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于冠深:编辑歌

2009-06-08 14:07:04

来源:   作者:

摘要:

  就编辑工作意义上的编辑而言,词典解曰:“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竟然仅说“编成书刊”,不提编成报纸。事实是编辑稿件使成报纸的编辑和编辑工作的数量,比使成书刊者可能更多。不去管它也罢。
  照我理解,所谓“整理、加工”,大体说来,是不是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工作:改正错谬、删削增益、文字润色,有时候也对主题加以提炼。以我个人的经历和对他人的观察为据,由于不同的编辑水平有高下之分,以及同一个编辑在编辑不同稿件时,态度有认真与认真不够之别,故所给予稿件的影响,至少有如下几种情况。
  锦上添花。这里我之所谓“锦”者,并非唯锦绣文章亦即好文章是指,而是指所有由编辑编发的文章。所谓锦上添花,也就并不是说仅在原本就好的文章上添花,而是说所有经过编辑的文章,质量得以提高。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是“布上添花”也可以的。单是应有的删繁就简,去繁言,剪枝蔓,显主干,突重点,就能产生言简意赅的效果。至于画龙点睛甚或点石成金,其于文章质量的提高,就更显而易见了。
  顺便说及,当年我在岗时,曾就破除小生产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创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的新局面,写过一篇评论员文章。虽系急就篇目,自我感觉尚可。不满意的是文章题目:《彻底破除小生产观念》。鉴于第二天即需见报,我于下午下班前带着遗憾给总编室送去。第二天报纸出来,题目变成了《破小成其大》。“好!真好。”我在心里惊呼。不知哪位编辑所改。这是令我永远感念之“布上添花”一例。
  肉里扎刺。有的编辑同志,一方面学养不足,一方面太过自信。人家文章的用词造句原本没错,编辑同志却以为错了,于是大笔一挥,改对为错。对于此中情况,作者深恶痛绝,一般隐忍不说,私下则抱怨“仿佛肉里扎刺”或“好像给吃了苍蝇”。
  专门掐尖。凡是好文章,必有出新的东西在。或者是新思想,或者是新理念,或者是新概括,或者是新提法,或者是新的别的什么。因为新,所以生。因为生,所以疑。因为疑,所以删——如果不是索性打倒的话。因为删的是出新的东西,留的是不新的东西,或者是为出新所作的铺垫,所以我名之曰专门掐尖。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情况不多。一者,出新的文章本就不多;二者,多数编辑具备识新的能力。虽则不多,终究是有,谨此聊备一格。
  顾此失彼。属于顾此失彼的情况比较复杂。或因删削不当,致前言不搭后语;或因增添多余,使后语重复前言,更有甚者,拦腰一刀,斩断文脉。人有经络,文章亦然。好文章尤其如此。编辑编稿之前,必须认真细致地阅读原稿,以求了然在胸。不然的话,顾此失彼便在所难免。
  一字不改。虽然一字不改,不等于没渗透编辑的心血:正面肯定的心血。在有些情况之下,也许恰恰是一字不改更体现了较高的编辑水平。凡可改可不改的地方,我以为以不改为好。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省了自己的气力。
  我曾作《编辑歌》一首,现小加修补写在这里,以为拙文做结——
  编辑哥和姐,听我对你说。所负责任重,导向手中握。
  导向对或错,攸关福与祸。为民作喉舌,党性贵自觉。
  权力可谓大,稿件判死活。首要在鉴赏,准确辨优劣。
  唯质是求之,关系往后搁。职德讲奉献,不吝倾心血。
  编功过得硬,文章能增色。多添锦上花,刺莫肉里戳。
  佳作盈版面,方可悦读者。学当五车富,要把杂家做。
  杂而能成家,比专更难些。有志事竟成,勤学莫蹉跎。
  跬步致千里,积土成山岳。滥竽诸事易,自应求卓越。
  欲当好编辑,此歌可参阅。
  (作者为大众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5月下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