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时统宇:躁动时代的幸福观

2010-05-26 16:43:58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时统宇
  无论是之前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金婚》、《幸福像花儿一样》,还是现在的《老大的幸福》,只要是反映普通百姓幸福生活的电视剧,一开播总能吸引住被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称为“乌合之众”的观众。
  以幸福为主题的电视剧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传播效果?小而言之,观众喜爱;大而言之,它契合了当下特定的社会心理需求。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都市生活一直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复杂转型中。在各种思潮冲击下,人们从原先的精神化生存状态中被迫转入激烈的物欲竞争中。很多以前一直坚信的信仰坍塌,理想破灭,转型期那种狂躁的社会心理随之出现:迷惘、焦躁、道德沦丧、价值失范。一份关于国民幸福指数的调查证明了这样的社会心理:在10000多份调查问卷中,有一半受访人认为,赚到钱才能“赚”到幸福。但是,经过30多年的金钱冲刺之后,人们蓦然回首,对物质利益的极力追寻并没有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更加疲惫不堪。严重地说,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惯性的文化倾向——功利主义,已经像精神鸦片一样,在某种意义上彻底奴役了人们对幸福的感觉与想像。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就是表现了这样一个时代心态。傅老大四个兄妹的生活正好横跨商界、官场、股市和娱乐圈这几个极具代表性的社会层次。在物质生活上,四个弟妹光鲜无比,但在精神层面上,他们却灰暗局促。老二傅吉安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表面上跻身于上层生活,实际上却视金钱为生命之本,在与模特明月保持“契约婚姻”关系的同时,真情却要无情演。老三傅吉兆是个官场中的副处长,但更像媳妇手掌中的“窝囊废”,不得不处心积虑地往上爬。老四傅吉星唯一的追求就是买别墅。老五傅吉平一心只为富太太。只有老大,身处简朴之境,心却幸福丰裕。在他眼中,和自己爱的人过着平淡安稳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同我们很多人一样,老大是个泯然于众人的小人物,幸福的生活对他来说不是刀叉伺候的西式牛排,而是营养又顺气的凉拌萝卜丝。他经常用“调一调”的心态来看待世间事,表面上他调的是身体,实质上却是心气。他批评弟弟总是“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是“自找憋屈”,应该“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这样会“怎么比怎么幸福”。
 虽在结尾,傅家五兄妹好像都很“杯具”,电视剧没有为每个角色都顺理成章地找到幸福,但从现实意义上说,这恰是这部电视剧的成功之处,因为在陌生的大都市,现实生活中的傅老大和梅好是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梅好嫁作商人妇,老大阿Q式地败回小城,尽管令人悲伤,却道出了现实生活的无奈,电视剧这种结尾不过是暗合了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幸福观而已。正像有人评论的那样,这样的结尾,便不是过去灰姑娘故事的演绎,而是现代版的幸福百宝箱式的诠释,是对以金钱物质为幸福价值体现的现实生活的一种隐喻。①傅老大领着病儿子回顺城,不仅是为了给善良的他以一点暖色的安慰,更是为了诠释普通百姓的无奈的幸福观。从这个角度上说,《老大的幸福》虽未能成为人们寻找幸福的隐喻指标,但它就像电视剧《蜗居》一样,深深地触动了当前人们共同关心的幸福话题。所以,尽管我们看得不过瘾,但却能让人反思什么是自己的幸福。
  其实幸福很简单。在战争年代,只要没有硝烟和奴役就是幸福;在艰难困苦时期,只要没有饥饿和贫寒就是幸福;相比不幸坠机的总统,我们能活着就是幸福。《书经·洪范》说,“福有五种,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其小品文集《幽梦影》中说:“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封建时代,内外桎梏繁多,所以古人觉得人生能得其一便是幸福。如今我们处在太平盛世,更应该保持一种对待生活的良好心态,如傅老大所说的,“只要心里头高兴,幸福就会掉下来。”应该“忘掉那黎明前的黑暗,记住那黎明后的曙光。”在追逐幸福的道路上让“人人幸福,家家幸福。”
  注释:
  ①肖复兴:《范伟搔动了我们那根幸福的神经》,《新京报》,2010年3月30日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