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高金国:胶卷、相机,还是电影

2009-03-12 23:26:32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高金国

  报纸真的会死吗?
  年末岁尾,若干元素又开始撞击报人的神经。2005年“报业冰河期”的讨论虽然已经远去,但报人心中还有一个结:我们能坚持多久?“××年,最后一位读者丢下硬币若干,结账走人”的末日预言,真的会出现?
有生就有死,这是唯物史观。不过,我们不该忽略另一个问题:死不死、什么时候死,在很多情况下,内因是主导性因素。
  比如,同样的疾病,同样很要命,有的人能咬着牙挺过来;挺过来,就活;挺不过去,就死。冰天雪地,大家都冻僵了,能挺过来的,就是那个意志力最坚强、强迫自己“别睡过去”的人。
  金融危机笼罩下的2009年,就是这样一场冰雪之灾:别睡过去,就能活下来。
  撞击报人神经的,除了眼前的金融危机,还有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有如火如荼的3G手机,甚至——还有刚刚过去的春节。
  奥运会,无论广告还是收视率、阅读率,都是电视、网络的天下;春节,山寨的或者非山寨的春晚,依然是电视和网络的天下。报纸在寂寞地等待——等待观众散场,再把自己的门票送上去。
  不仅是报纸,受到现代技术冲击的还有很多。它们有的活得很好,比如电影;有的濒临甚至已经死亡,比如胶卷,比如非数码相机。
  历史有时候很爱开玩笑。
  1963年,柯达公司一鸣惊人,把自己辛苦研究了10年的“袖珍全自动相机”(傻瓜相机前身)专利完全公开:都来玩吧,欢迎模仿!好家伙,跟风者如过江之鲫,相机逐渐从“贵族”跌落为“平民”。
  这个貌似很傻很天真的决定,充满了睿智和玄机。相机的迅速普及,促使柯达胶卷的销量暴涨。
  1975年,又是柯达,率先掌握了数码相机技术。这次,它却犹豫了。数码普及了,胶卷怎么办?胶卷产业怎么办?他们犹豫着、煎熬着,直到竞争对手在这方面突飞猛进。等它警觉的时候,天都大亮了:仿佛一夜之间,胶卷成了弃儿;柯达想在数码相机领域成为领头羊,已经不可能了。
  机会就是这样,一步走错,步步落伍。
  电影的路,也很曲折。几经反复,起死回生。两个法宝,让它们活了下来:
  一是高品质。家庭影院?电视屏幕再大,能大过宽银幕电影?八喇叭音响,能好过影院数不清的“小耳朵”?影院要高品质,影片更要高品质,内容为王;你精彩,市场才精彩。
  二是个性化服务。上千人同看一部电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舒服地躺在影院的“大格子房间”里,我们看我们的,你们看你们的,互不干扰;你看爱情片,我看枪战片,各得其所;进门送“菜单”、看“菜谱”,点菜式看电影,各取所需。
  ——电影活下来的道路,和胶卷死去的方式,几乎一样简单:没有内容,要死;没有服务,要死;看不清方向、看不清潮流,更要死。
  成为“胶卷第二”,还是以电影为师?这是需要报人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麻木的、调不过头来的,走上“胶卷之路”的可能性更大。学习电影,就要学它的内容——记住,必须以好莱坞大片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流的标准会让你活得很好,二流就意味着死亡。
  电影师傅告诉报纸:除了内容,还要做好服务。服务是什么?面很广,但内容上的服务是根本。内容上的服务,核心就是让读者看了舒服、有用,不同的读者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舒服的概念:可读+易读。我有时候很讨厌一些评论文章,不是内容不好,而是段落太长、句子太长;我眼花,动不动就看错行,干脆就不看了。
  段落就不能短点吗?我试过,自己写评论的时候把段落弄短,看上去还算舒服,可编辑又给改回去了——他觉得段落不长、不刻板,就有点不适应。
  报纸更要成为“个性化影院”,提供“点菜式服务”。这是影院的哲学,必须学。报纸现在的问题,是自己的“包间”不仅少,而且不合理,更不豪华,大部分还处在“街头录像厅”阶段。
  群众不满意,该升级换代了。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2月下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