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于冠深:说把关

2010-02-10 09:29:55

来源:   作者:

摘要: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惟其如此,在新闻人中职司编辑的同志尤其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都有着强烈的把关意识并认真体现于各自的工作实践。
  照我想来,这里所说的在舆论导向上的把关,是一种借用,即从生活中的把守门户或军事上的把守关隘借用过来。门户也好,关隘也好,都是出入的通道。使当出当入者出入和不当出不当入者不出不入,便是把守门户者或把守关隘者之无可推诿的职责了。显而易见,舆论导向上的把关,也正是如此。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面对的是人或者物品,后者面对的是文章或者别的什么作品罢了。
  重复地说,就像生活中的把守门户者和军事上的把守关隘者,都是肩负着使当出当入者出入和不当出不当入者不出不入这样一种双向的责任一样,在舆论导向上的把关者,也同样有双向的责任:一者,不当放行的不予放行,也就是堵。一者,应当放行的则要放行,也就是推出。事实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之下的推出,不成问题,特殊情况之下或曰在有些时候,则是需要做疏通的工作的。
  按照我的推断,对于我的这种理解,从道理上讲也许没人反对。根据我的观察,至少对有些同志来说,他们眼里的所谓把关,大抵是单向的堵。这样一来,错误的东西固然被挡下来了。但却忽视了在疏通的方面的努力或努力不够,以致有些具有冲决某个禁区、破除某种禁锢或习惯势力,有着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力量的东西,有些揭露问题乃至于社会阴暗面的东西,有些有着深刻内涵,能够予人以新的启迪的东西,等等,总而言之,有别于一般化四平八稳大路货的好东西,应该放行而没有放行——堵不当堵。
  不晓得别人如何看待,反正我是觉得,如同不当放行的放行,是没有尽到把关的责任一样,应该放行的没有放行,也是没尽到把关的责任,有时甚至是更大的没尽到责任。一般说来,由于不当放行的放行,错误的东西流布社会,是一种显性的存在,故被追究责任者所在多有或不乏其人;而上述所指应该放行的没有放行,则往往是一种隐性的存在,故被追究责任者少有——如果并非没有的话。也许这正是就把关而言忽视在疏通的方面努力或努力不够的原因所在。
  同堵住不该放行的东西相比,放行或曰推出那些有别于一般化四平八稳大路货的好东西,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甚至要冒很大的风险,就像成为当年思想解放先声的《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推出那样。倘说这样或类似于这样的事例,不是多数媒体都能遇到的话,那么,行使监督职能困难的问题(监督难,难监督,恰恰说明更需要监督),相信没有那个媒体不曾遇到。当年我在岗上的时候,就曾因为监督而面对过相当严峻的局面。一句权势者的“你们想干什么”的质问,至少在有些时候有着很大的“杀伤力”。就通常情况下的编辑把关而言,所谓阻力也者,乃来自自己的头脑。说得具体一点儿,就是当面对吃不透、拿不准、犯疑惑的东西的时候,便想到个人的利害,“与其冒险,宁可保险”,于是大笔一挥,加以删削,或干脆判为“不用”,就是所谓“果断处理”的不二法门了。
  一般说来,堵住不当放行的东西,靠的是识,或曰识见,即只要有一定或较高的识别能力就可以了。而放行或曰推出那些有别于一般化四平八稳大路货的好东西,至少在有些时候,除了靠识(我相信可能是更高的识)以外,还要靠胆,或曰胆量,也就是得有勇气。识见是认识能力,来源于学养,必须由学积累。胆量则来源于或主要来源于对原则、正义、真理的信仰,对党和人民利益的责任感,对自身利害的淡泊以至于不顾,或者也不妨就说是来源于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的高尚敬业精神。这就是党性觉悟的锻炼修养问题了。

  (作者为大众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1月下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