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东方时空》三十年的轰趴

2023-06-30 11:32:15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5月下   作者:庄永志

摘要:  30年前,《东方时空》创办;30年后,回忆已成“大树”。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2023年5月1日,将近100位《东方时空》的“老人”在北京的一家轰趴馆办了一场“家庭派对”。创办《东方时空》的“七君子”(孙玉胜、梁晓涛、童宁、孙克文、时间、王坚平、张海潮)来了四位,其他人都是当年《东方时空》四个子栏目(《焦点时刻》《东方之子》《生活空间》《金曲榜》)的记者、编导、编辑、制片人。

  叙旧,当然是叙旧,但他们追忆的是怎样的往事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电视史:1958-2008》一书中写道:“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的创办,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电视新闻领域最具标志性的事件。”

  30年前,孙玉胜为首的平均年龄33岁的“七君子”和这群当年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用青春写就了一段新闻史:在节目形态和理念上,《焦点时刻》对社会热点作出更快更直接的反应、《东方之子》对精英采取平视乃至质疑的态度、《生活空间》正视普通人的生活并努力实现纪录片栏目化、《金曲榜》对流行音乐给予主流呈现;在节目运行上,开始了对真正的主持人而不是播音员、演员或司仪的锻造和权责分明的制片人制的试验;在人财物上,开始了编制外的用人机制(“第二用工制度”)和给广告时间不给钱的经费管理……这些探索和实验最终指向了新闻话语的改变。时任台长杨伟光对孙玉胜交代的是:“给你两项政策,一是经费包干,二是节目你把关,要变‘新华体’为‘中新体’”(孙玉胜《十年》)。

  30年后,有人英年早逝,大多满头华发。

  《焦点时刻》组齐唱《东方之珠》,白岩松解释:不仅仅因为歌名有“东方”二字,更主要的是提醒我们记住“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焦点时刻》的制片人张海潮2020年底病故。

  当然他们总会记起陈虻。陈虻之子一段深情而克制的视频致辞后,为这次聚会谱了主题歌《见到你》的张骁高歌一曲《怀念战友》……

  30年前,他们为国家、为时代也为自己创办《东方时空》;30年后,回忆已成“大树”,对新一轮新闻改革的期冀依然像种子一样萌动。

  5月1日的聚会,我算是走亲戚:先有《东方时空》的《焦点时刻》子栏目后有《焦点访谈》栏目,先有《东方时空》栏目后有《新闻调查》栏目,有了《东方时空》才有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是我的启蒙学校,《焦点访谈》给我更多历练;正是这次聚会最热心的推动者,我的老乡兼老友张洁推荐我进入《新闻调查》、加盟新闻评论部。

  《东方时空》开播20年时,张洁推出了讲述《东方时空》创业故事的八集纪录片《点燃理想的日子》;在轰趴馆,我包里揣着与纪录片同名的书和《东方时空》开播10年时出版的《〈东方时空〉的日子》,努力用心记住眼前的画面与话语——我要把自己在央视十几年的所见所感转换成一种学术资源供学界继续研究,包括眼前这群人对职业惯习的再造、对新闻边界的拓展,也包括当年评论部年会体现的自嘲、自省、自警、自律的组织文化;还有一个奢望——

  《新太阳60分》,这是新闻改革标杆的《东方时空》最初的命名设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个五月,我想跟正在学新闻的小朋友们再来听听老乡方兵作曲的《东方时空》晨曲、听听陈虻的声音,看一看谊兼师友的张洁、李伦策划的《点燃理想的日子》,期待和小朋友们一起迎来新的太阳。

  (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曾任《焦点访谈》主编、《新闻调查》策划)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5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