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从新闻娱乐化到新闻抖音化

2023-06-25 16:06:57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4月上   作者:时统宇

摘要:  导向是短视频新闻的底线,短视频新闻的本质属性不是娱乐。

  近日,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朱永祥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感言:“我最近在几个场合一再呼吁要警惕新闻的抖音化。你(点击量)破10万,是抖音算法的胜利,是抖音价值观的胜利,而并非媒体的胜利。”这位曾经在杭州电视台干了二十多年的老电视人的这条朋友圈感言,获得了几位仍然在岗的电视人的点赞。这个给热衷于“10万+”者泼了一头冷水的判断,我当然认同。

  随后,我打开百度搜索,输入“新闻抖音化”五个字,又一次感到“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反应神速的百度百科也跟不上了,还没有对应的词条,只是在“百度学术”中有相关论文2209篇的摘录。如果真要描述一下“新闻抖音化”,位居搜索靠前的这样一条微博倒是比较贴切:“即10秒一段新闻,来源都是抖音视频,什么还都没交代清楚新闻就已经结束了。”

  看来对新闻抖音化,一些基本问题需要梳理清楚。

  首先,新闻抖音化是不是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是可以列入高考语文题的新闻文体。一句话新闻是由一个短句构成的新闻。常常是用一句话把那些有重要意义、为群众普遍关心、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出来,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更多的消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句话新闻实际上是一种标题的艺术。而新闻抖音化的恶果之一,就是把标题的艺术变成了标题的招数和骗术。试举几例:“就在今晚,十点左右”“女局长上热搜,本人回应”“突然离世,年仅17岁”“最新通报,发现22例”。之所以说把标题的艺术变成了标题的招数和骗术,是因为一惊一乍、耸人听闻、吹个泡泡、故弄玄虚成了标配,这和新闻抖音化的“什么还都没交代清楚新闻就已经结束了”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新闻的采编和传播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很明确: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点击量和转发量。

  其次,新闻抖音化是不是传统媒体的结构性转型?

  华盛顿邮报作为美国较早大力发展视频业务、精耕短视频新闻内容的传统媒体,为何能在众多美国传统媒体中脱颖而出?有资料显示:该报视频业务团队从成立之初的四十人发展到七八十人左右。他们的工作方式是大量视频编辑“嵌入”新闻编辑室,视频编辑与记者在同一个新闻编辑室工作,且视频编辑进入新闻编辑室的不同板块中,保证全方位参与每日新闻报道。本土的最新案例是:上海的新闻晨报整体转型,300多人的团队精简到不到150人。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媒体转型就是半数人下岗,部分国内媒体也大幅加强了视频采编力量,但媒体转型就是出几个“网红”吗?这真的有必然性、必要性和不可逆转性吗?

  再次,新闻抖音化是不是新闻娱乐化的变种?

  答案是肯定的。抖音、快手这样的平台,生来就不是为探寻真相、匡扶正义准备的。让人感到痛心的是:部分主流媒体发布的一些短视频新闻,与短视频平台上的娱乐性内容的区别越来越小,这种新闻抖音化倾向,症结在于媒体对流量的追逐。但是,如果只追逐流量,媒体和营销号又有何区别?这不是媒体的降低身架,而是媒体的一种自甘堕落。

  西方新闻界的娱乐化,曾经有过三大著名案例:辛普森杀妻案、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案、戴安娜车祸案。不难想象,如果放在新闻抖音化的今天,那会有多热闹。

  前段时间,在西西弗书店里看到了摆放在显眼位置的《娱乐至死》,二十年前该书对“把新闻包装成杂耍”的批评言犹在耳。不管商业传播平台如何变化,新闻媒体以不变应万变的仍然是:新闻传播的导向是短视频新闻的底线,短视频新闻的本质属性不是娱乐。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4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