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时统宇:亲历并感悟湖湘文化

2009-02-24 08:20:02

来源:   作者:

摘要:


  我干的活儿比较杂。这不,去年年底还参加了在湖南举行的“改革开放30年专家博客主题笔会”,不光在湖南转了五六个地方,关键是一不留神,咱也成了博客。
  说不清去湖南有多少趟了,反正最多的一年去了六次长沙。2002年在湖南卫视的《今日谈》做节目,先后呆了一个多月。说起湖南,还真是充满感恩之情。现在我经常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两档节目中做直播,而最先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直播的,恰恰是湖南的“金鹰之声955”。2005年这个频率开播时,我还做过新闻主播。直播时的状态、心态、话筒、耳机,窗外三湘大地的春雷和春雨,给我的都是全新的体验。
  当然,我和湖南的联系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所谓“不打不成交”。同样是在2005年,当《超级女声》红遍大江南北时,我严厉批评了这档节目在海选阶段的低俗问题,招来不少争议。以后,在“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争论中,湖南电视台的一位副总编发表长文,点名同我商榷。所有这些,除了表明一个学者在不经意间与湖南的联系之外,也同样不经意地说明了湖南对我的包容。这些年来,我比较注意湖湘文化中阳刚和生猛的一面,比如有关研究者提出的“近代中国之所以危而不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有广东、湖南的一批志士仁人”,比如湖湘文化赋予湖南人的独特性格:刚烈蛮倔,比如杨度的“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谭嗣同的“我自横天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毛泽东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等。相反,我对湖湘文化中宽容和包容的一面重视不够,实在说不出什么。
  好在我的亲历多少可作为一个例证。2001年,我第一次去长沙,在湖南卫视有关文化产业的两期节目中做嘉宾。节目做完后,和栏目的兄弟姐妹们到湘江边吃鱼,席间聊起自己初来的感受,我说我是这些年来批评湖南卫视比较多的一个学者。大家对此很感兴趣,问我是怎么批的?我大概的表述是这样的:湖南卫视对中国电视的发展只有产业的价值而没有文化的意义,甚至是以牺牲电视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品位为代价换取发展空间的。一想到电视要有关怀和品位,而电视屏幕上充满了灯红酒绿的奢华和哼哼叽叽的爱情,我就难过得背过了脸去。大家说你说得有道理,我们也这样认为。我的感恩恰恰从这番不合时宜的批评开始。我因此在湖南广电国际会展中心,有过那么多次的逗留。同样,在与兄弟姐妹们的同吃同劳动中,我逐渐走近了湖南人,了解了湖南人,同样赤诚相见与肝胆相照。
  我曾三次到过橘子洲。看到现在橘子洲的样子,我特别担心它被商业化。无论如何,它存在的首要价值不应该是赚钱。当年,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老人家的责任和担当至今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批评和批判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湖湘文化从来就不仅仅是以歌舞升平为特征的,在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期待着湖湘文化的理性、深刻、大气、阳刚、生猛。
湖湘文化应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独特贡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2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