何一个好记者都应该能够在不熟悉的环境下报道骚乱,在这种情况下卖弄学识可能比什么都不会还糟糕(兰斯·班尼特:《新闻:幻象的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第254页)。

  由此可见,快思手和多面手,流畅快速的写作能力,还有开放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开放的思维,是新闻专业最核心、也是最低限度的职业优势。

  怎么训练让自己成为快思手和多面手呢?在我看来,评论写作是训练这两种核心的新闻职业资本最佳、最便捷的文体形式。

  新闻采访可能需要专业资质,新闻写作也需要机构平台,还有特稿、通讯、编辑,都需要与新闻机构的合作,在正规实习中完成,而评论写作是唯一一个不需要依赖机构平台的文体类别。评论是人的本能,你天生就是一个评论员,你随时可以观察,把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时事当成你观察和评论的对象,你动脑动手就行,把想法写出来,就完成了一篇评论。网络和社交媒体这么发达,你甚至不必走出大学校园,只要勤于动脑思考、动笔写作就行,最低限度地依赖外在工具,最大程度上挖掘和盘活你的所学所思所感。评论写作,综合地体现着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和思维素养,写作的过程,就是把自己所积累的思想资源和表达能力都激发出来。

  有什么比评论写作更能训练我们的流畅表达和批判性思考呢?写一篇评论,要全方位且立体地调动自己看、想、写、说的综合能力,考察着你的知识积累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逼着你去关注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强化着你“与人交流”的媒介素养。一个进入状态的评论者,他的身体总是前倾的,而不是后仰的,前倾表现了一种积极投入的姿态。所以,我一直觉得,评论写作课不仅应该成为新闻学院的专业必修课,而且应该加大重视程度和训练强度。评论常被称为一家媒体的灵魂和旗帜,从学科训练来看,评论也是新闻专业这个皇冠上的明珠,一个新闻评论写得好的学生,新闻敏感和新闻写作肯定不会差。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1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