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高金国:微博让我看到“老大”的影子

2010-05-10 11:25:53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高金国
  “老大”,指的是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的“老大”。当然,在这里,它代表的是一个传播学中常见的名词:意见领袖。
  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傅老大,具有很强的“平民意见领袖”特质,这一点,在他去北京之前表现得特别明显。无论晨练时组织练习“傅老大健康养生操”,还是半路被人截住求他“说评书”,都体现了这一特质。也就是说,在相对固定的小群体内,他很有话语权——虽然这种话语权在他到北京之后遭受了打击。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拥有这种“话语权”并具备了“意见领袖”特质的傅老大,是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仅从经济和社会地位来看,他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
  电视剧很哲理化地诠释了“幸福”的概念:底层小人物,一旦拥有了话语权,照样可以幸福。而这种幸福,是那些身处社会上层却失去话语权的人(在文化处干副处长的老三就是个典型),无法体会到的。
  回过头来说我们的主题——微博。我说微博具有傅老大的某些特质,不仅仅是因为微博拥有话语权,因为网民通过博客、论坛或者其他方式,都可以体现自己的“网络话语权”。和傅老大一样,微博之所以能红红火火,核心是因为它具备了“平民意见领袖”的某些特征。这一点,普通的博客、论坛很难做到。这些特征,也让它摆脱了“微博=博客+论坛”公式。
  平民化意见领袖,有两层含义。首先,它能让一个“平常角色”拥有领袖风采、明星风采。普通网民经过努力,一呼百应,拥有了众多“粉丝”之后,在微博的世界里,他和明星没有区别。
  其次,一个明星,固然可以凭自己的名气提前拥有众多“粉丝”,但这种先天的“明星优势”很容易被微博从内容层面粉碎。在微博的世界里,“粉丝”们看到的,无非是这个明星说自己喝了杯咖啡,那个明星说隔壁在拍枪战片,偶尔还利用微博打情骂俏一番,内容空洞、干瘪。这种缺乏内涵和号召力的微博,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让一些“粉丝”感到厌倦。长篇大论的博客,明星可以找助手代劳,几十字的微博似乎就没这个必要了。所以,内涵就重要起来。和普通网友相比,明星的优势并不突出。话语权的相对平等,得以让更多的普通网友冒出来,成为“微博明星”。
  这种意见领袖的特质,还体现在它和博客在运作模式上的不同。写的文字,如果发表在博客上,其他网友必须访问自己的博客地址才能看到。也就是说,博客是一种“被动点击”。如果没有别的网友点击、浏览,那你写得再好也没用,没人看到。这是博客的先天缺陷。
  微博则不同。它的“特异功能”之一,是可以一呼百应。如果你有一万名“粉丝”,那么,你发表一篇微博之后,这些文字会同时出现在一万名“粉丝”的微博首页,他们可以马上看到。也就是说,微博是“主动发布”,而非“被动点击”。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粉丝”,没有“粉丝”或者“粉丝”太少,都成不了气候。
  这种效应,让它具备了更强的传播效应。一旦某位网友发布了传播性很强的消息,那么,这条消息有可能被“粉丝”们纷纷转载,“粉丝”的“粉丝”再循环转载,形成传播的“层级效应”,传播效果被无限放大。那样的话,它的传播威力会远大于博客和网站;更何况,微博还具有和手机嫁接的先天优势。
  这种超强的传播效果,有两个前提:首先是内容,传播性要强、转载率要高;其次是传播者要有足够多的“粉丝”,而创办微博的网站又要有足够的注册会员。如果没有足够的会员,“粉丝”间的“内循环”就不会形成足够的传播效应。
  这场“微博游戏”很可能再度成为大网站跑马圈地的新战场,但不会对传统媒体构成实质性威胁。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传统媒体具有内容制作优势;其次,大网站之间的微博平台不能“互通”, 对传播效果也会造成影响;第三,网民不是专业新闻人,只是“业余的”、“兼职的”,而他们对新事物的热情,都有由冷到热、由热到烫、再由烫到温、由温到凉的过程。
  面对微博,传统媒体的大呼小叫、大惊失色,似乎大可不必。
  (作者为鲁中晨报编委)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4月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