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庄永志:玉渊潭上掉书袋

2009-05-22 16:25:16

来源:   作者:

摘要:

  1.《准记者培训教程》
  《南方周末》有什么秘密武器?一群资深编辑和记者向暨南大学的准记者们露了几招。读这本书,我和这些学生一起学。在《南方周末》做编辑的朋友蔡军剑,把他们南方报系的前任领导范以锦组织的“暨大准记者训练营”中采编精英的演讲内容编成了这本书。
  2.《艺术不是惟一的方式》+《王寅诗选》
  他采访帕慕克,帕慕克说:你的观察很敏锐;他采访侯孝贤,有电影专家说:让我了解了很多侯孝贤不为人知的信息。作为《南方周末》的文化记者,王寅为什么厉害?因为他自己就是艺术家。《书城》的封二,他的文字和摄影跟北岛、顾铮的轮流着登,有人把他和北岛、多多、欧阳江河这些人一起称为“第三代诗人”。高人采访高人,以专业的养成进行专业的采访,惺惺相惜。到底有多高?看他的采访集《艺术不是惟一的方式》,读他的诗选吧。
  3.《回到常识》
  南方报系不仅仅是在做报纸,也是在培育公民社会。《南方都市报》承办的“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每周六上午在广东科技图书馆一楼,请吴思、孙立平、于建嵘、朱学勤这样的思想者做演讲。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可以免费听讲。读这本演讲集和网上的演讲稿,确确实实感受到“培育理性思想 弘扬人文精神”绝不仅仅是论坛的一句口号。
  4.《旧闻记者》
  说到南方的朋友,总会想到亦师亦友的钱钢老师。他以“非典型传媒人”的方式行走在学问与新闻之间,时时给我动力、给我启发。这本精装的小书,有大大的背景,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同步阅读六十年前的报纸,是研究,也是享受,是享受,也受熬煎——六十年前发出的历史的先声,如今只有沉响。读报札记在《南方周末》和《明报》专栏“旧闻记者”刊出,很多篇章他已经给我发过电子版,但读这本书,又一次感受到一个甲子的轮回。
  5.《思想国》
  熊培云也是“非典型记者”。他还是“非典型学者”。是《南风窗》的记者,又是南开大学的教授;游学巴黎,又迷恋乡土;柏拉图要理想国,他要思想国。
  秦晖说:“思想自由的国度并非尽善尽美,但它恰恰是值得理想主义者去追求的,也只有理想主义者才能突破‘三个和尚无自由’的困境,建成这种‘思想国’。另一方面,以实现‘尽善尽美的理想’为理由去扼杀思想自由,结果只能是:只准我想,不准你想;既无‘思想’,何谈‘理想’?熊培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6.《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底层政治》
  恶梦般纠缠着观众反复上访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他们充满血泪的来信、电话、电邮中潜藏着怎样的危险?这些问题,除了向亨廷顿的《第三波》、波兰尼的《大转型》、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寻找答案,我更愿意向于建嵘当面讨教。他戏称自己是“江湖学派”。全球著名的政治学家、汉学家、曾任亚洲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主席和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的裴宜理教授(Elizabeth J. Perry)这样评价《中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是一本不同凡响的书。于建嵘博士这本关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状况的新作既是深刻严谨的学术专著,又是引人入胜的游记;既有一针见血的报道,又有感同身受的诠释。数年来,于建嵘潜心研究安源工人,在搜集分析文献资料的同时,做了大量实地调查。另外,他本人成长于安源附近的湖南工人阶级家庭。因而,于建嵘既有浓厚的理论兴趣,又有真挚的感情投入,这罕见的组合造就出卓绝的学术研究。”
  7.www.wenyunchao.com
  越说越沉重,说个段子吧。我没有幽默感,是小兄弟北风的发明,在他的网站上,估计要被和谐了——《最新神兽:猴蛇》:
  “猴蛇,属哺乳纲灵长目猴蛇科。大脑发达,颜面似人,猴首蛇身,臀部亦呈脸状。善模仿人语,但多说假话……喜欢攀附、嬉戏于不折藤上,喜食其嫩茎叶和花朵,尤其喜食六十年龄不折藤十月初盛开之花朵。”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编)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5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