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时统宇:张越:一位坚持媒体善意的主持人

2009-04-21 11:32:07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时统宇
  “三八”节那天,我在中午一点出了直播间,匆匆赶到北大,去开《半边天》的特别节目《繁花》的研讨会。来去匆匆,但20集的片子我看得决不匆忙,一点没“跑”,很讲诚信。我在发言的最后,忍不住说到了主持人。我说了这样一件事: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复赛的评委休息室里,这样几个细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王志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水;鞠萍“姐姐阿姨”把饭桌擦得相当干净,边擦边说最看不得脏乱,那架势就跟在自己家一样;而抽烟的张越拿出一个小物件——一个随身带的烟盒。说实话,除了张越,我再没有看到过有哪位“烟士”这样做过。这些细节,让我感动。
  与很多电视节目主持人相比,张越算是很普通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女人,却把广告商从来不会关注的电视节目在有限的电视资源中撑出了半边天。这不能不说是她的不一般。那么,她的不一般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她用坦诚的态度进行采访。诚实的采访态度应当是优秀节目主持人所共通的。美国脱口秀明星奥普拉·温弗瑞曾在节目中将自己幼年时受表哥强暴的不幸经历和盘托出,这样真诚的态度非但没降低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尊重。相比而言,国内部分节目主持人在采访时体现出的却是一种“职业化的推心置腹”——技巧娴熟、话语得体、配合默契,唯一缺少的是坦诚的态度。这种主持人虽然笑容可掬,却始终难以调动起采访对象真实的感情,而观众也难以完全消除心中对节目的距离感。在《繁花》中,我们看到张越安静、平等和真实,有时还伴随着沉默,她用坦诚的采访态度来调动采访对象谈出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其次,她用朴素自然的方式进行采访。《繁花》所选择的地点往往是随机的,无论是北边的内蒙古,还是南边的深圳蛇口,无论是农村的田埂边、炕头上,还是农家里的青灯下、小河边,无论采访对象来自于多么偏僻的山村,她都坚持亲自到他们居住的地方采访,以期在进入嘉宾的内心世界之前,先“滚入她的生活”,这份坚持使节目整体显得真实、自然。
  最后,她用深刻的体验进行采访。刚开始主持《半边天》时,张越是处处露脸、风光一时,那时的她尖刻、犀利,每周“杀死”一个男人,从方宏进、白岩松到冯小刚、唐师曾,都被她咄咄逼人地“追杀”过。但是,2000年以后,她变了,在新的节目里,她没有了以往的语速飞快、思维敏捷、咄咄逼人,她变得沉静、淡泊和朴素,伴随着采访的一次次深入,张越的话越来越少,态度也越来越谨慎。她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媒体站在什么立场上,以什么样的胸怀对待他人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事。”她还举了一个例子,“记得有一次我在山里采访一位农村妇女,我问她你平时看电视吗?她说电视很少看,有些节目不敢看。她说,那些节目我看了就活不下去,你看看人家都活成那样,我一看电视就觉得我不配活着。我想,我们的个别媒体怎么会势利到这种程度,让生活中那些有痛苦的人觉得自己如此失败,宣扬虚假的、光鲜夺目的所谓成功,吓坏了老百姓。而我认为,我们媒体应该放下功利,面对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事。媒体的善意,是面对生命的尊重,和面对生命之上更高准则的敬畏。”在《繁花》节目中,正是张越的坦诚、朴素和深刻的生活体验,才让我们一步一步进入到打工女性的真实世界中。
  对于今年的中国媒体来说,隆重纪念建国六十周年肯定是重中之重,而小人物大历史又肯定是基本的媒体表现形式之一。建议媒体的朋友看看张越的《繁花》,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4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