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陆高峰:娱乐的边界

2010-07-10 10:04:49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文/陆高峰
  娱乐是人们舒缓紧张生活和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社会越是发达进步,人们非生存劳动的闲暇时间越多,对娱乐的需求越高。如今,全球媒体娱乐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超万亿美元、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经济总体增长水平的“朝阳产业”,也说明了当今人类社会对娱乐需求的旺盛。
  从娱乐的源流来看,娱乐的起源远比文字的产生源远流长。有学者认为,在史前营火时期就有了音乐。而基于动听故事的戏剧表演,也“可以回溯到围着篝火跳舞的史前部落聚会”。现代人围坐在电影银幕、电视机前,流连于电脑网络聊天室,或者欢聚于灯红酒绿的KTV、酒吧等虚拟和现实娱乐场所,其实是史前部落篝火晚会娱乐活动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这个被麦克卢汉称为“重新部落化”的“地球村”时代,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观看某一个共同关注的电视娱乐节目,其实就是集体出席同一场现代人的“篝火晚会”。
  既然是“篝火晚会”,即便是蒙昧的史前部落社会时期,也少不了会有举办的规则。比如亵渎神灵、有损部落尊严的节目不会被允许表演,品行恶劣、好逸恶劳的人不会受到礼遇和欢迎,有违部落大多数人行为做事观念的言行不会受到推崇和欢呼……毕竟,大多数的部落人会有共同的利益和美丑判断。但是,如今现代人的“篝火晚会”中,这些最基本的娱乐规则和价值审美观却开始受到颠覆和解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甚至走向了反面。在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娱乐伦理的边界不断被眼球经济和收视率所蚕食和模糊。
  在一些热播的娱乐节目中,江湖游医可以被打扮成能够包治百病、助人延年益寿的“营养(医学)专家”。风尘女子可以包装成求偶心切的嘉宾们的“心动女生”和观众们心目中的清纯玉女。赤裸裸的爱情叫卖或金钱换婚姻行为被主持人和点评专家赞许为是个性张扬或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不顾观众心理感受,明目张胆地炫富损贫和以丑为美的各种自我炒作也成了增加现场戏剧性、提高收视率的卖点。一些依靠出格的言行引起受众关注的“名人”,甚至被各电视台争相邀约。相反,一些质朴、善良的人则成为调侃取笑的对象和节目的点缀。还有一些本来充满血腥、恐怖和窥视暴露癖的节目,自身也被装扮成温情脉脉的心理治疗节目。而针对观众的唾骂,被收视率和广告收益冲昏头脑的制作方不是反思反省自己的不负责任,反而大声呼吁观众宽容。
  电视作为视听兼备、受众广泛、感染力和影响力极强的大众媒介,可以让荧屏中的美和丑都放大到极致。这也是电视娱乐节目连同节目中的美丽和丑陋都能引起人们广泛关注,都可以迅速蹿红的原因。一些参与节目的“争议”人物在这种放大效应下一夜成名后,往往忘乎所以,自以为摇身一变俨然成为“成功人士”,并把这种美丑不分的炒作当作不断提高知名度的手段。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也不负责任地不断放大强化这种以丑为美的炒作行为。
  的确,人们求新、求奇、求异的接受心理存在着关注极端、漠视平淡的现实。这种“掐两头去中间”的收视心理势必会对大美和大丑都给予极大的关注,而忽视中庸部分。但是,从深层角度来看,关注并不等于接受,更不等于赞许。人们对娱乐节目中丑的关注,很大程度是出于对极端行为的批评性注意。
  不仅如此,一些企盼依靠观众的“臭豆腐心理”而提高知名度、关注度的人和节目还存在一种误解——他们误认为自己的种种丑行丑言是观众喜爱的“臭豆腐”。其实不然,臭豆腐是表面臭,本质还是有些营养的,而那些以丑为美的节目参与者和不负责任的节目,很可能不是闻着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而是表里如一的污秽。
  我国电视台数量众多,上世纪末一度超过美国1倍,达到日本的25倍,英国的260倍。经过整合,如今数量仍然居世界前列。随着电视媒体竞争的激烈,电视娱乐节目这个电视台的主要经济收入点,必然会成为争夺受众注意力的热土、焦土。如何把握好娱乐的边界,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真正策划筹办好这种现代人的“篝火晚会”,是电视制播和管理机构的责任,也是对它们的考验。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博士生、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编审)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6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