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乔新生:财经媒体的历史责任

2010-03-10 11:39:17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乔新生
  18世纪人们把生活变成诗歌,19世纪人们把生活变成散文,20世纪人们把生活变成广告,21世纪人们把生活变成财经。
  在笔者看来,我国财经媒体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增强自己的使命感,把专业主义发挥到极致,从而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留下自己的印记。现在,一些财经类新闻媒体,热衷于跟着时事政治走,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笔者主张,财经媒体的记者要改变自己观察问题的角度,改变过去那种政治家的作派,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真正的新闻记者。具体而言,就是要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历史与现实、静态与动态、虚拟与真实、微观与宏观的关系。现在一些财经记者把自己打扮成政治讲解员,忽视了新闻的基本规律。比如,金融危机到来时,一些记者为了配合中央的某些政策,在沿海发达地区寻找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试图借助他们之口,表明金融危机并不可怕。从表面上来看,这也许是一件非常完美的财经新闻作品。但仔细分析,人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策宣传片。正因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独门绝技,所以,他们才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记者不该用这样特殊的个案来说明东部沿海地区的整体经济状况,更不应借用局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来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全局。
  记者不是不能讲政治,但是,记者必须尊重事实,遵从新闻客观规律。假如不顾当前的实际情况,为了鼓舞人心而传播虚假消息,那么,就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混乱,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被扭曲。媒体具有信息采集、储备、传播的功能,但是,媒体绝对不能掩盖事实真相,不能以个体代替整体。
  中国的财经记者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家的政治关系。但是,财经记者不能把自己打扮成政治家,试图通过财经信息进行政治说教。中国财经记者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懂政治,不太懂经济。在制作财经新闻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财经新闻的基本规律,把“这一个”当作了经济的整体。其实,从微观经济到宏观经济,并不能实现“惊险的跳跃”。记者要学会解剖麻雀,并且实事求是地向公众展示整个过程。宏观经济报道同样需要从细节入手,不要试图借助于微观的新闻细节,来说明中国整体的经济状况。
  财经就是生活。无论是虚拟的经济还是现实的经济,无论是宏观的经济还是微观的经济,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人的活动。仔细记录每一个人的行为,或者选择披露某些人的观点,就是财经频道最好的定位。
  很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缺少这样的财经报道。财经媒体五颜六色,花里胡哨,这说明财经类报道的制作人心态浮躁,缺乏历史的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
  所以,笔者主张,中国的财经媒体应当成为中国最为理性的媒体。这不是让财经媒体见物不见人,恰恰相反,是希望财经媒体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在报道虚拟经济的时候,让人们了解金融发生的整个过程;在报道金融流转环节的时候,让人们感受到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中国的财经媒体需要长镜头,需要耐心、观察、思考。假如财经媒体变成了娱乐性的媒体,或者财经新闻变成了软性商业广告,那么,财经媒体就忘记了自己的职业定位,放弃了自己的历史责任。
  总而言之,财经媒体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不应借用政治家的语言制作新闻作品。中国正处在一个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化的历史时期,正处在一个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变迁的特殊时代,财经媒体既扮演着经济解说者的角色,但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公民意识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财经媒体一定要学会倾听,学会平等交流,学会记录下历史的每一个细节。
  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所有的经济关系都是矛盾的;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所有的经济关系都是合理的;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经济关系都是紧张的,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经济关系都是和谐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财经记者应该有系统性思维,在报道实体经济的时候,一定要看到虚拟经济的作用;在进行静态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看到经济发展的诸多变量,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更不能先入为主,割裂经济现象,满足自己的表达欲。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下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