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让网上信息多飞一会儿

2023-06-27 15:51:20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4月下   作者:吾道南来

摘要:  依据网上未经核实的信息马上评,有风险!

  4月7日晚,网传“员工怒怼领导”事件发生逆转。据四川德阳有关警方通报,陈某龙从未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下属单位及关联企业从业经历,因此前向中国电科求职未被录用而心生不满,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虚拟中国电科员工姓名、头像,捏造制作了多张“怒怼领导、发泄情绪”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

  警方通报还原了真相:陈某龙一手导演了这起震惊全国的闹剧。如今,陈某龙已被行政拘留。

  让我们先回顾梳理这一事件。

  4月5日零点27分,一“自媒体”公众号发布,中国电科(CETC)成都员工大骂领导截图火遍全网。

  10点45分,西部某电视台客户端公众号发布视频:疑CETC陈志龙本人回应已离职。

  11点35分,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新黄河微博发布,4日上午,新黄河记者致电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一位值班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从新闻媒体上关注到此事,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待相关工作人员核实清楚后,会有统一的回复。

  12点54分,某党报客户端发布快评《中国电科员工因加班辱骂领导?长期被自愿加班必然导致积怨》。

  13点12分,财联社转发九派新闻的报道,公司员工爆清明加班怼领导,成都市劳动保障监察队工作人员表示,已注意到相关网络舆情,将进一步前往涉事公司了解情况,调查核实。

  14点16分,环球网转发工人日报客户端报道,四川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上述网络曝光的情况,他们正与成都市总工会深入开展调查核实工作,若确实存在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将采取措施,坚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5点12分,京报网转发半月谈评论《员工吐槽“被加班”上热搜!加班文化“偷”走的不只是假期》。

  15点31分,有公众号转发人民网财经报道,中国电科回应“员工痛批强制加班”:非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和员工。

  4月6日,工人日报新媒体发表评论称,网友怒怼的是少数企业奉为圭臬的“超时加班文化”。这种文化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德,还损害了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工人日报呼吁,企业应该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4月6日,网上再次流传出涉事陈某龙任免文件,并有网友称陈某龙在中国电科工作十余年,以及怀疑陈某龙为中国电科“临时工”身份。对此,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电科成都多家单位获悉,网上有关“中国电科陈志龙”的信息,均为虚假信息。中国电科相关单位已报案。

  4月7日,警方通报网传中国电科加班事件调查结果:系捏造,涉事者已被行拘。

  从中可看出,多数媒体对这一事件保持了求真求实精神,看到这一信息首先是让记者求证。但令人遗憾的是,有的媒体在这一事件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以此事件为由头发表了评论,甚至有媒体评论中将这一未经证实的信息当作了事实。

  从最开始的内容爆料到后来的真相揭露,内容上呈现出巨大的反差,甚至最后的真相较之最初来了个180度大逆转,有许多研究者称这种现象为“新闻反转”。笔者认为,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反转”或“舆论反转”更准确些。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只有对事实的报道才能算新闻。因此,绝大多数网友当初以为真并引起共鸣的上述案例是典型的“信息反转”。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换脸”技术的成熟,这一现象更具有迷惑性,更加频发,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主流媒体在看到这些网上热点信息时,谨慎的态度是要让网上信息多飞一会儿,但并不是无所作为,要让记者用专业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态度去调查、求证,发掘真相。切记,有图不一定是真相,有视频不一定是真相,依据网上未经核实的信息马上评,有风险!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4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